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藥性味分類。1行氣;陳皮、青皮、枳...
常用中藥性味分類。
1行氣;陳皮、青皮、枳實(shí)、枳殼、木香、沉香、腹皮、香附、烏藥、降香、佛手。
2補(bǔ)氣;人參、黃芪、黨參、白術(shù)、山藥、大棗、甘草、黃精。
3溫陽;附子、干姜、肉桂、吳茱萸、鹿角霜。
4補(bǔ)血;當(dāng)歸、白芍、阿膠、熟地、首烏、雞血藤。
5清熱;二花、連翹、公英、魚腥草、重樓、白花、蛇舌草。
6散寒;麻黃、桂枝、羌活、生姜、蘇子、防風(fēng)、辛夷、白芷。
7瀉火;石膏、黃芩、粉、知母、梔子、夏枯草。
8涼血;生地、丹皮、地骨皮、赤芍。
9散熱;柴胡、薄荷、蟬蛻、葛根、菊花、升麻。
10澡濕;黃連、黃柏、龍膽草、胡黃連、白蘚皮、苦參。
11化濕;藿香、佩蘭、厚樸、砂仁、白豆蔻。
12滲濕;茯苓、薏仁、豬苓、澤瀉、車前子、葶藶、茵陳、赤小豆。
13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白附子。
14熱痰;川貝、瓜蔞、雙皮、浙貝、天竺、海蛤。
15瘀癥;三七、血竭、川芎、丹參、紅花、桃仁、元胡、坤草、水蛭、牛膝。
16燥癥;麥冬、天冬、沙參、玄參、玉竹、百合、龜板、鱉甲、枸杞。
17安神;柏子、遠(yuǎn)志、合歡、棗仁、夜交藤、龍骨、牡蠣、琥珀、朱砂。
18咳喘;杏仁、紫菀、冬花、百部、前胡、桔梗、蘇子、旋復(fù)、枇杷。
19助陽;巴戟天、補(bǔ)骨脂、杜仲、鎖陽、肉從蓉、菟絲子、狗脊、鹿茸、骨碎補(bǔ) 、仙茅、續(xù)斷、益智仁、淫羊藿。
20平肝;鉤藤、僵蠶、全蝎、天麻、蜈蚣、石決明、羚羊角。
21止血;白芨、烏賊骨、仙鶴草、血余炭、棕櫚皮、地榆、槐花、蒲黃、茜草根。
22 收澀;赤石脂、芡實(shí)、石榴皮、烏梅、五倍子、五味子。
23攻下;大黃、芒硝。
24潤下;火麻仁、郁李仁。
25祛暑;青蒿、香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