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祺老師,我是一名中學老師,我覺得教師這個職業(yè)只要在自己的舒適區(qū)待著就行,每天教好這些十幾年不變的課本就可以一直混下去,根本不需要能力成長,更談不上個人追求和自我實現,這樣下去幾年是不是人就廢了?想換個環(huán)境家人不同意不說,自己出去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怎么辦?
——迷茫的小鹿
小鹿提出的問題或許代表了一個常見的職業(yè)困惑的群體,所以寫篇文章回答一下:
01
先分析小鹿的故事
在小鹿同學來看,教師的工作 = 待在自己的舒適圈, 所以自己無能為力。
真是這樣嗎?
上周,一個學員滿臉焦慮來找我,她在職場混跡10年有余,后來轉去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了4、5年HR,2個月前公司解散,開始找工作,結果處處碰壁,非常焦慮。她說,我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做得很好,能力很強,為什么就是找不到施展的平臺呢?
簡單問了她幾個問題之后,發(fā)現了癥結:
她雖然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工作,但生活基本兩點一線、:上班同事圈,下班親友圈,這么些年從未主動拓展自己的關系圈,偶爾參加一些同行業(yè)的活動,因為覺得自己差距根本不敢主動社交;
雖然工作了10多年,但是從未對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進行過梳理,不僅沒有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繼續(xù)在HR領域做下去
……
殘酷些說,這就是一個在快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里仍然選擇待在舒適區(qū)的例子,所以: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舒適區(qū)其實只是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缺乏足夠了解和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只要稍微走出去或深入想一下就會破解,把自己的無能為力歸結為環(huán)境,其實無論到了怎樣的環(huán)境也走不出去。
02
分享一個模型
模型名字叫“個人定位“,專治療這種“職場借口系”的病。一個人給自己怎樣的定位,決定了他一生的能取得多大成就。
對于自己,學會做自己的CEO。
不管你信不信,職場中的很多人其實是不相信自己能變得更好的。我的來詢者通常有兩種求抱姿勢會被我無情地兌回去:一種是“我也想去進互聯網,但我媽非要我進央企;還有種就是“我在二線城市,不像你們資源多…….要果真如此,來找我干嘛,沒有勇氣和行動,誰都幫不了你。
做自己的CEO,就是主動清晰你能做的、你想做的,勇敢爭取。
對于公司或組織,我們正確的姿勢是“職業(yè)”。
職業(yè)化的定義可以看我上篇《職場華麗轉身》的文章,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環(huán)境天花板”其實是我們能力和態(tài)度的短板。
關于行業(yè),要有影響力。
古典老師在他的得到專欄里說過: 現在很多職業(yè)人其實已經不關注她們在公司里的職位,她們關注更多的是同行圈、同業(yè)圈和自己承擔項目的含金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自己差異化的能力,擴大自己在所處行業(yè)領域的影響力。我的一個創(chuàng)業(yè)朋友也說過類似的道理,他說他招聘公司總監(jiān)級別的員工其中有一條要求是必須在所在領域的行業(yè)會議上發(fā)過言。所以,如果你真的覺得身邊的人已經讓你“獨孤求敗”了,去行業(yè)看看,行業(yè)里的影響力才真正決定我們的職場價值。
對于客戶,要會把握痛點。
如果你到現在還認為只有銷售、客服才需要面對客戶和思考他人的需求,你也離被時代淘汰不遠了,這是一個全民銷售的時代——最有未來的人不是傳統(tǒng)大咖,而是在各垂直領域有很強影響力的大神。還記得前些日子報道的一晚上賺10多萬的英語老師嗎?同樣是老師,能提供解決客戶痛點再加上技術平臺傳播,價值差別就太大了。
(這個模型是上個月在一次創(chuàng)新培訓上聽到的,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了出來)
如果我們能從現在開始從這幾個維度開始思考下自己的定位和職業(yè),相信一定會帶來不一樣的行動和結果。
03
幾點干貨
最后提供幾點突破舒適區(qū)、給自己職場價值增值的干貨:
1)不要自我設限
這些年職場生涯最大的體會就是:那些不給自己設限的人成長最快。得到App“成甲說書”的成甲在一篇文章說道有人問他作為一個主業(yè)是景區(qū)咨詢公司的人,為什么副業(yè)做知識管理?他的回答讓人過目不忘:
當你的熱情和愛好投入在公司內部,別人叫做管理;
當你的熱情和愛好投入投在與客戶合作,別人叫工作;
當你的熱情和愛好投入投入在公司外,別人便認為是副業(yè);
在我眼里,沒有主業(yè)和副業(yè)之分,我只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問題,熱情分享經驗,激發(fā)他人潛能。
不要給自己設限,跳出思維局限,專注、踏實提升自己的技能。
2)改變關系網,找一個模仿的榜樣
要突破舒適區(qū),必須要敢于涉足未知的關系網絡。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的Granovetter教授就發(fā)現相比起那些朋友、親人等強關系,真正對我們職業(yè)發(fā)展或轉變有用的關系是“弱關系“。
不知道如何找到同行圈里的人?
報名參加行業(yè)圈的會議、交流活動;
關注各類學習成長圈,找一個專業(yè)的社群學習、學習成長方法論、鏈接行業(yè)大牛,這種社群實在太多了:李笑來的新生大學、秋葉大叔的知識IP營、古典老師的橙子學院等等。
如果你不愿意玩社群,還可以報名行業(yè)領域大牛開設的實戰(zhàn)培訓課……
改變圈子不光是給自己尋找轉變的途徑,更重要的是他能幫我們真正認識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3)行動起來,邁出第一步
所有選擇困難的根源是“窮“,所有糾結的根源是“不行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干什么的唯一辦法是放手一試。解決焦慮的方法不是列出各種可能性,而是跨出第一步。
我的一個師妹,法律系畢業(yè),想跨行進影視圈,她的方法是開了一個公眾號,專注寫各類影評文章,剛開始沒什么反饋,她堅持寫,維持自己的節(jié)奏,后來靠這個號順利轉行進入自己的理想工作。
無論你是想專注在自己的領域精進還是想嘗試把興趣變成職業(yè),找到路徑行動起來都是最短的捷徑。
所以,總結一下:
消除對舒適區(qū)的認知誤解;
用個人定位模型給自己開腦洞;
學干貨讓自己真正能在職場增值;
才是解除職場焦慮的正確姿勢,希望對你有啟發(fā)。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