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篇原創(chuàng)文
????我小小的腦袋有大大的問號?說服+固執(zhí)的老人=愚公移山,鐵杵成針!那就是一個字:難,兩個字:做夢;三個字:想多了!吐槽歸吐槽,該寫的感受還是要寫下來的!
常言道:老小老小,說明人老了就和小孩一樣,就有那么一點頑固和執(zhí)拗,這也說明人的性格具有反老還童性。面對老人的“小”,作為晚輩,是否能夠切換角色像個“長輩”一樣的對待變老的”晚輩“呢?在我們牙牙學語的年紀,是他們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教會我們生活技能:吃飯。上廁所,說話,睡覺......那當他們到了老小的年齡,我們是否能夠?qū)W著他們曾經(jīng)的樣子教他們適應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呢?我們享受著這個時代科技的進步,也不能忘了那群被科技拋棄的老人,教會他們這個時代的產(chǎn)品,跟上社會的步伐,這個責任不是屬于社會,而應該歸于家庭,歸于兒女。
大家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小孩子,說的要記,講的要聽。這樣的小孩會讓父母輕松很大,那么反過來呢?難道已到中年的兒女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善解人意,講道理,會聽話嗎?誰的壓力不大啊,誰活著容易???是啊,孝順孝順,先”孝“后”順“,只有后者罔顧前者,那只能是愚孝,這樣的孝是可悲的,甚至是中國家庭教育中報恩的“碩果”。一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成為了殺手锏,橫行無阻。此話一出,萬夫莫敵。誰與爭鋒,難咯!
經(jīng)濟和教育落后,使得愛我們的長輩沒有很先進的觀念,甚至有很多愚昧的做法。孝道有三重,最高境界就是大孝尊親。身為晚輩,我們自己要清楚,什么是該順他們的,什么是不該順他們的。而不是一味地妥協(xié),再一味的埋怨。最大的不孝,就是愚孝。孔子也提出來,行孝要有度。 《論語》里講“父母在,不遠游”,那是不是我們在外地,要回老家去孝順父母?。?/span>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后邊還有一句:“游必有方”。為國家,有志向,叫“有方”。你要做事業(yè),做有出息的事,才能光宗耀祖。講孝道講了半天都回家去了,誰為社會付出?。?/span>真正的孝順,是光宗耀祖。包括近以養(yǎng)身,把自己的身體養(yǎng)好,不讓父母操心,因為天下的父母對子女都是“唯其疾是憂”,你身體不好就是不孝。近以養(yǎng)身,中以養(yǎng)家,大以為國,這才是孝。此外孔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故當不義則不可以不爭。”不義的事情,你要有智慧分辨,“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這句話很關(guān)鍵??!也就是說,有一個前提,涉及不義兩個字才能爭論,不是讓你無理辯三分,那就叫不孝了。
一個媽為了自己的崽和老公的媽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作為父親,兒子,老公三種角色加身的男人,應該怎么做?如果說出:“我老媽錯的也是對的,你必須得聽著,因為他是我媽”類似的話,至少會寒了一個女人的心。父母懷胎十月生養(yǎng)了兒女,恩大于天。但是,別忘了,妻子也懷胎十月生養(yǎng)了你的后代,她也值得你包容和寵愛。我認為作為男人,如果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拋開長輩晚輩,用幫理不幫親的態(tài)度去處理婆媳矛盾,那么結(jié)局會不會更好?畢竟,我們誰都不敢保證,父母做的是完全正確的。更不要把自己想做的卻又懶惰不愿做的事情強加給妻子。愛老婆和孝順老媽,這不沖突。為什么一定要求老婆和自己一樣對媽媽百依百順才覺得自己完成了這個孝順呢?
作為老人,拜托做個人吧!老了也應該是個人吧!謝廣坤,蘇大強,樊家父母的存在只會將自己所生所養(yǎng)的人推的越來越遠。此外,我覺得作為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養(yǎng)的前提是子女成人成才。俗語有云: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真的父母愛應該是不計回報的。想要花甲之年膝下兒孫滿堂,子女成人成鳳大有作為,那做父母的年紀是不是應該盡力為子女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成人呢?若是只想百年之后有人送終的思想大可不必生娃養(yǎng)兒,社會福利機構(gòu)會讓你入土為安的。人一輩子,赤條條的來,光溜溜的去,生兒育女更應該是完整你的生命罷了。
嘿,多想想吧!安!
我們不必逞強
可以是咸魚
讀書/行走/碎碎念/情感
等你/講故事/給我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