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難想象一座建筑能夠承載一方土地如此厚重的歷史,真的很難想象一方人民能如此包容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共通性。當你走進科爾多瓦主教座堂時真的會被你眼前所見的情景所震撼。不論曾經(jīng)的戰(zhàn)爭有多么殘酷,人類文明終將在人類所特有的包容精神中不斷發(fā)展和前進。就看看這座大教堂現(xiàn)在的名字就能感受。它在教會里的正式名稱是科爾多瓦圣母升天主教座堂(西班牙文Catedral de Nuestra Se?ora de la Asunción),簡稱科爾多瓦主教座堂。但在社會上,老百姓都稱它是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西班牙文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在一般人看來,把這座主教座堂叫成大清真寺更能說明它的特征,更能了解它的內(nèi)涵。再看看這座教堂的建筑風格,從整體結構來說,完全沒有什么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羅馬式的、拜占庭式的種種風格形式可言。巨大的教堂內(nèi)部由850根柱子頂起的雙層卷拱構成的十九列二十九行的巨型大廳現(xiàn)在看上去還是典型的清真寺祈禱廳模樣。收復失地后的基督徒主要是把原來的清真寺祈禱廳中央部分改造成了教堂中殿和唱詩班坐席,再把四周圍墻建成了35個禮拜堂。在這座現(xiàn)在作為主教座堂使用的大清真寺一千二百年多年的歷史中有兩位重要人物奠定了這座偉大建筑的基礎,一個是后倭馬亞王朝的締造者、開始了阿拉伯人對西班牙長達七百多年統(tǒng)治的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一世,他建起了西班牙土地上最大的清真寺。另一位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五世,他下令改建成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同時保護了原來大清真寺中阿拉伯文化藝術最精湛的部分。沒有他們我們現(xiàn)在就看不到這座承載了千年歷史變遷的宗教圣地。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是個傳奇人物。在阿拉伯本土的倭馬亞王朝滅亡時,拉赫曼一世不但逃脫了阿巴斯王朝的追殺還逃到科爾多瓦建立后倭馬亞王朝。那時這里有一座由西哥特人建成的教堂。拉赫曼一世下令拆除這座西哥特人的教堂并在此基礎上建起了大清真寺。開始建設的時間是公元786年。那時的清真寺只有十一列十二行那么大小。后來的拉赫曼二世、拉赫曼三世、哈卡姆二世和曼蘇爾都為大清真寺的擴展和藝術文化做出過重要貢獻。
把清真寺改造成為天主教堂的工作從十二世紀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還在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拉鋸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宗教建筑特征是位于清真寺正中央的主祭壇。后來,一些禮拜堂和祭壇陸續(xù)建起來。其中大部分是沿著大清真寺圍墻建,也有一些建在清真寺內(nèi)部,包括后來成為皇家禮拜堂的那間。改建主教座堂的大規(guī)模工程是從十六世紀初開始的。當時的主教阿隆索·曼里克受卡洛斯五世皇帝的委托開始了浩大的工程。這部分工程延續(xù)一個世紀,包括教堂中殿、主祭壇、唱詩班坐席和皇家禮拜堂。曼里克主教還有更龐大的計劃,還好遭到了卡洛斯五世皇帝的制止。大量在幾百年時間里建起來的伊斯蘭文化精粹才得以保存。
當你走進科爾多瓦主教座堂的時候真的很難確定這到底是天主教堂還是清真寺。
[1]從流經(jīng)科爾多瓦和塞維利亞的瓜達爾基維爾河旁一條小巷走過來,旁邊一座巨大的一看就能感覺是阿拉伯伊斯蘭風格的城堡式建筑,這就是科爾多瓦主教座堂。
[2]進入科爾多瓦大清真寺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庭院,名稱也叫桔園,和塞維利亞大教堂一樣。這個庭院就是原來清真寺的凈身處。庭院的北側寬恕門旁邊是拉赫曼三世擴建桔園時間的宣禮塔?,F(xiàn)在看到的是在當時的宣禮塔基礎上改建的鐘塔。
[3]庭院四周是環(huán)繞的柱廊,一側的柱廊墻上掛著一排排的木板,這是原來從清真寺上拆下來的天花板。
[4]庭院的南面是寺院的主體,參觀者就從中間阿拉伯風格的棕櫚門進去。
[5]當你走進大殿看到這一排排一列列的柱子和拱門時那種震撼真的難以言表。圓形的石柱子上有一個雕花的基座支撐著雙層重疊拱卷結構的拱門。上層拱卷半圓形,下層為馬蹄形。拱卷均以紅白相間的楔形拱石砌筑而成,白色的是石灰?guī)r,紅色的是磚。這成行成排的柱子和拱門像石林,也像巖洞,看得眼花繚亂,卻給人宗教的神秘感,浮想聯(lián)翩。
[6]原來清真寺的天花板是雕有花紋的模板。這里看到的是公元八世紀末拉赫曼一世時期建的部分。
