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為常用中藥。始載《唐本草》,原名懷香。
別名:茴香子,小茴。
來源: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均為栽培。
產(chǎn)地:主產(chǎn)內(nèi)蒙,山西其它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鑒別:小茴香為雙懸果,形似稻谷而細小或稍彎曲,長5~6毫米,直徑約2毫米,黃綠色,有明顯的縱棱線及溝。果實有時縱分為兩瓣,腹面較平,中間綠色。背面有五條縱棱。氣芳香味微甜。以子粒均勻,飽滿,黃綠色,香氣濃厚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茴香醚、小茴香酮。
藥理作用:主要作用為健胃,對胃腸起溫和刺激作用,能減少腸胃氣脹。此外,臨床觀察認為小茴香有一定鎮(zhèn)痛作用,無論對胃腸痙攣痛或肌肉挫傷捩?zhèn)?,都有一定緩解作用?/p>
炮制:鹽水炒。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肝、腎、脾、胃經(jīng)。
功能:補陽散寒、理氣開胃,止嘔。
主治:治寒疝作痛,腹脘脹痛,食少嘔吐。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治消化不良,可視為芳香性健胃劑,常配生姜、厚樸等藥同用。
2、用于治療寒疝(包括腸絞痛、睪丸和附睪腫痛,陰囊冰冷而有抽緊痛,并牽涉至小腹),取其有散寒止痛作用,常配木香、川楝子等,如屬睪丸鞘膜積液引起之疼痛,則再加配枳殼、白芍、苡仁等,方如睪丸鞘膜積液方。
用量:1.5~4.5g。
處方舉例:睪丸鞘膜積液方:小茴香3g,川楝子12g,木香3g,枳殼9g,白芍12g,黃柏9g,檳榔6g,生薏苡仁24g,木通6g,水煎服。
注:近似品;傘形科植物蒔蘿的果實,分果呈扁平橢圓形,長3~5毫米,寬1.5~3毫米,厚約1毫米。表面中心棕色,邊緣黃綠色。背面有三條微隆起肋線,腹面中央有一條棱線。小茴香除要用外,多作調(diào)味香咪,并供出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