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不等于“是”——五藏(臟)之象 可...
“象”不等于“是”
——五藏(臟)之象 可以類推
【原文及楊、王注】《素問·五臟生成篇》說:“五藏(臟)之象,可以類推?!?br>楊上善《黃帝內經(jīng)太素》說:“皮、肉、筋、脈、骨等五臟外形,故為象也?!?br>王冰注:“象,謂氣象也。言五臟雖隱而不見,然其氣象性用,猶可以物類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靜,肺象金而剛決,腎象水而潤下。夫如是皆大舉宗兆,其中隨事變化,象法旁通者,可以同類而推之爾?!?br>
金棟按:讀中醫(yī)經(jīng)典《黃帝內經(jīng)》則會發(fā)現(xiàn),中醫(yī)理論體系之方法,不只是解剖所見的形體、肉體思維,更重要的是取象比類、是取象思維,即“天地陰陽者,不以數(shù)推以象之謂也”(《素問·五運行大論》),“五臟之象,可以類推”(《素問·五藏生成篇》),即“臟”,“象”什么?不具體“是”什么!如
《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說:“帝曰:藏(臟)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金棟按:當作少陰),通于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fā),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金棟按:當作太陰),通于冬氣。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于春氣。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
王冰注:“象,謂所見于外,可閱者也?!彼^“臟象”,亦即“內臟功能所表現(xiàn)于外的形象”(郭靄春《黃帝內經(jīng)素問校注》)。
有人認為,中醫(yī)的取象思維,源于《易經(jīng)》。殊不知,《易經(jīng)》本占筮而寓哲理,而取象思維乃《易傳》釋《經(jīng)》之說,如《易·系辭傳下》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然而“象”不等于“是”,故以“象”去預測、預知、推演未來、推演天地宇宙間之萬事萬物,其結果是或然性,即不確切,甚至不準確!此能說“科學”嗎?!如“天圓地方”之一說,則是觀“象”而來,與實際相符嗎?實際是“天圓”而“地亦圓”,并不相符。
中醫(yī)理論體系亦然,故屢遭詬病。如《素問·五臟生成篇》說:“五臟之象,可以類推?!比绾瓮品ǎ扛綍逍兄w性取象比類而推演,亦即《尚書·洪范》篇說:“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王冰注本于此說。
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中醫(yī)亦當與時俱進,方為明智至善之舉!“象”不等于“是”,如何揚長避短?必須采取融合、結合、參合、借助現(xiàn)代科技、現(xiàn)代醫(yī)學之手段、之方法、之數(shù)據(jù),以彌補傳統(tǒng)中醫(yī)診斷之短處、之不足、之缺陷,讓“象”亦等于“是”,(臨床實際早已如此),如此可謂“中西合參,賽過神仙”,此即現(xiàn)代中醫(yī)之臨床。只不過,或有被詬病為西化中醫(yī)、偽中醫(yī)之說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