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巖道人
舍巖道人,俗名黃延學,是朝鮮王朝中期的一位僧人(古代也稱佛教僧人為道人),因以巖洞為舍,故號舍巖。又據(jù)一位老韓醫(yī)說,舍巖道人是朝鮮高僧-松云禪師的首弟子,經過13年的修煉得道后,建立五行針法,并四處行醫(yī),在民間留下了很多逸聞。舍巖道人在針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有《舍巖道人針灸要訣》(用古漢語書寫)流傳至今。
舍巖針法
“善用針者,手不過肘,足不過膝。”指的是五腧穴。
舍巖針法主要就是運用五腧穴來治療臟腑經脈的寒熱虛實病癥。
一、虛實補瀉
1、舍巖道人在相生補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基礎上,
提出了相克補瀉:“虛則瀉其官,實則補其官”,
“官”是命理六爻的術語,即克“我”者。
由此得到“虛則補母瀉官,實則瀉子補官”。
2、在本經補瀉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他經補瀉:
虛則補母經、瀉官經,實則瀉子經、補官經。
他經穴位仍取主病經脈五行之母、子、官。
以肝經實癥為例,
本經:瀉肝經火穴-行間、補肝經金穴-中封。
他經:瀉心經火穴-少府、補肺經金穴-經渠。
3、對于虛癥,還有“安身”或“補子”的治法。
“身”即自身,即本五行,“安身”即補本經五行。如胃經虛癥,補其土穴足三里。
“補子”是間接抑官,即運用“子復母仇”的五行勝復原理。如胃經虛癥,補其子穴歷兌。
二、寒熱補瀉
所謂寒熱,寒是熱量不足,熱是熱量有余。
1、寒癥(火虛):補火瀉水
本經:補火穴,瀉水穴。
他經:
補火經火穴(若為火經寒癥,則補水經火穴),
瀉水經水穴(若為水經寒癥,則瀉火經水穴)。
2、熱癥(火實):瀉火補水
本經:瀉火穴,補水穴。
他經:
瀉火經火穴(若為火經熱癥,則瀉水經火穴),
補水經水穴(若為水經熱癥,則補火經水穴)。
以肺經為例,
肺寒:
本經:補肺經火穴魚際,瀉肺經水穴尺澤。
他經:補心經火穴少府,瀉腎經水穴陰谷。
肺熱:
本經:瀉肺經火穴魚際,補肺經水穴尺澤。
他經:瀉心經火穴少府,補腎經水穴陰谷。
三、補瀉手法
以迎隨補瀉為本,根據(jù)情況使用呼吸補瀉、捻轉補瀉。
舍巖針法與運氣醫(yī)算
舍巖針法的術數(shù)原理就是《運氣醫(yī)算》!
《運氣醫(yī)算》推出一個地支,代表主病經脈;
推出兩個天干,以其五行生克表達寒熱虛實;
由此便可以指導五行針法取穴,與五行針法相結合。
以《厥陰脅痛》為例:
主病經脈為巳-足厥陰肝經;
主客五行為癸水主、庚金客,客生主,病性屬實;
治法見上文。
舍巖針法與輔行訣
其實《輔行訣》也是相似原理的運用。
《輔行訣》以酸味(金)瀉肝,即“實則補其官”;
小補肝湯以辛味(木)為主,即“安身”;
救諸病誤治方也是瀉官補母的結構;
給藥物設置兩層五行屬性,就相當于十二經-五腧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