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tǒng)電影科班出身的蔡康永終于回歸到電影的正路上,導演了一部《吃吃的愛》正在熱播,小S、林志玲等半個臺灣娛樂圈的明星加盟助陣。能得到如此強大的娛樂勢力支持,是由于蔡康永的好人緣,也源于他獨特說話之道搭建起的人際關系。
1
有人說蔡康永雞湯,
也有人說蔡康永“毒舌”,
投身電視圈,
憑借《康熙來了》十二年開創(chuàng)出的天地,
他已然從熬雞湯,升級到了撒“雞精”的層次。
他本人的經歷可以說是成功學導師們大力歌頌的,
“活出自己”的教科書式的案例:
名門出身又名校畢業(yè),投身娛樂圈,出柜至今。
蔡康永始終在最有曝光度的行業(yè),
以最反差的身份行走著最另類的路,
十多年來扛著巨大的壓力和阻力同偏見和輿論抗爭。
無論他自己多么成功,
他都如此克制和謙卑,
不會兜售他的個人經歷和意識形態(tài)。
即便他很希望有些人能夠跟他并肩戰(zhàn)斗,
分擔集中在他身上的灼熱目光,
他還是會盡可能提示每一位有“活出自己”的想法的人保持冷靜。
“活出自己”是一座極具誘惑力和煽動性的空中樓閣,
但當它和實際生活中的壓力細節(jié)相結合的時候則是一條荊棘大道。
2
蔡康永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公子哥”。
他的爺爺曾經經營上海自來水公司。
父親蔡天鐸更為傳奇,
1949年前不僅是上海灘的大律師,
還是中國最大輪船公司——中聯(lián)輪船公司的老板,
那艘有“中國泰坦尼克號”之稱的“太平輪”
就是他們家的。
除了財富,他家還是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名流之家,
他自幼便開始接受正統(tǒng)文化的洗禮和教育:
父輩間談的都是書、畫等文化之事,
教導他的都是“不認識文徵明就算不上知識分子”。
蔡康永童年時期已學會把自己藏進家里的書房。
讀《紅樓夢》,讀武俠、讀科幻、讀經典……
比起蔡公館的嘈雜喧鬧,蔡康永更喜歡書里的世界。
他出生時父親已經年過半百,
還有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姐姐。
對他來說,
他不能像別的小孩一樣和父母打球、游泳,
只能整日看著父母在應酬。
在母親身邊川流不息,
不是“上海灘第一美女”,便是“青島第一美人”。
美人看得多了,也會麻木,任憑當年何等風光,
到頭來終究逃不過兩鬢蒼茫的宿命。
“出生的家庭盡管不能任你挑揀,人生卻依然是你的,請務必善加揮霍?!?/span>
3
蔡康永出過一本書叫《LA流浪記》,
寫的就是他在UCLA讀書第一年的事情。
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美國的電影名校,
很多大導演都出自該校。
蔡康永當時去UCLA的推薦信,
還是邵氏公司著名導演胡金銓給寫的。
學成回到臺灣的他其實是和電影圈打過交道的,
他最早參與的電影,有白先勇小說《謫仙記》改編的《最后的貴族》。
后來他也給許鞍華的《客途秋恨》做了制片經理和策劃,
他作為編劇最重要的代表作,
是邱剛健執(zhí)導、王祖賢主演的《阿嬰》。
對于電影,
蔡康永有著“潔癖”,
他不能接受一個最初有趣的故事
最終由于種種原因或者限制,
成了一個不斷打折的作品。
他轉頭進了電視圈,
因為一切都是快捷又輕便的,
收視率決定一切,反而沒那么多糾結。
直到多年后從《康熙來了》出走,
他終于發(fā)現(xiàn):
“電影并不是一直打折至面目全非,也可以是一直轉彎,因為有很多人加入進來,與你最初的設想不一樣,但也不是壞東西。人生也是這樣??!”
