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專題一:掌握讀懂古詩的基本方法
讀懂詩歌的基本方法:必須整體把握,切忌斷章取義,主觀臆斷。整體把握時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綜合分析:⑴生活與讀書閱歷: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xiàn)象;⑵詩歌題材、詩句大意或內涵;⑶知人論世: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jīng)歷;時代背景、社會現(xiàn)實。(4)情語。(5)首尾句、標題。(6)注釋。(7)意象的色彩。(8)利用選項。
專題二:熟悉古代詩歌各類題材常見意象、手法、情感,代表作品;6課時
(1)學生利用復習用書自己整理歸納,完成表格。
(2)各類題材真題演練,借助真題進一步熟悉各類題材常見意象、手法、情感;
專題三:考點突破
專題四:真題演練,審題、答題規(guī)范化訓練。
★答案要點化、要點程式化、程式術語話
第一課時
一、明確考點:
考點一:鑒賞古詩的形象;
考點二:鑒賞古詩的語言;
考點三: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
考點四:理解、領悟古詩的思想感情;
二、高考詩歌鑒賞常規(guī)題型:
考點一:鑒賞古詩的形象;
1.人物形象: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人物形象,詩人形象)
2.景物: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抒發(fā)什么情感?
3.物象:詩歌描述了怎樣的物象?物象具有怎樣的品格?
考點二:鑒賞古詩的語言;
4.煉字
5.煉句
6.煉詩眼
7.煉語言風格
考點三: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
8.明考型:題干中含有表達技巧,修辭手法,抒情手法,表現(xiàn)手法,藝術手法,表達特色,結構特色,寫作特色等等。
暗考型:如何寫,怎樣寫,如何表現(xiàn),賞析等等
考點四:理解、領悟古詩的思想感情;
9.就全詩或者某句詩的情感進行概括,分析,評價,比較。
10.有哪些情感,情感有怎樣的變化。
考點五:綜合題:
11.古詩比較題、評論題、賞析題。
12.多選題。
考點一:鑒賞古詩的形象;
基本步驟:(1)什么樣的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義。
人物形象: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人物形象,詩人形象)
問題: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知人論世,關注背景。②分析所描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等,關注反映心情的詞語;分析所描寫的人物所處環(huán)境(包括時間、地點、天氣、周圍景物等);分析詩中出現(xiàn)的具體景物的含義。
示例1.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注:滄州,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答:①詩詞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英雄,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③詩詞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該詞標題“代人賦”,所代之人不詳,但從詞中可以推測,詞中主人公是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
答:是一位思婦,即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干)遠望,足見其情之癡絕。(本題需要注意詩中相關物象)
示例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出塞
金帶連環(huán)束戰(zhàn)袍,馬頭沖雪過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參考答案】
2.景象:詩歌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詩中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抒發(fā)什么情感?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描繪了……的……畫面
示例1.:
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示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示例:讀李白《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問題:這首詩包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形成了什么樣的意境?
參考答案:詩中的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包含著作家情思的意象,這些意象的總和構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麗的意境。
3.物象:詩歌描述了怎樣的物象?物象具有怎樣的品格?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孤雁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注釋】此詩寫于大歷初居夔州時。
這首詩描寫的孤雁是什么樣的形象?全詩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的是離群獨飛、思念同伴的孤獨凄苦、熱烈執(zhí)著的大雁形象。詩歌通過孤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的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以及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追求和執(zhí)著精神。
考點二:鑒賞古詩的語言;
4.煉字5.煉句6.煉詩眼7.煉語言風格
【煉字類】
1.問題設置: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哪個字最巧妙?為什么?
