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陽氣漸弱,陰氣旺盛,秋分后不會再打雷了,雷公公領盒飯去了。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于氣溫變冷,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所以秋分后秋褲該穿還是要穿啊。
“水始涸”是說此時雨量開始減少,天氣干燥,水氣蒸發(fā)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秋分后親們,注意給身體補水?。ㄑa陰液)。
總的來說秋分后,
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陽氣隨之內(nèi)斂。
秋分是氣候變化由熱到冷的分水嶺。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首見于《內(nèi)經(jīng)》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span>
說的就是春夏秋冬,陰陽乃是世間萬物的根本法則所在,人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與天地春夏秋冬相應,順應春夏秋冬氣機變動,采取適宜的養(yǎng)生方法,才能保持人體健康長壽。
秋分后陽氣逐漸潛藏于體內(nèi),熏灼陰液(津液,血),很容易造成體內(nèi)陰液相對不足,秋分后尤其是陰虛的人會適感不適,易患秋燥,或虛火上炎,陰虛的同學們,秋分后適當滋陰補血是有必要的。
陰虛的人常表現(xiàn)為五心煩熱(兩手心、兩腳心,心情煩躁);口干咽燥、口腔潰瘍、皮膚干燥、眼睛干澀;經(jīng)常大便干結,容易失眠;午后潮熱(午后身體發(fā)熱的感覺像海浪般陣陣潮卷而來)。辨別陰虛一個簡單的辦法是看舌相,陰虛舌質偏紅,苔少。
接下來就是介紹幾個價廉物美,隨手可得的養(yǎng)陰好吃的。
①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藕是荷花的根莖,中醫(yī)認為藕性寒、味甘。
蓮藕生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感到秋燥時來一杯鮮榨藕汁,蓮藕一節(jié),加上鮮梨汁、甘蔗汁等去燥潤肺。脾虛胃寒、易腹瀉者不宜食用生藕。蓮藕熟吃:藕性由寒變溫,可補益脾胃,益血生肌,女生多吃藕能夠達到補血的作用。
②
梨——天生的甘露飲
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清代著名醫(yī)學家王孟英將梨譽為“天生甘露飲”,并喜好用清淡甘涼來培金(肺)生水(腎),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jīng),滋肺陰,養(yǎng)胃陰,止煩渴,治熱痰,梨濡養(yǎng)肺胃之陰同時又滋養(yǎng)了肝腎之陰。
沒有什么燥是梨不能解決的,一個不行,就二個。
③
補血果——青甘蔗
說到補血,我們會說紅棗、阿膠、紅糖、豬肝、紅豆、木耳、桂圓等等,但其實在水果里含鐵量最高的是甘蔗,它是補血之王,甘蔗分為黑皮蔗和青皮蔗兩種。皮色深紫近黑的性質較溫燥滋補;皮色青的青皮蔗,則味甘而性涼,有清熱之效,能解肺熱和腸胃熱。秋分后,當你口中缺少津液時,吃上一、 二節(jié)甘蔗, 頓時會覺清涼生津, 喉潤燥消。
④
柿子——脾肺之果
《本草綱目》言“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柿子吃起來軟軟滑滑,生津止渴、祛煩,特讓人感到滿足。
中醫(yī)認為,柿子性味甘、澀、寒,入脾、胃、肺經(jīng),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養(yǎng)陰止血的作用,適用于燥熱咳嗽、痰中帶血、胃熱傷陰、煩渴口干、痔瘡下血。怕柿子太過寒涼的,就可以將柿餅泡茶喝。
天造萬物,各有驅馳,秋天大自然給了我們梨,柿子,甘蔗,藕,還有荸薺,菱角。。。。。都是些味甘,性涼潤燥的食物,這些都不是大自然隨便給的,而是因為我們剛剛好需要這些,大自然在@我們:這個節(jié)氣你們需要吃這些。
已故名醫(yī)李可老先生擅用附子,曾有人問他:如果沒有附子這個東西,會用什么藥代替?李老的回答是:如果自然界沒有附子這東西,人類也不會有附子能治的那類病。
在沒有人工培育種植之前,西瓜就是夏天才有,梨就是秋天成熟的,所以真正的養(yǎng)生,不是秋天吃西瓜,夏天吃梨,而是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吃當季當?shù)氐模?jié)氣的腳步走,順其自然,心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