4
在書堆里長大的蔡康永,
又殺到娛樂圈里兜兜轉轉許多年,
除了把自己的經驗集結成書,
他似乎還比別人更容易看到一件事隱藏的真相,
那些時不時發(fā)表的言論,
有巨大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說,
“活著就是會吃到苦,如果味道實在太苦,那就趕快吐掉,然后去漱口。如果是吐不掉的,非吞下去不可的苦,那就趕快吞下去。不管是要吐掉,還是要吞下,反正就是不要把苦含在嘴巴里,細細咀嚼??辔洞嬖?,是為了幫助我們下次趨吉避兇,不是每餐拿來給我們下飯的?!?/span>
他還說,
“當你對別人亂發(fā)脾氣,譬如質控對方‘只愛錢’,你會被指正,因為對方被傷害,會反擊。但當你對人生發(fā)脾氣,說出‘再努力也沒用啦’、‘事情永遠不會改變啦’這些氣話時,卻不會被指正,因為別人沒事,你傷害的只是你面對人生的信心和斗志,令你自己越活越沒意思?!?/span>
他又說,
“不要恨那些‘以貌取人’的人,不要恨這件事。‘以貌取人’是人的天性,恨它,它也不會消失。它就是一堵墻,你用恨,是恨不倒它的,你又不是孟姜女。只要在必要時,你能翻過這堵墻,讓別人看得到真正的你,讓墻擋不住你,就夠了?!?/span>
溫暖有力的話語,
讓許多讀者把他的書奉為人生指南。
被抬到精神導師高度的蔡康永,
卻對采訪的媒體說,
“他們不知道那些東西都是我寫給我自己做心理建設用的,
我寫下那些文字時的時候,
常常是我自己遭遇到重大的挫折感。
我把那些偽裝拿出來催眠自己說你做得到,
像神經病一樣分裂人格,
就是自己鼓勵自己往前走?!?/span>
5
極力撇清自己與雞湯關系的蔡康永,
開始變得犀利“毒舌”起來,
吳宗憲曾經說蔡康永,
是“用和顏悅色來包裝你的毒舌”,
他笑著承認。
蔡康永的發(fā)言,
永遠都遵循著三個邏輯:
第一,凡事皆有利弊,不要只看到好的方面。
第二,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延長你的痛苦。
第三,如果不喜歡目前狀況,就該行動起來去改變。
從這一原則來看,
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會被人們稱作“毒舌”了。
蔡康永能時時刻刻保持冷靜,
在眾人欣喜若狂的時候看到背后陰影,
用犀利的言語刺破迷幻現(xiàn)狀。
他說出的道理有時候更像一碗“孟婆湯”,
讓人想端起一飲而盡,忘卻過去,
以全新的面貌對待人生。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xiàn)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會說話的人,并不會一味的說好話;
就像會做人的人,并不會一味的當好人。
如果一味只會說不得罪人的好話,當不得罪人的好人,
時間久了,就會被視為如同門毯或壁紙般的存在,
漸漸不再被當回事了。
“有公主病的,大部分不是公主,只是有??!”
有人問蔡康永,是不是談很多戀愛,下一次就會遇到更好的人?
蔡康永回答說:不會,只會在分手的時候更有準備。
6
愛說話的人會被更多人評說,
蔡康永也經常收獲著正面負面的評價。
7
把自己活成心靈雞湯,
把話語說成孟婆湯,
這是蔡康永面對生活的“四兩撥千斤”,
也充分展現(xiàn)了他風趣幽默的文化內涵。
那些溫柔話語和直叩心頭的文字,
不僅可以寬慰受傷的內心,
也給在黑夜中前行的人傾注了力量。
我們能想到的所有藝術門類,
最經典最激蕩人心的東西,
也是這樣帶著辛辣和幽默的思想內涵,
對人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啟發(fā)的東西。
因為它們的出發(fā)點就是,
帶著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
懷著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這個世界。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zhí)行│穆霖 首席記者│張爽
編輯│王小軒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視覺總監(jiān)│杜放 視頻監(jiān)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