2.問題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重點是動詞、形容詞、副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在這里,一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么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痛苦。
例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葉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例6: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7: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8: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前兩句寫少婦經(jīng)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jīng)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例9: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是悵然若失的征夫情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蕭蕭”“寒”滿載的是壯士報國的悲壯情懷。
例10: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例11:量詞可以加強對事物的描繪,使其更加形象生動。
4.答題思路和模式:
語境含義+特色、手法+表達效果;
表達效果要注意所煉字的詞性,寫人還是寫物,答題落點往往是思想情感。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第三、四句中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么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析。
【參考答案】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參考答案】
5.煉句
1.問題設置:賞析某聯(lián)。
2.問題變式:某聯(lián)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答題思路和模式:
語境含義+特色、手法+表達效果;
表達效果要注意所煉句子的句位,寫人還是寫物,答題落點往往是思想情感。
6.煉詩眼
1.問題設置:
某詞,某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模式:
第一步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示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參考答案】
7.煉語言特色類
1.問題設置: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問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蛘務劥嗽姷恼Z言藝術。
3.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一般可表述為: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有節(jié)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等。
另外鑒賞語言風格時,遇到詩句中有修辭手法,或者疊詞、擬聲詞、 口語、民謠、反語、雙關、用典,設問,諷刺等等要分析;
4答題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這些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 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分析《春怨》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請指出這首詩的風格是什么?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這首詩風格悲壯慷慨。詩人懷著壯志難酬的極度悲憤,登上城樓,泫然流涕,感慨萬端。面對著悠悠蒼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筆,勾勒出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連綿不斷的時間圖卷,描繪出遼闊無垠的宇宙空間畫面。其悲壯歌聲,響徹云霄,慷慨之氣,橫絕太空。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祈雨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這首詩在表達技巧和語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點?試作簡要賞析。
[標準答案]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地抒發(fā)了農(nóng)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列例證)。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間,溢于詩外(析感情)。
考點三: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
1.問題設置:
明考型:題干中含有表達技巧,修辭手法,抒情手法,表現(xiàn)手法,藝術手法,表達特色,結構特色,寫作特色等等。
暗考型:如何寫,怎樣寫,如何表現(xiàn),賞析等等
2.答題思路: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還原手法。第三步表達效果和思想情感。
示例: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擬人。②將人之情感賦予碧草白云;春游錦城時,連綿不盡的芳草,對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游錦城時,美麗的云彩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③連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況是人呢,借此強調出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表達了對錦江景物的贊美和留戀之情,寄托了對友人的懷念。(借景抒情亦可)
附錄:
【修辭手法分析】: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煞譃槊饔?、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4、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5、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
這一聯(lián)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6、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lián)、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
純用名詞組合,構成典型環(huán)境
7、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
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
8、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表現(xiàn)手法分析】
1、起興
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的《錦瑟》)
首聯(lián)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
2、虛實結合
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3、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4、聯(lián)想
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5、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6、襯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
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億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7、渲染
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8、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兜茄轮莩亲鳌罚?/span>
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9、對比對照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10、抑揚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1、照應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12、動靜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拔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13、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
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14、直抒胸臆
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5、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16、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白居易《楊柳枝詞》)
托物言志,寫柳樹獨出荒園無人觀賞,抒發(fā)人才被埋沒的感概。
17、意象
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詞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
18、意境
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內在的意蘊的融合統(tǒng)一。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 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詩句結合起來構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心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與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
課時五
思想感情類的常規(guī)問題以及答題模式
1.問題設置:概括、分析、評價、比較詩歌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詩歌寫了哪些情感?
2.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必須整體把握,切忌斷章取義,主觀臆斷。整體把握時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綜合分析:⑴閱歷: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xiàn)象;⑵詩歌題材、詩句大意或內涵;⑶知人論世: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jīng)歷;時代背景、社會現(xiàn)實。(5)首尾句、標題。(6)注釋。(7)意象的色彩。
3.注意事項:概括感情題表述時必須是原因+情感基調;使用表達感情的術語;審題分清是全詩還是某句某聯(lián),哪些還是怎樣的情感等等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宿云夢館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注釋】歐陽修曾因“朋黨”之罪出放外任,這詩是外放時途經(jīng)云夢驛館之作。
【參考答案】
第一句借“北雁”“歲欲昏”點出季節(jié)和時令,用“私書”暗點妻子的來信。歲暮正是與家人團圓的時節(jié),妻子的來信更勾起歸家之念,于是詩人渴盼團圓的情感自然就顯現(xiàn)出來了,而秋涼歲昏,則烘托出了難以團聚的愁緒。(點出詩句中所寫的大雁和歲暮與詩人思想感情的關系的即可計分。)
課時六
古詩比較題、評論題、賞析題。
比較鑒賞類的常規(guī)問題設置以及答題模式
1.問題設置:這兩首詩都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某某形象,表達了什么樣的不同情感?
2.問題變式:請分析這兩首詩在表現(xiàn)技巧(或意境,情感,對人物、歷史的評價有何異同點,或者兩首詩歌在某某方面你更喜歡哪一首,試加以分析說明)。
3.解答分析:整體把握,知同辨異,抓對比點。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形象、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步驟:
(1)用簡潔明了的術語回答詩歌的比較點的相同或不同之處;
(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詩歌的相同或不同點,表達效果上的差異性。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兩首詩均寫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
(2)兩首詩均寫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試結合詩文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白詩寫了月下蟲聲、蕎花如雪的景色,寫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動有靜。朱詩寫了月下床席涼滿、梧桐影亂的景象,寫室內景,寫的是靜景。
(2)白詩寫的是恬淡適然的心境,一、二句動靜結合,給人一種寧靜感;三、四句,寫月下蕎花如雪,著色淡雅,全詩意境寧靜恬淡。朱詩寫的是凄涼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寫夜不成寐,三、四句寫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說明明月在“缺”(人不團圓)處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shù)谋硎觥?/span>
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示例: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xiàn)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附錄:古代詩歌相關知識點
1.詩歌常見意象和典故含義;
2.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
3.概括意境的雙音節(jié)詞;
4.詩歌表達技巧術語與概念辨析;
5.古代詩歌常見題材的內容、意象、手法、情感;
6.古代詩歌語言風格概括用詞,著名詩人語言風格;
7.了解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風格寫作特色、婉約派豪放派特色,《詩經(jīng)》《離騷》主要寫作特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