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幾個八零后一起吃飯,借著酒勁兒,這幾個奔四的人開始互倒苦水。
我聽了半天,苦水無非是由這幾種成分組成:還房貸、車貸、薪水不多應酬不少、單位不好卻無槽可跳,孩子上學交贊助,周六周日各種補習班,油費、保險、水電暖、話費、物業(yè)費....晚上睡覺都夢見一堆手伸向自己,每天睜開眼就想,這一天啥也不干,200就沒了。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說似乎在一夜之間,八零后一代集體變老了,變得暮氣沉沉,一群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的八零后,經(jīng)常自嘆“老了”、“心好累”。
本該朝氣蓬勃、快樂的年輕人,為什么幸福指數(shù)這么低呢?從他們的酒后吐槽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中讓他們感到壓力最大的,就是房子,要說這個話題,可就不止八零后了,七零后、九零后以及今后的零零后,都要面對。
一九九八年,國家住房體制改革,取消了福利房,那會兒最大的八零后,也才剛上大學,就算趕上末班車的七零后,也沒有幾茬兒。那批七零后把當初的小房子賣了,估計也就剛夠一套首付。
有句流行語,說貧窮限制了想象力。依我看,現(xiàn)在的高房價,不僅是限制了年輕人的想象力,更是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甚至是毀了愛情。大學生一畢業(yè),幾乎就成了中年人,生活變得世故、物質,為生活各種精打細算,何來浪漫?拿啥浪漫?
會不會有些夸張了呢?有調查說,在中國,人們購買首套住房的年齡是27歲,假定他們18歲上大學,22歲畢業(yè),僅僅工作5年,除非工作能力超強、工作又超好的少數(shù)人能住上自己買的房子,大部分年輕人是不可能具有購房能力的。
以目前石家莊的房價為例,二環(huán)以里每平一萬五基本就別想,就算有,買個九十平的房子,要一百三十多萬,首付30%,也要四十多萬,工作五年,能付得起嗎?二十七八歲,又到了結婚年齡,不靠父母咋辦?他們的壓力,也就大多壓在了五零、六零后,也就是他們的父母身上。
上學時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從畢業(yè)那一天開始,就逐漸變得更實際、更殘酷。前幾天孩兒他媽給我看了一個視頻,一個清華研究生唯唯諾諾的問三位導師,不知道自己畢業(yè)后做什么樣的工作適合自己,也不知道該選擇高薪還是選擇理想?其中一位導師高曉松當即就翻了臉,說你一個堂堂清華研究生,居然問我這種愚蠢的問題,清華是什么?那是國之重器!國家培養(yǎng)你出來,你居然不知道路在何方,眼神里就表達一個意思:
看完之后,我也不知道該站在誰的立場上,高曉松的話也不無道理。我想起另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兒——牛逼的富豪李嘉誠,他在自己的退休會上說:如果女朋友說沒有房就不結婚,那如果是我,我就會說,不如趁年輕你再找一個吧,大學剛畢業(yè)就想買房,那根本不可能?!?/span>
找吧,也許下一個女朋友還是這樣。
而那個可憐的清華研究生,也許恰好正有一個這樣的女朋友,也許女朋友可以等,但他卻過不了丈母娘這一關,沒錢、沒房,你拿什么給我女兒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
所以,當房子變成結婚的必要條件時,年輕人的愛情談何浪漫?他們的愛情里,如果有了對方父母購房能力這一加分項,又怎會不變得扭曲?當下的社會,男人買得起房子是幸福,女人嫁給一個有房子的人是幸福;富人用錢買到漂亮的女人是幸福,窮人賺到更多的錢是幸福。在這樣已被大眾認可的標準下,我更同情那個可憐的年輕人,他也許不夠志向遠大,但他何錯之有?
現(xiàn)在的父母,都說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而獨立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依賴父母。但是,現(xiàn)在有多少孩子上學、選專業(yè)要靠父母、畢業(yè)干什么工作靠父母,甚至選老公、選媳婦、養(yǎng)孩子也要靠父母,最重要的,買房子、還房貸也是靠父母,所有人生大事,統(tǒng)統(tǒng)靠父母,談何獨立?
左手是生活的壓力,右手是自己的志向與夢想,國之重器下的遠大抱負,如何選擇?多少孩子畢業(yè)就失業(yè),多少孩子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興趣,拼命賺錢還房貸,不敢有絲毫懈怠,多么悲慘的年輕人!
他們整天擔心自己減薪、被炒、買不起房、還不起貸、談不起戀愛、娶不到老婆、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當這些問題統(tǒng)統(tǒng)壓在身上的時候,哪來的安全感?如何不迷茫?
這就是答案,連快樂都感受不到,卻想追求幸福,那只是一種奢望罷了。從小學到大學,忙著各種考試;畢業(yè)后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結婚后忙著生孩子養(yǎng)孩子;退休了還要給孩子看孩子,如此活著而已。
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活得不太像年輕人,更像是臺機器,一臺謀生、賺錢的機器,誰也別笑話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