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版本學理論
我國古代的圖書,主要是以寫本和印本兩種形式流傳后世的。由于寫刻的時代不一,地區(qū)有異,寫刻者不同,以及抄寫方式和刻寫方式的差別等原因,古代圖書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版本。
2.1.1 版本釋名
版,《說文解字》說:判也,從片,反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校正說:片也,舊作判也,淺人所改,今正。朱駿聲《說文解字通訓定聲》說:判木為片,名之為版。這說是說,剖成片狀的木頭稱為版。因版多系木質,遂派生出板字,并與版字互為通假。所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凡施于宮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梢姲?、板二字為古今字。
版作為書寫材料,早在先秦時已經應用。《儀禮?聘禮》說:百名以上書于策,不及百名書于方。名即字;方,鄭玄注說:版也,是一尺見方的版。行文超過百字,一塊板寫不下,就寫在若干根竹簡上,編成簡策。古人寫信時一般用一塊板,所以書信又叫尺牘?!墩f文解字》釋牘:書版也。秦漢時,奏議也多用版,王充《論衡?量知篇》說:斷木為槧,析之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牘。除了木質之物外,版還可用金質、玉質、石質。如《逸周書?大聚》銘之金版,《黃帝內經?素問》著之玉版等等,都是指將文字銘刻或書寫于版狀的金石材料上??梢姲媸枪糯鷷鴮戄d體的物質形態(tài)的稱謂。
書稱本,最早見于西漢劉向《別錄》:
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曰讎。(《文選?魏都賦》李善注引,又見《太平御覽》卷618引)
所謂持本,即持書本之意。但此地方言之本,歷來解釋不同,或說是指簡策的版本(余嘉錫《目錄學發(fā)微》),或說是指縑帛的書籍(葉德輝《書林清話》),二者都不甚準確。
就內容與形式合而觀之,書之所以稱本,既有原本、定本之意,也有以本計量之意。南北朝時,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卷6《書證》中,就提到河北本、河南本、江南舊本、江南古本、江南書本、俗本等名目,闡明寫本已有各種不同版本。
版、本二字合為一詞,當始于北宋,最初專指雕版印刷的印本書籍,以別于寫本。如《宋史》卷431《邢昺傳》說:
[真宗景德二年(1005)]上幸國子監(jiān)閱庫書,問昺經版幾何?昺曰:國初不及四千,今十余萬,經傳正義皆具。臣少從師業(yè)儒時,經具有疏者,百無一二,蓋力不能傳寫。今版本大備,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
此處版本與傳寫之原形對而言,當為印本書的專稱??梢?,版本一詞的本義是用雕刻好文字的木版印制而成的圖書本子,與寫本、拓本等相區(qū)別。
至雕版印刷通行后,一般稱印本書為版,寫本書為本,葉德輝《書林清話》卷1說:雕版謂之版,藏本謂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近人吳則虞《版本通論》也說:雕版行,鋟槧之木稱版,撫印之文稱本。(《四川圖書館學報》1978年12期)而版本也就成為印本書與寫本書的合稱了。
后來著錄書目者在著錄印本的同時,也著錄印本以外的各種形式的圖書,于是版本的規(guī)模就逐漸擴大,包括了雕版印刷通行前的簡策、帛與紙的寫本和雕版印刷通行后的刻本,以及拓本、石印本、影印本、活字版等形式的一切書籍。因此,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版本,意為一書經過傳寫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種實物形態(tài)。
2.1.2 古籍版本學的內容
由于古籍有許多不同的本子,就會出現(xiàn)彼此間在文字、印刷、裝幀等方面的差異,也就有了各種版本之間的源流關系等復雜現(xiàn)象。為了研究和鑒別這些差別,并從許多復雜現(xiàn)象中尋求共同規(guī)律,于是漸漸形成所謂版本之學。
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對象是古籍的各種形式的版本,即各種古代圖書的各種實物形態(tài),而以寫本和刻本為主要研究對象。要而言之,古籍版本學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古籍版本學理論。古籍版本學理論是對古籍版本學這一學科的宏觀把握。它要求系統(tǒng)而深入地探討古籍版本學的一些根基課題,如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規(guī)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任務,以及古籍版本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等等,總結古籍版本學的根基原理。
