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匈奴在漢朝持續(xù)打擊下分為兩部,南匈奴留居故地并逐漸融入其他民族。北匈奴被迫西遷,所建的匈人帝國在阿提拉時期達到鼎盛,橫掃東、西羅馬帝國,令歐陸恐怖不已,稱其為“上帝之鞭”。
以上是十八世紀法國史學家德金所提出的“匈人即匈奴”猜想,該假說一面世即大獲轟動,支持者甚眾,反對者不少。另有一種說法,如今的匈牙利正是當年匈人后裔所建立。
無論是匈奴還是匈人,都已距今久遠,那些有據(jù)可考的歷史事件尚且造成爭議,至于記載模糊語焉不詳?shù)臍v史片段更是撲朔迷離,焦點集中于兩處:
一、匈人是不是匈奴?
二、匈牙利和匈人或匈奴有何關(guān)系?
只能通過公認史實詳加對比驗證,以期發(fā)現(xiàn)一絲端倪。
《史記》載,匈奴自稱是夏朝王族的后裔,名曰淳維。夏朝被商所滅,有一支北上進入蒙古高原,與草原部族融合為匈奴先祖。
先秦時草原地區(qū)以部落聯(lián)盟形式存在,如東胡、匈奴、丁零等,匈奴擊敗東胡得以強大起來。秦時蒙恬率三十萬軍,將匈奴逐出河套地區(qū)。
匈奴并非單一民族,而是不斷吞并形成的多個游牧部落集團,種族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崛起于漢初冒頓時期,初衰于西漢武帝時期,到了東漢時匈奴已經(jīng)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去向清晰,歸附于漢,后相融于各族。
北匈奴則被迫西遷,先是到了烏孫(巴爾喀什湖以南、新疆伊犁到中亞的過渡地帶),再被東漢擊敗。約公元160年,舉族遷到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大月氏族系),自此沉寂下來。
位于康居國西北部的是奄蔡國,位于西伯利亞西南歐亞相交處,是一個白種人國家,又稱闔蘇、阿蘭國,該國和后來的匈人有密切聯(lián)系。
康居國、阿蘭國地理位置
匈人的出現(xiàn)有些神秘,關(guān)于他們最早的記載是公元2~3世紀(對應東漢時期)的里海地區(qū)。350年,匈人征服阿蘭國,隨即西進滅亡日耳曼族系的東哥特王國。他們頻繁的活動,引起西方的震動和警惕。
在阿提拉時期,匈人的勢力達到頂峰。當時的兩個大國——東、西羅馬帝國,不同程度地遭到匈人帝國的劫掠和困擾。他們?nèi)缁认x一般闖入歐洲大陸,一度入侵至法國、意大利等西歐地區(qū)。東羅馬簡直成了匈人的提款機,都城君士坦丁堡都成了他們的戰(zhàn)利品。不過匈人似乎對財富的興趣遠高于土地,后來該城被當作提高勒索價格的籌碼。
西方所繪匈人
西羅馬帝國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除了應付高額的納貢,還不時遭到匈人軍隊的蹂躪。在西方阿提拉被稱為“上帝之鞭”,大批日耳曼蠻族被他率領的匈人驅(qū)趕到西羅馬境內(nèi),充當了壓垮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婚宴上飲酒過度,死于血管破裂,歐洲大陸的噩夢終告一段落。之后匈人控制的各民族群起反抗,帝國迅速分裂。阿提拉后裔分為兩部,其中由他幼子帶領的一支形成保加爾人,普遍認為是保加利亞人的先祖。
匈人有強制顱骨變形的習俗
160年北匈奴遷入康居國,由此失去蹤跡;兩百年后的350年,匈人滅了康居西北部鄰國阿蘭。兩者間有何關(guān)聯(lián)?支持“匈人即匈奴”說的人認為,滅亡阿蘭國的匈人,就是遷移到康居的北匈奴。
疑點有二:
一是西方史籍所描述的匈人相貌,大體是身材矮小、瞇縫眼、塌鼻梁,更像是韃靼(蒙古)亞洲容貌。匈奴屬歐亞混血身材高大,喜歡留一部威猛的大胡子。古時在中亞到歐洲沿線,也以白種人口占優(yōu),北匈奴遷入康居后,與當?shù)厝嘶炀尤诤?,不可能形成亞洲人樣貌?/p>
再者據(jù)羅馬人記載,匈人使用的弓箭箭簇是骨制、沒有氈帳、甚至吃生肉。這與數(shù)百年前已能嫻熟打制鐵器的匈奴大相徑庭,北匈奴不至于把祖輩留傳的手藝忘得一干二凈吧。
根據(jù)現(xiàn)代對匈人染色體測定,有了出人意料的發(fā)現(xiàn),和匈人基因相似度最高的,竟然是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
那么是否可以推斷,這些長著“亞洲臉”的匈人,會不會是被匈奴人趕走的蒙古高原土著民族?這部分人流落到西伯利亞后,一部分向北跨越白令海進入北極,另一部分就游牧于西伯利亞,形成了匈人部落。當時的西伯利亞本就是人跡罕至的大荒原,因而難以引起關(guān)注,也能解釋匈人為何是“突然出現(xiàn)”。
對于匈人究竟是不是西遷北匈奴后裔,至今未有定論。有一點能肯定的是,匈牙利人主體民族是來自烏拉爾山的馬扎爾人,血緣上和愛沙尼亞、芬蘭更為親近,也許曾被匈人裹挾,但如果把他們算作匈人或是匈奴的后裔,未免有些牽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