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諸葛亮權術的犧牲品
武侯祠
最具"以歌舞演繹故事"的京劇藝術結構特質的傳統(tǒng)老戲,老生各個流派均有獨特的演唱表演風格。 三國時期,蜀國街亭為漢中咽喉要地,諸葛亮派將駐守。馬謖請令,諸葛亮再三叮囑須靠山近水扎營,并令王平輔之。馬謖剛愎自用,違令,又不聽王平諫言,競在山頂扎營,因而被魏將張郃所敗,街亭失守。諸葛亮駐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訊,又知司馬懿乘勝來攻,所部精銳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虛;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計,令將城門大開,自坐城頭,撫琴飲酒以待。司馬懿兵至城下,見狀大疑,又素知諸葛謹慎,不進而退;及至探明回軍,諸葛亮已調來趙云,驚退司馬。馬謖不遵諸葛將令,失守街亭,與王平回營請罪。諸葛亮雖惜馬才,但以軍法無私,揮淚斬之;并因己用人失當,上表自貶。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郡宜城縣人。三國時期,與哥哥馬良等四位兄弟并稱“馬氏五常”,是個不錯的人才,起用他是諸葛亮為了自己所屬勢力的膨脹的權欲私心起的作用,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削弱魏延在蜀國的勢力實力存在 。
建興六年(228年)街亭之戰(zhàn),馬謖為張郃所破,蜀軍放棄隴右三郡,退守漢中,后被諸葛亮處斬。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痛哭。京劇《失街亭》就是講這一段故事?!度龂?馬良傳》記馬謖死于獄中,《向朗傳》則提到馬謖逃走,向朗知情不報,因此讓馬謖的死充滿了謎團!。
馬謖之死
正史《三國志.蜀書》,有三種:
一是獄中病死:《馬謖傳》記載:「馬謖下獄物故」,即病死獄中。
二是死亡:
《諸葛亮傳》:「斬(馬)謖以謝眾人?!?br>
《王平傳》:「丞相(諸葛)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
三是馬謖逃走,向朗知情不報:
《向郎傳》:「向朗平時與(馬)謖善,(馬)謖逃亡,(向)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梗崴芍淖⑨尀椋骸福ㄏ颍├首R謖免長史,則建興六年中也。」
大部分的記載都是支持馬謖被孔明誅戮,逃亡不一定就不一定必活不死,逃得再遠,也是有追捕回籠的可能。 同次戰(zhàn)役的東路箕谷帶兵官趙云雖斂兵固守,亦受貶官之罰(從征南將軍貶至鎮(zhèn)東將軍),孔明本人也自貶三等(辭丞相降為右將軍,但行丞相事,所總統(tǒng)如前),西路街亭帶兵官馬謖應有懲罪。所以馬謖若未受死,也應受貶官,但是卻無馬謖貶官的記載,記載馬謖逃亡,只是曾經(jīng),后來還可被捕受刑。
馬謖---諸葛亮權術的犧牲品
當年孔明南征孟獲之時,馬謖與孔明的戰(zhàn)略方針就不某而合.在與孔明的日子里經(jīng)常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并且實施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孔明非常欣賞他,經(jīng)常和他在一起討論問題,常常是在一起一說就是一個晚上.二人情同父子.并且得到當時很多蜀名士的欣賞,比如蔣琬等等.也很得人心,比如在馬謖被斬之后,當時軍中就有十萬人為之動哭.
馬謖想憑高視下?lián)魯∥很?。王平說水道被短如何是好,言此山是絕地。而馬謖又以孫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的道理來阻諫.馬謖的狂妄、無知不僅害了自己,而且壞了蜀漢伐魏之大業(yè),故其一死不足以謝國人!這似乎是近兩千年來的定論!
馬謖很可能只是諸葛亮權術的犧牲品而已!
分析如下:
蜀弱魏強之勢諸葛先生心知肚明,故伐魏帶有很強的僥幸心理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得已心態(tài),當司馬懿[或按《三國志》為張頜,下同]主掌魏軍以后,蜀軍靠諸葛先生個人的聰明才智獲勝之機顯然就喪失了!與優(yōu)勢魏軍硬碰硬嗎?丟失荊州和夷陵之敗后的蜀漢政權再也輸不起了!任何大的損失都可能把它推到滅亡的邊緣!對此,諸葛先生應該明白---全身而退才是上策!但對如此聲勢浩大的北伐,沒有充足的撤軍理由是不能向蜀漢君臣和百姓交代的!于是諸葛先生想到了街亭!而此時的司馬懿也想到了街亭,渴望截斷蜀軍退路一舉全殲蜀軍主力,建不世之功!于是街亭之戰(zhàn)展開了!
