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人中龍,義不可當世。
視彼盜國賊,伎倆如兒戲。
時辭蕩湯武,千載有生氣。
臨命索琴彈,聊示不屑意。
——(明)杜?!讹怠?br>
嵇康,字叔夜,戰(zhàn)國時魏國卓越的音樂家、詩人和思想家。生于公元233,卒于公元283年,譙國人(今安徽宿縣)人。
嵇康著述甚豐、多才多藝,有十卷《嵇康集》傳世,其中不僅有詩詞文論,也有闡述自己音樂思想的《琴賦》和《聲無哀樂論》。他“博綜伎藝,于絲竹特妙”,而尤其擅長《廣陵散》一曲。他認為“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自幼至終,琴伴隨他一生。他所創(chuàng)作的琴曲《嵇氏四弄》與《蔡氏五弄》并稱為《九弄》。隋煬帝曾把能否彈奏《九弄》作為取仕的條件之一。嵇康的才藝被眾人推祟,后人把他與另外六位摯友(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稱為“竹林七賢”。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分割,連年廝殺。在魏國統(tǒng)治者內部,曹氏和司馬氏之間的政治斗爭也日益尖銳。嵇康乃魏宗室長樂亭王的大夫,曾任魏之中散大夫。當嵇康得知司馬昭要想奪取曹魏的政權時,他是極力反對的。這顯然為司馬昭所不快,他把嵇康視為眼中釘,找到一個陰謀叛亂的罪名,把嵇康處以死刑。
臨刑當天,嵇康氣宇軒昂地走入刑場,已把死亡置之度外。他抬頭仰望,見時日尚早,想到了自己心愛的琴,想起了慷慨激昂的《廣陵散》,他要求再彈一次《廣陵散》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嵇康拿到琴,手落弦上,彈出了慷慨之聲……正因為嵇康有著很深的音樂功底,所以,他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共同向司馬氏要求“請以為師”,但未被允許,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終與《廣陵散》聯(lián)系在一起。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雅量》中用精練的筆法述說了這件事,悲壯之情,溢于言表,文曰:“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這正是:
流水音長在,青霞意不轉。
獨悲形解后,誰聽廣陵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