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吃茶去” | |
企愚 | |
“吃茶去”是趙州禪師的一則著名的公案,也是李唐以后叢林中津津樂道的美談。 據(jù)《景德錄》卷十所載,趙州從諗禪師在南泉和尚那里徹悟以后,曾杖錫云游,“芒鞋踏 破嶺頭云”,直至晚年方駐錫趙州觀音院。有一天,一位禪僧來向趙州參學,趙州問他:“ 曾到過這里沒有?”其僧云:“到過。”趙州說:“吃茶去。”那僧去后,趙州又問另一位禪僧:“到過這里沒有?”這位新到禪僧說:“不曾到。”趙州同樣說:“吃茶去。”院主聽見后便疑惑不解,他問趙州:“為什么曾到這里的吃茶,不曾到這里的也吃茶?”趙州 立即叫院主,院主應(yīng)諾,趙州說:“吃茶去!”這就是趙州禪師“吃茶去”這則公案的緣起。 這“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極為平常的話語,但在這至為平常的話語中,卻包涵了趙州禪師那無礙的平等心。在從諗大師那里,無論是曾到、新到,還是院主,都照樣是“吃茶”, 這杯茶正是大師平常心的所在。在禪師眼里,沒有資歷的深淺或級別高低的分別見,只有那 人皆具足的覺性是平等無別的。大師以極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院主心中所執(zhí)的分別觀念,從而使他的心靈超越自我,進入出離榮辱、憎愛、悲歡等對立觀念的禪悅之中。一杯茶便足 以明心,這個“心”就是厥祖所說的那個“平常心”?!毒暗聜鳠翡洝肪矶恕吨T方廣語》載馬祖示眾云:“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馬大師當年的垂訓,被趙州禪師靈活地運用到了這極為平常的接機語中,因而在趙州尋常的句下,卻蘊藏了超越理 性的智慧。今天,我們涵詠公案文字以外之旨 ,似仍能略得幾分法喜之味。 在沒讀這則公案之前,筆者也曾有過許多幼稚而又年輕氣盛的可笑往事。記得許多年前曾攜一外省友人去參觀岳麓書院,我才一見書院大門楹聯(lián)“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便拂袖掉頭而走。因為,這副楹聯(lián)非但內(nèi)容如同口號,而且每比僅四字,就有三字失對《“楚”為名詞 ,“斯”為代詞,此一失對;“有”應(yīng)對“無”,此二失對;“材”為名詞,“盛”形容詞 ,此三失對)。我當年認為:此等楹聯(lián),懸諸書院,大喪三湘斯文,便在每比后再綴三字以 相調(diào)侃:“惟楚有材惟晉用,于斯為盛于 此衰”。這件往事而今猶歷歷在目,仔細思量,當年 實在是太幼稚可笑了。若是如今遇上此類楹聯(lián),我便會淡然一笑,說:“吃茶去!” 天下萬法紛然,各呈差異。如果以人們各自所執(zhí)著的分別心作為標準去衡量世間萬物,他們將會覺得事事都不順眼,都不稱心。若果能以平常心去觀照它們,你便會覺得一切現(xiàn)成,本來如此,“也無風雨也無睛”。親愛的讀者:若是你遇上了拂逆之事時,你是否也能灑脫地說上一句:“吃茶去”呢?果真如此,你便有讀此則公案的實際受用,也便識得了趙州古佛的幾分本意。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