怎么看街亭之戰(zhàn)和馬謖的責任?我們可以對比古代希波戰(zhàn)爭中的溫泉關之戰(zhàn),李奧尼達憑天險,雖然竭盡全力,但最終不免關陷身死!原因何在?------沒有援軍!可見,以絕對劣勢兵力據(jù)險而守的一方,若得不到及時增援,很難守備成功!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因此,我覺得街亭之戰(zhàn)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諸葛亮,而不在馬謖!即使馬謖部署得當亦不過多拖幾日而已,他單憑自己力量是絕對守不住街亭!諸葛亮交給了他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再看諸葛先生的運做!他已經(jīng)估計到司馬懿要打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他更清楚,此時應如何應對?我覺得要么他率主力襲擊司馬懿背后,與馬謖前后夾擊,殲滅魏軍于街亭;要么直接進攻魏軍老營!道理一樣,趁魏軍分兵之機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這是以弱克強的唯一良策!但直到街亭失守,諸葛先生竟沒有任何動作,為什么?他在這段時間里在做什么呢?我們先記下這個疑問!看街亭之戰(zhàn)后的情況!
當司馬懿占領街亭以后,我想他一定忘乎所以,以為蜀軍覆亡不遠矣!但諸葛亮竟然在這樣的被動情況下,迅速全身而退!對此,司馬懿只能自嘆弗如吧!本人曾十幾次穿越秦嶺,望著那連綿的崇山峻嶺,也不得不欽佩諸葛先生的才智!但先生畢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這點,我覺得他事先不僅有過周密的安排,而且在街亭之戰(zhàn)正酣時,甚至戰(zhàn)前他就在做從另外通道撤退的準備了,否則,難保不乍聞街亭失守,軍心大亂而全線崩潰!如果是這樣------有另外的通道可以保全蜀軍安然撤退,街亭重要性并不象渲染的那樣!那他派馬謖去守街亭,并要他立軍令狀的用心就非??梢闪??他難道不是想借馬謖的頭來搪塞蜀漢君臣之口?結果就是這樣,直到現(xiàn)在我們往往把一出歧山失敗的責任歸到馬謖頭上而不是諸葛先生!——佩服先生高明的權術,可憐馬謖!
接下來的問題是諸葛先生有殺馬謖的動機嗎?有!馬謖和楊修性格類似---有才但不免輕狂!這樣的性格不會為權臣欣賞的!劉備不欣賞他,有些人覺得在白帝城托故時候有明顯表露,個人覺得這不可信!劉備在這樣的莊重場合不會單獨向諸葛先生囑托這樣一個小人物!囑托意味著不信任,以諸葛先生才干會看不出馬謖幾斤幾量?還要先主提醒?先主不會這樣不明事理呀!多半是諸葛先生在殺馬謖時的托詞!先主已死!在場的只有諸葛先生,說什么誰敢懷疑?但諸葛先生不欣賞馬謖是真的!征南中的時候,馬謖獻策,諸葛先生什么反映?我覺得這里反映了先生虛偽的一面!他絕對反感馬謖的表現(xiàn)!權臣往往想給部下一個神秘莫測的感覺,而揭破權臣的謀劃,不管是好心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干,都會招致他的反感,雖然表面可能贊美你幾句!看楊修在幾個場合,曹操什么表現(xiàn)就明白了!諸葛亮也一樣啊!從不被重用的“參軍”突然委以關系全軍的重任,不奇怪嗎?若曹操派楊修擔當類似的任務,我們難道不會想到曹想借機殺他嗎?
馬謖之死為蜀漢撤軍提供了一個充足的理由!保全了蜀軍的顏面,對蜀漢政權綜合影響是好的!對諸葛先生個人而言,僅用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馬謖,就維護了自己的威望!而且還讓馬謖直到死都感激他!高明哉!憑心而論,先生是我最嘆服的三國人物之一!
原因是先生能把自己的權術和蜀漢的最高利益統(tǒng)一起來!千古權臣惟有先生能做得如此完美!
諸葛亮不是為了殺馬謖,只是找個人做他伐魏失敗的替罪羊而已。
諸葛亮,一個在《三國演義》里上演志怪傳奇的“圣人”,一個在三方政治博弈里游刃有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