2.古籍版本學史。古籍版本學史實際上是止您歷代的版本研究史。止您歷代的版本學家們運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各種版本和一些版本現(xiàn)象,考察這些觀點和方法的發(fā)展源流,關于繼承和發(fā)揚古代版本學家留下的豐富遺產,建立和完善古籍版本學的學科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3.古籍版本現(xiàn)象。古籍版本現(xiàn)象就是庸呢古代圖書版本的各種客觀存在。諸如一書有各種不同版本的現(xiàn)實,一書各本在形式、內容方面的特征和差異,圖書版本的發(fā)生發(fā)展歷史,版本的制作、流傳、著錄情況,版本的各種類型,版本的真?zhèn)?、?yōu)劣、價值大小等,都屬于版本現(xiàn)象。對古代圖書的各種版本現(xiàn)象的研究,是版本學的重要內容。
4.古籍版本鑒別方法。古籍版本鑒別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版本的判定,即對某一具體版本的出版時候、出版地點、出版者、制作方式和流傳情況等進行考察,予以確定,以辨其真?zhèn)?,明其價值;二是版本源流的考據(jù),即對一書各種版本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和相互之間的淵源遞嬗關系進行考據(jù),以便正確評判每一個具體版本在該書各種版本中的地位和優(yōu)劣高下,以達到全面評價版本的目的。
本書將重點介紹古籍版本類型、古籍版本鑒定以及古籍的版本對勘和版本源流的相關理論和方法。
2.1.3 古籍版本學的功用
古籍版本學是一門以古籍版本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目的和任務是探究版本現(xiàn)象的特點和規(guī)律,總結版本鑒別的經驗方法,以準確地揭示和正確地評價古籍版本,滿足人們庸呢古籍版本的各種需求。
今天我們學習古籍版本學,主要則有以下三方面的功用:
?。?)讀書學習必須慎擇版本
古籍版本學知識是閱讀古書的基礎知識之一。清代末年,張之洞曾編撰一部著名的推薦書目《書目答問》,此書《略例》開門見山地說:
諸生好學者來問應讀何書,書以何本為善。遍舉既嫌掛漏,志趣學業(yè)亦各不同,因錄此以告初學。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可見讀書不僅要解決讀什么書的問題,還要解決應讀某部書的某種版本為好的問題。因為一種圖書往往不止一種版本,不同版本的質量必有優(yōu)劣高下的差異,如不加鑒別、選擇,難免以誤為善,或以訛傳訛。例如,在各種刻本的《資治通鑒》中,以清代胡克家據(jù)元本的翻刻本最為流行。但有人將之與宋本對照校訂,發(fā)現(xiàn)該本正文的脫字、錯字、前后顛倒字竟在萬數(shù)以上。其中僅脫字一項即達5200多個!
?。?)學術研究必須講求版本
進行學術研究,要參考和依據(jù)各種圖書文獻,而任何一種圖書文獻,如果不知道它產生的時地,不了解它出版制作的情況,不明了它的源流、演變、真?zhèn)?、?yōu)劣,那么它就不能用來作為參考依據(jù),否則研究結果或結論就不能令人信服,甚至可能造成錯誤。
相關于讀書學習而言,學術研究時對版本的選擇和鑒定就更為重要了。學術研究不僅要慎擇版本,還要了解一書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鑒別各本的高下,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立在準確靠得住的基礎上。所以清末葉德輝《書林余話》卷下說:版本之學,為考據(jù)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經史尤關重要。
例如,清初著名藏書家錢曾《讀書敏求記》對《方言》一書的提要說:
舊藏宋刻本《方言》,牧齋為予題跋,紙墨絕佳,后歸之季滄葦。此則正德己巳從宋本手影舊抄也。二卷中吳庸妮娃之宮,秦有[木+桼]娥之臺,俗本脫去秦有二字,馮巳蒼笑曰:并[木+桼]而吳之矣。
但清代竟真有人據(jù)俗本,將[木+桼]收入其所撰《吳乘古跡補》的著作中。此誤若非經黃丕烈指出駁正,歷史上陜西的[木+桼]娥臺也許真要被搬到江蘇了。而今版《康熙字典》[木+桼]字下的釋文也沿襲了這一錯誤。
又如清代漢學大師惠棟撰《后漢書補注》,在《光武帝紀》中糾正李賢注的一處錯誤,因為沒有留意版本問題,反而因錯改而致誤。清末學者沈濤(1792-1816)《銅熨斗齋隨筆》卷4烏桓大人條曾記其事,說:
《后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大人來朝。注:烏桓謂渠帥也?;菡骶堆a注》曰:謂字衍。濤案:汲古閣本注作:大人謂渠帥也。則謂字非衍,注中烏桓字誤耳。
如果惠棟多求善本,細加???,就不致造成錯誤了。
?。?)古籍整理必須審定版本
古籍整理指的是對古籍的審定、編次、???、標點、注釋、翻譯、出版等一系列工作過程。這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審定版本,即尋求所整理的古籍的各種不同版本,然后對這些不同版本進行比較鑒別,選出最好或最易得的版本作為較勘整理的工作底本,再參校其他各種版本進行校勘。這種選擇和評判校勘底本的工作恰恰屬于版本學的規(guī)模,而古籍整理的其他各項步驟都必須以此為前提,建立在版本工作的基礎上。
戴南?!栋姹緦W概論》說:攻治版本學的階梯,當先覽《書林清話》以了解其梗概,再目驗《中國版刻圖錄》、《四部叢刊》、《古逸叢書》等書影,以見其版式字體,然后閱《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和《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以窺某一書刊刻的源流,再借覓古槧以印證諸家題識,以達兼覽之博,于是刊藏源流,則了然于胸了。昔人目此為縱通(第一章第五節(jié)《研究版本學的方法》)。這一經驗之談,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