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雨農(nóng),成都人,出生于官宦之家,也算是個官二代。
但先祖卓翰屏先生偏偏鐘愛中醫(yī),以仁術(shù)為業(yè),懸壺川蜀。
幼時便由先祖授以岐黃之術(shù),熟讀《內(nèi)》《難》《傷寒》《金匱》等醫(yī)籍。
聰慧機智,刻苦用功,加之對中醫(yī)悟性極高,尤對婦科頗有造詣。
18歲即參加四川省中醫(yī)資格考試,名列前茅,頗具名氣。不及弱冠,便開始行醫(yī)濟世。
其后更以少年英才懸壺蜀中,聲名遠揚,載譽蓉城,有“卓半城”之雅譽。
1963年4月17日由于積勞成疾,卓雨農(nóng)病逝于成都,終年僅僅57歲。?
短短幾行字,便可看出卓老兢兢業(yè)業(yè)、懸壺濟世之一生。
在《川派中醫(yī)藥名家系列叢書·卓雨農(nóng)》一書中,令小編感慨萬分的是,卓老用藥少,精而不雜,價格低廉。連陳毅副總理都曾贊譽他說:“你的中藥,貧下中農(nóng)看得起?!?/span>
今日將卓老行醫(yī)35年婦科用藥心得總結(jié)如下:
卓老認為對藥物的選用,應(yīng)注重藥性及明辨疾病之寒熱虛實。女子以血為本,血屬陰,性黏滯,寒熱濕邪易與其結(jié),感受濕邪可使血氣壅滯,感受寒邪可致血氣凝澀而成瘀,感受熱邪可致熱灼津液、血氣干涸。熱擾血分,可致血海不寧,迫血妄行,而見經(jīng)水量多、經(jīng)期延長,或熱灼血分,煉血為瘀,熱瘀互結(jié),致反復出血。故血分用藥不可過于溫熱,以免助熱動血,亦不可過于寒涼,以防寒凝留瘀。?
綜觀卓老用藥,治療不孕、閉經(jīng)、崩漏等病辨證屬腎虛血虧、八脈虧損者, 喜加用龜甲膠、鹿角膠等血肉有情之品,其補益作用非金石草木藥可比,與人同氣相求,能大補元陽,驟補真陰,陰陽并重。
“鹿性陽入督脈,龜體陰走任脈?!?《得配本草》云:“龜甲通任脈?!薄睹t(yī)方論》云:“人有三奇,精、氣、神,生生之本也。精傷無以生氣,氣傷無以生神,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陽氣最 全,善通督脈,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壽;龜?shù)锰斓刂幾詈瘢仆ㄈ蚊},足于 氣者,故能伏息而壽。二物氣血之屬,又得造化之玄微,異類有情,竹破竹補之法也?!?/span>
李時珍亦云:“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 以補心、補腎、補血?!薄奥菇巧a髓,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二藥均為血肉有情之品,大補任督二脈,調(diào)補陰陽,卓老臨證加用此類,功效頗著。
卓老繼承了其父和中醫(yī)大家的臨床經(jīng)驗,并從經(jīng)方及自身的臨床用藥經(jīng)驗中得到啟示,對部分藥物的應(yīng)用頗具心得。
①熟地黃:地黃宜九蒸九曬,在炮制過 程中再加入砂仁,一則可化濕行氣,醒脾和胃,疏地黃之滯,降其滋膩之性;二 則可納氣歸腎,引五臟六腑之精歸藏于腎。
②白芍:生白芍酸收,為避免其酸斂 之性礙惡露排出,故產(chǎn)后不用生品。將白芍片用黃酒淋灑拌勻,然后炒干入藥, 其寒性、酸收之性均減,而活血功效增強,且不留瘀。
③枇杷葉:在治療妊娠惡 阻辨證有熱者,卓老喜用刷毛之鮮枇杷葉,以免刺激消化道引發(fā)嘔吐。又因“嘔 家不喜甘”,故不用蜜制枇杷葉,鮮枇杷葉清熱降逆止嘔之效更為顯著。
④蜜炙升麻:在治療月經(jīng)病以氣虛為主時,佐以蜜炙升麻且用量不宜多,2~3錢即可。蜜制可加強升麻補中益氣之力,宣發(fā)肌肉腠理之陽而升舉脾胃之郁結(jié)。升麻經(jīng)蜜 制后,用量輕可防虛陽上越之弊,以免適得其反。
⑤三七粉:在治療月經(jīng)量少而無明顯寒熱虛實偏頗的證型時,可加三七粉3g 沖服。三七補血第一,加入補氣 補血藥中則更助其力,且三七補而無沸騰之患,補藥得此而有安靜之休也,化瘀 血而不傷新血,實為理血妙品。
⑥荊芥炭:治赤白帶下或黃帶夾血絲時多喜加荊 芥炭,巧用“風”藥為止帶之要藥,因風能勝濕;藥物炒炭后性主收斂,以止血 見長,但由于荊芥性本疏散,故無收斂太過之慮。?
女性的特殊生理易致氣血不足,不耐攻伐,用藥不當易耗傷正氣,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對藥物選擇要精當,劑量輕重要適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可多服、亂服,應(yīng)中病即止。
卓老在臨床治療疾病時一般用十一二味藥,劑量僅數(shù)錢 (1錢為3g),且不喜用猛藥如桃仁、紅花等,堅持以調(diào)為主,屢獲良效,即所謂“四兩撥千斤”。
此外,卓老習慣在補陽藥中適當佐以補陰藥,補陰藥中適當佐以 補陽藥,即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善補陽者,必于陰 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 不竭。”同時,卓老注重氣血兩調(diào),即調(diào)氣、補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故補血藥中加行氣藥以助其效,行氣藥中加補血藥以防耗氣。
卓老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三十余年,醫(yī)療經(jīng)驗豐富,臨證尤嫻于運用經(jīng)方,極盡化裁之妙,與主張運用經(jīng)方不可輕易增損者相比,可謂別具一格。卓老這種不泥于古、處方靈活的思維,是熟讀經(jīng)典、師從前輩醫(yī)家,并經(jīng)過長期臨床實踐形成的。
關(guān)于治病遣方的用藥規(guī)律,卓老認為必須明確辨證論治,重在辨證。所謂論治,是指在辨證的前提下,據(jù)證立法,依法制方,隨方遣藥。法、方、藥組成 了論治三環(huán)節(jié),其中又以確立治療大法(包括治療原則)最為關(guān)鍵,故古人有 “方以法立”之說。理法不可易,而方藥可不拘。在古人理法思想的指導下,卓老根據(jù)長期的臨床實踐,逐漸探索出自己別具一格的遣方用藥規(guī)律,并研制出許多療效肯定的自制方(如通脈大生片,盆腔炎1、2 號方),從而在面對臨床千變?nèi)f化的病情時,得以應(yīng)對自如。
版權(quán)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