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八年,遷豫州治于譙縣。
二十年六月乙未,譙縣改屬沛國。
建安十八年(213年)為譙郡治。
黃初三年(222年),詔以譙城為陪都,與長安、許昌、洛陽、鄴并稱“五都”。
晉永昌元年(322年)十月,后趙石勒陷譙城,豫州改治壽春(今壽縣城關(guān)鎮(zhèn)),
義熙十三年(417年)為北譙郡治。
東魏時,廢入小黃縣(也在今亳州市區(qū))。
隋大業(yè)三年(607年)四月,改小黃縣為譙縣,為譙郡治。
唐武德四年(612年),為亳州治。天寶元年(742年)二月,改亳州為譙郡,
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改譙郡復(fù)為亳州,譙縣均為治所。
金貞元三年(1215年),升亳州為集慶軍,譙縣為軍治。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改集慶軍為亳州。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至十八年五月,譙縣為紅巾軍所創(chuàng)大宋龍鳳政權(quán)的首都。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銷譙縣入亳州。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為縣,屬潁州。弘治九年(1496),又升縣為州。
清初亳州屬安徽布政使司直轄。1864年清廷鎮(zhèn)壓捻軍后,析亳州、宿州、蒙城、阜陽、各一部設(shè)渦陽縣。
1912年,國民政府降亳州為亳縣,由省直轄。
1964年,國務(wù)院決定從阜陽、渦陽、蒙城、鳳臺各劃出一部成立利辛縣。
1986年國務(wù)院決定撤銷亳縣建制,設(shè)立亳州市(縣級)。
1998年收歸省直轄(副地級)。
2000年正式設(shè)立地級亳州市,下轄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和譙城區(q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