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最初是蒙古高原東部一個部族的名稱,后因其打敗草原霸主回鶻,“韃靼”一詞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統(tǒng)稱,包括后來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人,也被稱為“黑韃靼”。
自清軍入主中原后,“韃靼”這個帶有顯著民族歧視的詞匯就在中國絕跡了,然而在遙遠的歐洲,它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鐵木真打敗了塔塔兒部,也就是韃靼,逐漸統(tǒng)一了蒙古后,韃靼人就成了蒙古人的一部分。蒙古西征時,他們也跟著來到了東歐平原。
歐洲人分不清韃靼人與蒙古人的區(qū)別,索性統(tǒng)稱為“韃靼人”??死锩讈喌捻^靼人與純正的蒙古人有很大區(qū)別,他們是韃靼人與更早來到的突厥人,以及當?shù)孛褡寤旌隙傻男旅褡濉?/p>
15世紀時,克里米亞韃靼人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但很快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國。
因為信仰和民族的問題,奧斯曼帝國與莫斯科公國,以及其背后的拜占庭帝國長期保持敵對狀態(tài)。以能征善戰(zhàn)著稱的韃靼人自然是打擊俄羅斯人的急先鋒。
游牧民族缺少生活必須的手工制品,韃靼人把騷擾莫斯科公國當作一門生意,不但大肆掠奪財富,還擄掠俄羅斯人口,將他們販賣到歐洲為奴。
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下,韃靼人與俄羅斯人進行了無休止的戰(zhàn)爭,而韃靼人總是勝多敗少。轉眼間到了17世紀,雙方的實力對比發(fā)生了逆轉。
奧斯曼帝國日薄西山,但莫斯科公國在伊凡雷帝,以及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手中已經成為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俄土雙方多次大打出手后,克里米亞地區(qū)終于被俄國納入版圖。被韃靼人奴役千年后,俄羅斯人終于出了一口惡氣。沙皇通過一些列強硬政策,掠奪了韃靼人大量土地,并使其成為農奴。
在并入俄國的前十年,約有30萬韃靼人被迫逃亡土耳其。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爆發(fā)時,俄國因強行內遷伊斯蘭教居民,以致流亡土耳其的人數(shù)達到了頂峰。
直到十月革命爆發(fā),布爾什維克為韃靼人解開了壓迫的鎖鏈,并建立了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后,韃靼人的政治地位才有了顯著的提高。
然而兩個民族的上千年的仇恨和宗教敵視仍舊無法完全消除。韃靼人對當局推行的“世俗化”教育非常抵制,尤其是強制推行俄語。這也為日后韃靼人的悲劇埋下禍根。
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沒多久,德軍就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希特勒以建立韃靼人獨立的國家為誘餌,策反了部分韃靼貴族,并建立了親德政權。
1944年4月,俄羅斯人重新收復克里米亞地區(qū)后,為防止投降德國的韃靼人繼續(xù)在敵后搗亂,同時也為了給“整個民族集體背叛”一個必要的懲罰。
1944年5月11日,克里米亞的所有韃靼人被荷槍實彈的軍人強制塞進悶罐車廂中。他們被拉到烏茲別克斯坦,從事采礦、伐木等重體力勞動。十年后,克里米亞又被當作禮物送給烏克蘭,以紀念俄烏合并三百年。
韃靼人認為如果少部分人背叛就要懲罰整個民族,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叛徒最多,最該被流放的應該是俄羅斯人。中亞惡劣的環(huán)境讓韃靼人無時不刻不在為回家而奮斗,但他們在克里米亞的所有印跡都已經被抹掉,回家又談何容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