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學案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的:
1.學習文學常識,了解漢樂府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分析歸納,掌握幾個常用古今字、偏義復詞,以及“相”、“迎”(“謝”“見”)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3.掌握幾個常用古今詞、偏義復詞的意義和用法。
二.知識鏈接:
(一)文體及作家作品
1.文體知識——樂府詩
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時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gòu)(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其中屬于漢代的就叫“漢樂府”。
漢樂府:主要反映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的樂府詩歌,以五言為主,句式靈活,語言流暢,繼承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和《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
2.作家、作品
預習檢測
1、為下面句中加框的字注音。
(1)槌床便大怒(
(3)妾有繡腰襦(
(5)便言多令才(
(7)否泰如天地(
2、解釋下列句中加框的詞
(1)會不相從許(
(2)何意致不厚(
(3)好自相扶將(
(4)便言多令才(
(5)逆以煎我懷(
(6)渠會永無緣(
(7)登即相許和(
(8)便與府吏要(
3.寫出加框字的古義和今義
①.可憐體無比
②.汝豈得自由
③.槌床便大怒
④.本自無教訓
⑤.便言多令才
⑥.府吏見丁寧
⑦.躡履相逢迎
⑧.葉葉相交通
⑨.多謝后世人
3.找出通假字并釋義
①.終老不復取
②.箱簾六七十
③.雖與府吏要
④.蒲葦紉如絲
⑤.府吏見丁寧
⑥.合葬華山傍
4.找出詞類活用,并釋義
(1)名詞作狀語
①.孔雀東南飛
②.手巾掩口啼
③.卿當日勝貴
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槌床便大怒
②.交廣市鮭珍
③.千萬不復全
5.偏義復詞:指由兩個今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gòu)成一個詞,其中的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義復詞。找出偏義復詞并釋義。
①.便可白公姥
②.晝夜勤作息
③.我有親父兄
④.我有親父母
⑤.逼迫兼弟兄
6.“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個會意字,《說文》:“相審視也。從目以木?!北疽馐情]“目”看“木”,即察看。后來引申出其他義。
(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有稱代功能。據(jù)句義代“我”、“你”、“她”、“他”、“它”。
①.會不相從許(
②.及時相遣歸(
③.還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將(
⑤.嬉戲莫相忘(
⑥.誓天不相負(
⑦.不得便相許(
⑧.登即相許和(
⑨.躡履相逢迎(
⑩.悵然遙相望(
⑾.誓不相隔卿(
(2)副詞:用在動詞前,表雙向動作?;ハ啵舜?。
①.相見常日?。?/span>
②.六合正相應(
③.葉葉相交通(
④.枝枝相覆蓋(
⑤.仰頭相向鳴(
⑥.黃泉下相見(
(3)名詞:具有一般名詞功能。相貌,宰相。
①.兒已薄祿相(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動詞:具有一般動詞功能。審察,仔細看,幫助。
伯樂相馬(
無物相之(
《孔雀東南飛》第二課時
學習目的
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性。
3.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學習探究
(一)字、詞落實
1.一詞多義。
謝家來貴門:辭別
謝
多謝后世人:告訴
相見常日?。夯ハ?/span>
及時相遣歸: 我
兒已薄祿相:命相、相貌
相
好自相扶將:她
登即相許和:他
2.古今異義。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
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
郁郁登郡門:繁盛的樣子
3.偏義復詞。
公姥、作息、父兄、牛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
?。喝ⅲ?/span>
(二)把握情節(jié)
1.聽名家范讀,進入氛圍。
2.由學生復述故事梗概(時間、人物、事件、結(jié)局)。
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善牌沤鼓敢蚍N種原因?qū)μm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3.概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開 端:從“十三能織素”至“及時相遣歸”
發(fā) 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
再發(fā)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
高 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
尾 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發(fā)展線索:全詩是按仲卿、蘭芝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fā)展線索來敘述的。
4.明確主題思想。
詩歌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故事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蘭芝仲卿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對壓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被迫害者的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據(jù):人物語言——個性化語言
2.兩類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劉蘭芝:富有教養(yǎng)、聰慧美麗、勤勞善良、柔順剛強、從容持重;
焦仲卿:守禮盡孝;幻想→絕望,軟弱→堅強
——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充滿抗爭精神。
焦母:專橫無理;
劉兄:見利忘義、趨炎附勢
——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封建禮教的化身。
3.劉、焦兩人的性格差異
①對未來的預想
劉:對命運、前途有清醒認識,有準確的預見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別后重逢時
焦:譏諷、責難,且無所作為
劉:通情達理
③殉情場面
劉:義無反顧、干凈果決
焦:遲疑徘徊、拖泥帶水
——劉:始終清醒、堅強;焦:期待、幻想且沒做一件事。
4.劉蘭芝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婦是何種形象?
人格尊嚴 維護權(quán)威
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于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3、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②你能否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并分析他們的作用。
(提示:在2、9、13段中找)
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關系?
小結(jié):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