[7]當年的清真寺也是逐步擴大的,到九世紀上半葉拉赫曼二世當政時期他幾乎把清真寺擴大了一倍。
[8]據(jù)說紅白磚石相間的拱卷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9]十世紀哈卡姆二世時代是最輝煌的時代,不但主體建筑進一步擴大,清真寺內(nèi)部最精湛的伊斯蘭藝術杰作也是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完成。哈卡姆二世擴大了十二個拱,比拉赫曼一世和拉赫曼二世時期增加的空間都要大,是清真寺達到了十一列二十九拱的規(guī)模。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擴展是建造了被稱為米哈拉布的穆斯林祈禱壁龕,直接朝向麥加的方向。當時建的米哈拉布正對著入口的棕櫚門,而這條通道正好處在清真寺的正中。就是這條通道,現(xiàn)在看到的前方白色明亮處是十六世紀建在清真寺中央的哥特式教堂的西側。
[10]教堂的浮雕和后面的米哈拉布。
[11]走過教堂之后看到的祈禱壁龕。
[12]祈禱壁龕的正面,是清真寺中最精彩的部分。這是當時的拜占庭君王派出他們的藝術家用了將近1.5頓的馬賽克鑲嵌而成的。
[13]祈禱壁龕美輪美奐的拱頂。
[14]在大清真寺的西南角是一個關于西哥特人教堂遺跡的博物館,叫圣文森特博物館。
[15]從這些考古遺跡來看,晚于古羅馬先于阿拉伯人的西哥特人的藝術造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16]科爾多瓦主教座堂真是一個奇妙的宗教建筑,因為它實際上就是建在原來大清真寺的中央?,F(xiàn)在看起來高高的哥特式教堂中殿和祭壇完全被清真寺的祈禱廳環(huán)繞起來,靜靜地矗立在那成行成排的雙層重疊拱門構筑的柱林中間。這是主祭壇,和周圍那些拱門相比似乎顯得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了。
[17]唱詩班坐席背后精雕細琢的桃木擋板,畫面之精美、圣像只高貴甚于主祭壇。
[18]唱詩班座位也是桃木的。
[19]椅背上雕刻著各種宗教故事。
[20]教堂中殿的旁邊就是皇家禮拜堂。因為不開放只能從旁邊通過波浪形的窗孔看進去,里面裝飾之精美無法抵擋。
[21]有一面墻上立著一座圣費爾南多的立像。
[22]除了中央的哥特式教堂外清真寺里還有很多禮拜堂。這是皇家禮拜堂旁邊的VILLAVICIOSA禮拜堂。
[23]北墻的San Esteban禮拜堂的祭壇。
[24]東墻的Santa María
Magdalena禮拜堂的祭壇。
[25]圣胡安禮拜堂的雕塑。
[26]南墻靠近祈禱壁龕的圣特蕾莎禮拜堂祭壇。
[27]圣特蕾莎禮拜堂同時也是圣器室,里面展示的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28]圣器室的各種珍品。
[29]再看看科爾多瓦大清真寺里面那些基督教藝術珍品吧。
[30]
[31]看看這些圖案真的可以叫做西班牙摩爾混合風格。
[32]大清真寺中央的哥特式教堂里也有彩繪玻璃窗。
[33]大清真寺的東側是十一世紀曼蘇爾將軍時期第三次擴展的部分。這次擴展把初始部分和接著的兩次擴展形成的二十九個拱同時向東增加了八個通道,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十九列二十九行的規(guī)模。那時大清真寺里曾經(jīng)有1293根柱子,不過,現(xiàn)在因為拆除中間部分柱子改建教堂一共只有850根柱子了。據(jù)說這次擴展的拱門不是磚石相間的楔形拱石了,紅白相間是涂的顏色不同,而材料都是石灰?guī)r。
[34]頂部也不再是木質(zhì)的了,是巴洛克式的了。
[35]斜著看另是一種風景。
[36]柱子、基座、拱卷的細部。
[37]最后關注一下門吧。歐洲風格的圣卡塔麗娜門。
[38]圣米格爾門。阿拉伯風格的,門楣上好像裝飾了基督教徽記。
[39]San
Esteban門,風格是阿拉伯的,名字好像已經(jīng)改成基督教的了。
[40]轉了一大圈沒有一個整體感覺,沒有看到全景。離開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之后走在狹窄的小街上突然看到一家紀念品商店里有一本掛歷,拍下了這個完整的大清真寺和中央凸起的哥特式教堂。
回程的路上一直在想,什么才能決定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融合。1236年當基督教徒重新收復科爾多瓦,宣布大清真寺重新改為天主教主教座堂的慶典上,當時的主教宣布: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五百年后,基督的十字架重新在這里升起。參觀過這座正式名字叫圣母升天主教座堂的大教堂,讓我回味的更多的是大清真寺那不朽的柱子和雙層重疊拱門陣。這是科爾多瓦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嗎?留在我腦海里的還是深深的大清真寺的印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