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教授成肇仁是著名的傷寒學者,從事中醫(yī)臨床、科研、教學40余年,臨床善用經(jīng)方治療多種疑難雜癥。筆者在跟師學習之余,深感其處方用藥之神奇,現(xiàn)舉其治療失眠醫(yī)案幾則,以饗同道。
失眠,古代文獻中又稱“不得眠”、“不得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神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輕者入睡困難,時寐時醒,重者徹夜難眠,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其形成原因,在《靈樞·邪客》中就有記載:“今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wèi)氣獨衛(wèi)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暝?!睔w納起來,不外乎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者陰虛不能納陽,二者陽盛不得入于陰。
成肇仁認為,不寐雖病位在心,卻與肝脾腎密切相關,此外飲食不節(jié),脾胃受傷,宿食停滯,運化失司亦可導致“胃不和則臥不安”。
不寐有虛實之分,與七情密切相關,七情勞倦內(nèi)傷心肝脾腎者,由于陰血不足,多為虛證;情志過極化火,或痰濕阻胃凌心者,多為實證;脾虛生痰而臥不安者,則為虛實夾雜。目前臨床以虛實夾雜者為多。
治療失眠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調(diào)整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diào)其虛實”。二是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施以重鎮(zhèn)安神藥。三是注意精神調(diào)養(yǎng)。筆者現(xiàn)以具體案例闡釋。
脾虛肝郁 氣機不暢
余某,女,51歲,2013年10月16日初診。主訴:失眠4年,伴倦怠,心煩,胃脘部燒灼感,大便偏稀,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
處方:法半夏15克,茯苓神各15克,陳皮10克,竹茹15克,枳殼10克,黃連6克,炒酸棗仁15克,炒梔子10克,淡豆豉10克,厚樸10克,生地15克,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歡花15克,焦三仙各15克,太子參15克,白術(shù)12克,炙甘草6克。7劑,水煎,日分3服。
二診:上證減輕,舌暗苔薄白,脈弦細。守上方去生地、百合、厚樸,加丹參15克,廣木香6克,砂仁6克。7劑。
三診:失眠好轉(zhuǎn),但仍覺胃脘部嘈雜不適,伴脘腹痞脹,口苦,時有烘熱,舌暗苔薄白,脈細弦。
處方:太子參15克,炒白術(shù)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廣木香6克,陳皮10 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黃連6克,厚樸10克,枳殼10克,蘇梗10克,龍牡各30克(先煎),柴胡10克,黃芩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7劑,水煎,日分3次服。
按:患者失眠伴有倦怠,大便偏稀,乃脾虛之象,脾虛無以化生精微,不能滋養(yǎng)于心,可導致心神不安;心煩,脘部燒灼感,乃肝氣郁結(jié),郁久化熱,熱郁胸膈所致,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亦是脾虛肝郁,郁久化熱之象。
處方以六君子湯健脾以養(yǎng)心;“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此病例雖非傷寒誤治所引起的,然其病機相同,均為胸膈有郁熱,氣機不暢。
遵循證同則治同的原則,二方合用,同黃連、夏枯草、竹茹一并清瀉胸膈郁熱,調(diào)暢氣機;用百合地黃湯滋陰養(yǎng)血,炒棗仁、夜交藤、合歡花養(yǎng)心安神;郁金疏肝解郁,焦三仙和胃以安神,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解郁熱,調(diào)暢氣機,養(yǎng)心安神之效,收效甚好。二診、三診時病情續(xù)減,以香砂六君子湯合四逆散為主加減化裁收功。
痰熱互結(jié) 傷津擾神
陳某,男,50歲,2013年5月22日初診?;颊呤叨鄩魯?shù)年,伴夜半口干欲飲,時胸痛,噯氣,舌暗淡苔黃膩,脈細滑。
處方: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瓜蔞皮15克,黃連6克,茯苓神各15克,陳皮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龍牡各30克(先煎),炒酸棗仁15克,夏枯草30克,太子參15,炒白術(shù)12克,遠志6克,石菖蒲10克,制龜板20克(先煎),夜交藤30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7劑,水煎,日分3次服。
按:此患者失眠多夢數(shù)年,伴夜半口干欲飲,系由痰熱互結(jié)于內(nèi),暗秏陰津,陰液虧虛不能上潤清竅,夜半屬陰,陽不入陰,陽熱互結(jié)進一步耗傷陰液,故夜半口干欲飲。痰熱結(jié)于胸中,阻滯氣機,不通則痛,故見胸痛,噯氣;舌暗苔黃膩,脈細滑,乃脾虛痰熱互結(jié)之象。
處方以柴胡陷胸湯為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jié);異功散益氣健脾,化氣行滯;遠志、石菖蒲、龍牡、炒酸棗仁、夜交藤寧心安神;氣滯則血行受阻,丹參活血化瘀,養(yǎng)血安神;制龜板滋陰養(yǎng)血,夏枯草清熱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益氣健脾,寧心安神之效,故收效甚好。
痰氣互結(jié) 肝脾不和
黃某,女,43歲,3013年5月26日初診?;颊呖诳?、失眠半月,伴脘痞,大便偏干,咽部異物感,可咳出白色稀痰,舌暗紅苔薄白,脈滑數(shù)。
處方:法半夏10克,茯苓神各15克,黃連6克,枳殼10克,竹茹12克,陳皮10克,郁金10克,厚樸10克,紫蘇葉梗各10克,桔梗10 克,太子參15克,浙貝母10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炒酸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7劑,水煎,日分3次服。
按:患者失眠、口苦,系由肝脾不和所致,脾為生痰之源,脾傷不能正?;?,釀濕成痰,故可見咳出白色稀痰;痰濕中阻,阻滯氣機,升降失常,故見脘痞,大便偏干;痰濕中阻,氣滯不通,痰氣互結(jié),阻于咽喉,故有咽部異物感;舌暗紅苔薄白,脈滑數(shù)亦是痰氣互結(jié)之象。
處方用半夏厚樸湯合酸棗仁湯化裁而成,法夏、茯苓、厚樸、紫蘇葉梗、桔梗、枳殼、陳皮、郁金、浙貝行氣散結(jié),化痰降逆;酸棗仁湯養(yǎng)血安神,合竹茹清熱除煩。太子參益氣健脾,茯神、夜交藤寧心安神。諸藥合用,共施行氣散結(jié),養(yǎng)血安神,調(diào)和肝脾之功,處方用藥嚴謹致密,取效甚好。(吳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