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籀之學——清代楊沂孫《篆書七言聯(lián)》欣賞
在清代的書法界,書法家們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地試驗和創(chuàng)新,使得書法藝術得以快速發(fā)展。無論是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都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不同的書法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和創(chuàng)作理念,互相切磋,互相學習,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書法藝術道路上探索前進,將自己的理念和技巧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每一個作品都像一張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出了作者的個性和風格。這些作品不僅讓人賞心悅目,也讓后人得以欣賞和學習。因此,清代書壇在書法藝術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楊沂孫,又號子輿、晚署豪叟,自幼隨從李兆洛學習,精通文史。1843年,楊沂孫考中舉人,后來擔任了安徽鳳陽知府。他以篆書著稱于世,尤其喜歡“篆籀之學”。他初學懷寧的鄧石如,后來吸收了金文、石鼓文和漢碑篆書等多種篆刻技藝,最終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使他的篆刻技藝直追唐代大家李陽冰。
楊沂孫的篆書作品獨具特色。在書寫的過程中,他善于運用枯筆、飛白等技法,將線條內部的動作和信息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相較于吳、趙等書家,他的作品更為豐富和含蓄。楊沂孫的線條非常遲澀和厚重,仿佛蘊含著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厚重。正是這種風格,讓他的作品成為了早期“碑”的審美風格的代表之一。通過楊沂孫的作品,人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文字藝術的美感,更能夠領略到文化傳統(tǒng)的魅力和深度。
釋文:“羨君精采如秋鶚,忽驚云海戲群鴻。夢魚四兄屬虞椒楊沂孫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