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這個人的個性不是特別適合當老師,比較倔、不柔和。高考那年,山東師范大學提前錄取,結果課堂里就多了一個化學老師。
從畢業(yè)到今天,我在這個講臺上整整站了32年。這32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那是我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課程標準》書上看到的一句話:“科學學科(理科)的教師,就是科學界派往課堂的代表?!?/font>
我努力地做了32年的代表,并經(jīng)常把自己的教學生涯比做“先結婚再戀愛”。我想,我的經(jīng)歷與思考,或許會給正在學科代表這條路上艱難行走的很多人以啟發(fā)。
1
剛上大學的頭一兩年我沒什么感覺,人家上課我也上課,人家做題我也做題。真正讓我對教育有真切的了解,讓我下決心要干一輩子教育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讀過這本書,這本書是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教育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典,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他講的是“培養(yǎng)人,教育人”。
參加工作以后,我又陸續(xù)看了《帕夫雷什中學》《愛情的教育》《給兒子的信》。工作之初,我有幸在高中的圖書館里翻到《馬卡連柯全集》,這套書共有七本,第一冊我讀了兩三遍,其他冊都讀過一遍。
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稱馬卡連柯為自己精神上的導師,馬卡連柯也是主張“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
在這段時間,我還讀了很薄很薄的只有四五十頁的世界教育名著、美國人布魯納寫的《教育過程》。
這本書在英才培養(yǎng)方面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比如,對優(yōu)秀學生完全可以實行直線式課程,不用螺旋式課程;理科教育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完全的邏輯化,可以是跳躍式的。
此外,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和教師的談話》以及《教學論與生活》,這些書都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發(fā)。
1998年,我有幸參加了一個有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課題研究工作。那段時間,我進入了人生中第二個閱讀高峰,非常認真地讀了好幾遍皮連生的《學與教的心理學》,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學說》,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等有關書籍。
最終,我們課題組成員編寫了一本關于學習能力的專著《學習能力學》。我們提出:學習能力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高度網(wǎng)絡化、概括化、程序化了的知識、技能、方法策略的總和,學習能力只有在真實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形成。
以問題帶動教學
2
2003年我來到北京。來北京之前,我的一些好朋友、老同學告誡我:“你在地方上教的都是重點高中的實驗班。北京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那么低,學生水平可差了,你可要做好思想準備。”
結果我剛來到十一學校,就被學生問住了。我忽然意識到,對好學生來講,不能只靠老師在那教、教、教。只有老師教的話學生就只能達到老師的高度,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動,讓學生學,才能讓他們具備學習能力。
因此,我的教學策略開始轉(zhuǎn)變——以問題帶動教學。我給學生設計問題,學生再帶著這些問題讀書、討論、學習。
那時候我思考的最多的問題是:化學教師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些什么才是他們終生受用的?化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對教育、對于人的發(fā)展應該如何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呢?如何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呢?
我相信問題的力量,一個不會提問的學生即使把書背下來也沒有用。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化學知識,更是一種能力,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包括對過往知識的質(zhì)疑能力、提問意識……
學生們動起腦子來以后,想到的問題,可能是你絞盡腦汁備課都想不到的問題,那種思維的跳躍和組合,會帶給你很多驚喜和思考。
我上課用的PPT上都是學生的問題,沒有教案。所以我經(jīng)常跟人說,我已經(jīng)十多年沒有正經(jīng)地給學生講過課了。
大單元五環(huán)節(jié)主體性學習模式
3
慢慢地,通過讀書和思考我意識到,不同階段的教學不僅僅目標不同,而且方式方法也應該有很大的不同。
對于中學生,課堂上還要不要由老師代替學生讀書?課堂上老師講解的東西如果完全是教科書里描述的東西,那樣的教學效率如何?
所以,我開始嘗試“大單元五環(huán)節(jié)主體性學習模式”,并一直堅持至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自學自研
“自學自研”環(huán)節(jié)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預習”,要求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自行解決大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比如元素化學的物質(zhì)性質(zhì)部分,他們可以通過閱讀、課外實驗、網(wǎng)上觀看視頻、課外討論等途徑,在知識掌握領域基本達到傳統(tǒng)教學中終結性檢測的水平。
一個章節(jié)如果有三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就給學生三個課時,讓學生自學、自讀。學生在自學自研過程中必須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多少、質(zhì)量水平列入過程性評價。
每一單元教學中,我都根據(jù)學生的提問情況,命名班級的“提問之星”,優(yōu)質(zhì)的問題可以獲得推薦——期末參評學校層面的“課堂金思維”獎學金。
對于如何自學自研,在我們提供的讀本序言中有明確的指導:你要耐住性子閱讀,邊讀邊寫下自己想到的問題,等后邊閱讀過程中明白了的,可以劃掉,最終把整個寫有問題的草稿呈交老師,這就是你自學自研階段的作業(yè)之一。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研”,老師要給學生留足課堂時間,并“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看到一兩個學生有問題就讓全班停下來去“提示”;而學生獨立悶頭讀書(不準交流)、思考、筆記、練習(落實基本知識)、寫出自己的問題,最后一節(jié)下課時收繳問題紙條。
自學檢測
