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一旦做了母親,便會愛自己最愛的人,辜負最愛自己的人。
外婆去世時,她16歲,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傷心欲絕。
她一出生,外婆便和母親一起照顧她,記憶中,那么多年,不是母親不夠愛她,而是外婆硬生生地要去分擔。
她愛外婆,也愛母親,很難分清愛誰更多一些。外婆走了,她那般難過,哭到歇斯底里,不睡覺,不吃飯,守著離去的外婆,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外婆走后,母親沒日沒夜地守著她,為她擔心,和她一樣的吃不下睡不著。
可是母親卻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親的氣:母親的母親走了,可母親更多的卻似乎不是為親人的走難過,而是擔心她。
母親怎么可以這樣?外婆在的時候多么愛母親,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還堅持做飯打掃衛(wèi)生,不讓母親辛苦。在她成長的歲月里,外婆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妞妞,長大了一定要對媽媽好,要讓媽媽享福?!?/font>
外婆這樣愛母親,外婆走了,母親卻那樣平靜,這讓她心里漸漸有了怨。
對她的疏遠,母親是不安而憂慮的,開始只當她是為外婆的去世難過,對她越發(fā)地好,甚至有點討好她。可是母親越討好,她越覺出母親對外婆的薄情。
貳
那天晚上,她睡下后,聽到母親悄悄走進來。她閉著眼睛裝睡。她能感覺到母親一直注視著她。那種清晰感覺的目光,幾乎讓她快裝不下去了。畢竟,母親從來都是愛她的。母親坐了一會兒就站了起來。她偷偷睜開眼睛,看到母親輕輕將窗簾的縫隙拉嚴。從窗口到房門,短短的幾步,母親走了好半天——屋里太黑,母親怕弄出聲響,幾乎是挪出去的。
房門近乎無聲關閉的那一刻,她的心軟下來,想起她一次次對外婆的承諾,她決定,結(jié)束對母親的冷漠。
第二天早上,她醒來,躺在床上大聲喊了一聲“媽”。母親幾乎是即刻就推門進來了,眼神里有些慌亂,連聲問她:“怎么了?做噩夢了?”她搖頭,笑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對母親笑。
她和母親的關系,恢復到從前。母親的愛,甚至更加細致和妥貼起來。
就這樣,她長成快樂明媚的女子。婚后半年,她懷孕了,母親堅決辦理了內(nèi)退,照顧她。3個月產(chǎn)假過后,母親堅持要自己帶小寶。轉(zhuǎn)眼,小寶1歲了。小寶很依賴母親,像她當年依賴外婆。
叁
初夏,單位組織了一次拓展訓練活動,有個項目叫心路歷程,教練讓每個人將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個手指,分別代表女兒、母親、父親、自己和一個最好的朋友——外婆不在了,她沒有兄弟姐妹,所以就這樣排列了。
教練要求壓倒第一個手指時,她選擇了代表朋友的小手指。下一個,她卻為難了。父母、女兒和自己,似乎都是不能失去的。萬般為難,她選擇了父親。女兒還小,需要她照顧,沒有父親,她也會照顧母親。再后來,她遲疑的時間更久,終于,她選擇了自己。即使她不在,母親可以照顧女兒,原來在她心里,她愛母親也是勝過愛自己的。這讓她欣慰。
最后呢?她忽然感覺到透不過氣來,萬分難過——一個是母親,養(yǎng)育了她并始終在照顧和愛護她的母親,一個是女兒,自她生命中脫離而出的、年僅一歲的、除了依賴她還不會愛她的女兒。最終,在教練的一再催促下,她猛然地,將代表母親的手指壓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她想起和母親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終于問出了那個壓在心底的問題:“媽,外婆去世的時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難過,但是你不想說?”
當時母親顯然愣怔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說:“外婆是媽的媽媽,媽當然難過,可是外婆不在了,媽還有你,就覺得堅強,雖然傷心,但不覺得絕望?!?/font>
那時,她再也忍不住地淚流滿面。每一個女人做了母親,愛得再偉大也都存著自私,自私到不愿把愛分給他人,只愿全部交給孩子。她,也一樣。一樣為愛自己最愛的人,辜負了最愛自己的人。
原來母愛,就是這樣一場重復的辜負,而被辜負的人,卻永遠無怨無悔。
-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