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患者3年前體檢超聲發(fā)現右乳有一小腫塊,無疼痛,無局部皮膚紅腫、破潰,在外未作診治,腫塊逐漸增大,前來就診。4、??撇轶w:雙乳對稱,雙側乳頭對稱、無凹陷,右乳10點方向可觸及一腫塊,質韌,無壓痛、邊界上清,活動可。雙側腋下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圖注:右側乳腺10點位置探及一囊實混合性包塊,以實性為主,邊界清楚,形態(tài)規(guī)則,邊緣規(guī)整,囊壁較厚,實性部分位于包塊一側,形態(tài)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圖注:CDFI顯示,包塊周邊探及點狀血流信號
根據上述包塊的聲像圖表現,應考慮什么病變呢?請在留言區(qū)作出您的診斷。
微店+ , 交易擔保 , 放心買 , 點擊購買 | 楊婭《冠狀動脈疾病》,預售期86元包郵,7月15號發(fā)貨 小程序
楊婭新書預售《冠狀動脈疾病》超聲診斷
預計7月15日發(fā)貨
根據該患者的聲像圖表現,小編當時考慮為『右側乳腺包塊(BI-RADS 4A類):乳腺導管內乳頭狀腫瘤——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做了手術,手術中見“腫物為囊性,剖開見囊液呈乳白色,部分呈奶酪樣”,術后病理診斷為『乳腺積乳囊腫』。
『積乳囊腫』又稱為乳汁潴留囊腫,發(fā)生年齡為20-40歲,妊娠、哺乳期,尤其是斷奶后更容易發(fā)生此病。其病因及病理特點是:任何原因引起的乳管梗阻,如炎癥刺激、手術損傷,造成輸乳管的狹窄或堵塞,乳汁淤積在所熟腺泡及末端乳管內,腺泡壞死、彼此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形似球樣。囊腫呈單房或多房,大小不等,從數毫米到數厘米;囊內為黏稠的乳酪樣或較稀薄乳汁。臨床表現為乳房內腫塊,部分有皮膚紅腫,燒灼感或輕微疼痛。腫塊可大可?。ú溉榛虬茨罂s小),并逐漸增大。①形態(tài)規(guī)則,呈橢圓形或圓形,邊緣光整,單發(fā)多見,亦可見多發(fā)性。②病變的內部回聲實際上是乳汁回聲,含有10%的固體、脂肪及脫落上皮,其聲像圖變化取決于內部乳汁狀態(tài),早期當囊內懸浮液回聲均一時,囊內透聲好,其內細小密集的點狀回聲隨外力作用而飄動,出現明顯的后方回聲增強。晚期如果內容物濃縮或凝結至干酪樣,則出現液體裂隙或液性邊緣,也可產生強回聲灶和聲影。腫塊囊壁明顯增厚,質地較硬,類似于實性腫塊。③CDFI:囊腫內無血流信號,囊腫壁上可見點狀或棒狀血流信號,并發(fā)感染時形成液平面。⑤超聲彈性成像:囊內乳汁稀薄時,彈性成像同普通囊腫,當囊內乳汁濃縮或凝結至干酪物時,囊內硬度增加。圖注:積乳囊腫合并局部纖維腺瘤形成——囊實混合性團塊,囊性部分呈均勻的弱回聲
圖注:表現為實性腫塊樣的積乳囊腫(注意詢問病史,結節(jié)是在哺乳后出現并逐漸增大的,可為診斷積乳囊腫提供依據)
圖注:積乳囊腫,左圖為半年前聲像圖表現,右乳為半年后聲像圖表現,隨著乳汁濃縮、干結,團塊回聲更低,且后方伴有聲影
與『導管內乳頭狀瘤』的鑒別:導管內乳頭狀瘤表現為擴張的導管內有實性腫物或呈囊實性占位,CDFI:周邊及內部實性成分內可見探及血流信號;而『積乳囊腫』內部無血流信號。與『乳腺纖維腺瘤』的鑒別:有時『積乳囊腫』內乳汁濃縮呈干酪樣物質時,可表現為實性低回聲團塊,此時鑒別較為困難,有時需要借助穿刺活檢才能明確診斷。2、腫塊變現為囊內的實性乳頭狀凸起,先入為主考慮為導管內乳頭狀病變。3、囊壁可見點狀血流,但囊內實性成分未見血流,當時誤以為是機器條件原因所致(檢查機器為心臟機,小器官血流顯示不佳)。4、未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彈性及造影檢查或穿刺活檢。文獻參考:
張建興《乳腺超聲診斷學》(第2版):全書82萬字,300余副圖片,30余個視頻資源
微店+ , 交易擔保 , 放心買 , 點擊獲取 | 張建興《乳腺超聲診斷學》(第2版) 小程序 <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