自學檢測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學情、引導自學的方向。而命題依據(jù)是讀本與課程細目,主要考查基礎知識、記憶型知識,如化學式、物理性質(zhì)、化學方程式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較少涉及綜合能力型、創(chuàng)新型的題目。
可以課堂、也可以課外自測(課后作業(yè)),一般發(fā)答案、不統(tǒng)一講評。學生如果能夠取得85分的成績,可申請不再參與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堂討論,利用這些課堂時間“自主研修”(不進教室),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率。
問題討論與實驗
課堂討論與實驗則完全依據(jù)學生提交的問題展開,老師梳理學生交來的問題小條,把大家比較集中的疑惑整理、展示給全體同學(個別的則直接把答案返還學生或課下個別解決)。
通過課堂討論逐一解決,必要時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或探究,或輔以視頻資源、網(wǎng)絡資源等。
教師收閱、回答學生提問的過程中,依據(jù)預設的教學目標,識別、選擇、組編學生提問中那些有價值的學科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核心話題。這一時期,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發(fā)言為輔,控制討論的方向、集約化。
課堂的目標需要瞄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而非傳統(tǒng)的“重點”、“難點”、“考點”、“易錯點”。
知識鞏固和應用
這一階段的習題依據(jù)課程標準精心選編,具有系列化、階梯化的特點??纱┎逵谡n堂討論期間,通過跟學生協(xié)商,規(guī)劃大致進度。也可以通過跟個別學生交流、答疑,了解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
單元檢測與講評
單元檢測試題命制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學科思維方法、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基本能力,也包含一些課堂討論中涉及的學科前沿知識。
對于自主研修的學生來說,單元檢測與講評環(huán)節(jié)其實也是一種“補課”,因為他沒有參與課堂研討,很多時候他們獲得的是偏低的分數(shù)。但通過考試、試卷矯正,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補償。
單元試卷講評課,既是知識、方法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科認知的深化,更是學習策略形成的重要一環(huán)。
由于試題是依據(jù)“教-學-評”細目編制的,對于學習目標的覆蓋比較全面周到,所以通過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可以獲得班級全體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數(shù)據(jù),據(jù)此開展的講評課針對性好,學生收獲大。
單元試卷的命題原則需要:(1)根據(jù)課程標準與學情;(2)與自學檢測、課后練習的一體化——形成性評價,非終結性評價。
新的機遇、新的挑戰(zhàn)
4
2010年,十一學校申請建設了一個科學實驗班,我有幸成為首屆科學實驗班的班主任和學??茖W實驗班課程的主管。在對這個優(yōu)秀群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堅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尊重學生集體的決策。
科學實驗班入學后的第一次班會課上,我就引導孩子討論認識自己的個性與特長,如何發(fā)揚自己的特長。
對于優(yōu)秀學生,多些啟發(fā)引導,少點“規(guī)范”、“管理”,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所以學生們都樂意跟我分享他們的進步、他們的思考,遇事也樂意來找我聊聊,聽聽我的想法。
在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首屆科學實驗班畢業(yè)生30人,有7人進入美國知名大學,17人升入清華、北大,其他6人也都進入國內(nèi)頂級大學深造。
自2011年開始,十一學?!罢n程分層、選課走班”的改革由教師為學生提供讀本,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科書。
雖然編寫讀本、細目占用了幾乎全部節(jié)假日和晚上的時間,但是這件事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價值,內(nèi)心非常充實。
有的記者采訪我時,希望搜集一點點我在參與學校課改過程中的“糾結”、“困惑”、“苦惱”和思想轉(zhuǎn)變的“故事”。
結果很是令他們失望,因為我很適應這種改革,一直是站在改革前線的積極倡導和推動者。雖然我今年有五十多歲了,但是我還是要下定決心,迎接網(wǎng)絡時代的新挑戰(zhàn)。
給科學學科教師的10條建議
1.理解課程標準,從研究和使用高考試題入手,是我一直以來給廣大青年教師的建議。
如果說,課程標準內(nèi)的條文是課程內(nèi)容的“骨骼”,那么教科書、高考試題等,就是課程內(nèi)容的“筋肉”。
2.作為理科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首先表現(xiàn)在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上。
能夠以通俗的語言解釋清楚深奧知識的教師,才堪稱真正的教師,也才能真正使學生佩服,進而引起學生對學科的興趣。
3.堅持讀本學科最前沿的報道,能始終站在學科前沿去教,你的教學才算是有活力的。
4.使學生感覺到我的教學是有用的,我所講的東西都是離他們很近的,這才是能讓學生對化學真正感興趣的方法,也是化學教師“抓住”學生的“妙招”。
5.你對待自己專業(yè)的態(tài)度,其實就是你的人生態(tài)度,這將必然感染你的學生。
我們作為化學學科教師,必須認真關注、努力踐行學科教育原則,把學科教學做成學科教育,把學科教育做成人生教育。
6.教學,首先要弄清楚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教學過程要據(jù)此去設計;教學設計,除了要了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也要探尋他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7.中學理科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跟孩子交流我們自己對學科知識的看法,交流問題解決的思路,讓孩子有所參照、受到啟發(fā)。
即使我們自己的看法有時并不正確,或者我們還沒有得到問題的根本結論也沒有關系。
8.看似距離“考點”比較遠的東西,其實于學科認識的形成至關重要,它們才是化學教育的高階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落地之處。
9.作為科學學科老師,需要有質(zhì)疑精神和從原點出發(fā)思考本學科問題的意識。
只是努力去解釋教科書,只按照“前人怎么說的”去講解課程內(nèi)容,那么教育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們的學生永遠也不可能形成科學精神,不會具有探究意識。
10.這是一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跟人的體格天生不同的道理一樣,人的智力基礎也是天生不同的。
如果你不承認這一點,你就無從對學生進行具體、個性化的教育和指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