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遨游 No.22036
推薦指數(shù):☆☆☆☆☆
真理不會從一個正題或一個合題中找到
——《西方哲學史》
原書閱讀:2,190分鐘
本文字數(shù):1,054
本文閱讀:3分鐘
(注:本讀后感僅為介紹和評論該書,供自己學習和研究,做些筆記和思路的整理。)
這是一篇特殊的讀后感,這本書8月2日看完至今已經(jīng)三個月了,讀后感也就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三個月。要說寫了什么,可以說讀后感一個字也沒寫,讀書筆記卻整理了2萬多字。整理完以后,讀后感就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了。
或者說是太多可以寫了,一部哲學史,上百個哲學家的思想,躍然紙上,也在腦海中小鹿亂撞。要梳理清全部的脈絡發(fā)展,乃至每個哲學家們的思想及相應區(qū)隔,工作量是相當?shù)拇?,或者說不是簡單整理幾萬個字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也許這本書只是一個厚厚的敲門磚,敲開學習哲學的大門。最大的收獲,或者說越來越確實的是哲學一定不是學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學派。就像作者說的那句話,“真理不會從一個正題或一個合題中找到”。以史為鑒的確是很好的方式,而且作者在此也很好的做到從發(fā)展的角度去呈現(xiàn)當初的樣子。如同馮·蘭克的觀點,“歷史研究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理解我們自己時代的來源和背景,而是根據(jù)過去時代自身的前提來理解過去?!?/span>所有的發(fā)展演變都有其一定脈絡,也許這比某一個點某一句話的“真實”更為重要。很喜歡書中引用的黑格爾的觀點,“哲學真理的基礎(chǔ)在于我們對那些給定的但不充足的先驗預設進行反思”。以此我也會覺察和整理自己目前的思想和觀點,看看在哲學史中有沒有參照的前輩,就好像每個人的思想其實都是前人的傳承下來,并沒有什么空穴來風的念頭,太陽底下也無新鮮事。也許這部分支持這位哲學家,另一部分更像另一位。然后就能像黑格爾說的那樣“尋找出目前立場的缺陷,以便將我們推進到更高的洞見”。這條路沒有止境,永遠會有不足和欠缺,也許這才是哲學真正的魅力,以此和喜歡哲學的朋友們共勉。
“每日糊圖”:每天都會發(fā)一張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創(chuàng)的文字,和你分享著生活和心情。
“書海遨游”:本人看書很雜,每看一本書都會感慨幾句,也以此分享給大家,當然更喜歡和大家一起討論,引發(fā)更多的共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