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yè)!
在望子成才的道路上,父母們也是各顯其能、煞費苦心。
但是盼子成才心切的父母們,可能無意中把自己逼成了“龍門刀客”:
有的父母橫刀立馬,單刀直入;有的父母揚鞭策馬,小李飛刀;有的父母笑里藏刀,舌如利刃。
但當(dāng)下面這5把刀成為家庭教育的利器時,往往傷孩子最深!
01
第一把刀
爭吵:砍掉孩子的安全感
都說,父母吵架,不管最后誰贏了,輸?shù)亩际呛⒆印?/span>
深以為然。
父母可能很快就會忘記自己失控時的言行舉止;
但對于孩子而言,有些不安和惶恐,可能一生都無法抹去。
近日,貴陽一男子與妻子發(fā)生矛盾,一氣之下便將怒氣撒在了孩子身上。
他拿起菜刀,毫不猶豫地將女兒的作業(yè)砍碎。
孩子辛辛苦苦寫完的作業(yè),就這樣在爸爸的怒火之下化作碎片。
看著近乎瘋狂的爸爸,女兒在一旁無助大哭。
在這場戰(zhàn)爭中,父母只顧著爭論誰對誰錯,卻忘了那個躲在角落,并注視著一切的孩子。
不敢想象,這個女孩要承受多大的心理陰影。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
父母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經(jīng)常吵架、沖突不斷的家庭環(huán)境會給孩子帶來恐慌和焦慮,孩子因此會變得缺乏安全感、自卑,總擔(dān)心父母會隨時拋棄自己。
更嚴(yán)重的是會讓孩子對家庭充滿了失望,影響今后的交友觀、擇偶觀。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父母的影響,一直活在吵架帶來的陰影中。
生活中,夫妻間出現(xiàn)矛盾與分歧再正常不過。
父母應(yīng)該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并化解矛盾,而不是用爭吵不休的方式來爭個勝負(fù)。
好的家庭氛圍更能使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與愛。
02
第2把刀
溺愛:抹殺孩子的自主能力
美國有位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家曾說:
“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楊鎖就是那個不幸的人。
23歲,神志正常,四肢健全的楊鎖,居然活活餓死在自己家里……
周圍的人都說:他不是餓死,是懶死的。
害死楊鎖是懶嗎?
不,害死他的正是父母的溺愛。
其實這一切都有跡可循。
楊鎖是家里的獨生子,父母是底層農(nóng)民,給兒子的卻是“土豪”般的生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走路都怕磕著碰著。
楊鎖小時候根本不需要用腳走路,全程由父母用擔(dān)子挑著。
楊鎖覺得上學(xué)太累,那就在家待著。
但好景不長,楊鎖18歲那年,父母相繼因病去世。
留下早已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楊鎖一人,在5年后的一個下雪天,楊鎖也活活餓死在家中。
愛孩子,心疼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本能。但是愛得太過,就是血淋淋的傷害。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讓他受苦,一味溺愛孩子,包辦孩子的一切,卻剝奪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代替。
千萬別讓溺愛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03
第3把刀
對比:沖垮孩子的自信心
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曾經(jīng)對2009名受訪者進(jìn)行了調(diào)查。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
“對比”,似乎是很多中國父母都喜歡用到的一種教育方式。
這讓很多孩子從小就有個神秘的對手,沒錯,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里,一名叫袁璟頤 的中學(xué)生,她的“對手”正是自己的學(xué)霸女閨蜜。
媽媽總是拿她跟班上那個樣樣第一的學(xué)霸女閨蜜比較,卻看不到她的努力。
面對女兒的質(zhì)問,她堅持認(rèn)為由于孩子性格原因,是需要“打擊式教育”才可以成長的。
即使袁璟頤的同學(xué)們表示都很喜歡她,她平時善良、熱情、號召力很強(qiáng)。
但是在媽媽眼中,這些在成績面前都微不足道,優(yōu)秀的成績單才值得贊揚。
或許很多父母認(rèn)為通過這種對比式的教育,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學(xué)習(xí)上的榜樣,并以此激勵孩子奮起直追,從而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當(dāng)孩子的驅(qū)動力來自于攀比,他將活在別人孩子的陰影里,喪失真實的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會無法樹立自信,甚至?xí)|(zhì)疑自己,否定自己,這樣被“對比”就容易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力。
所以,父母與其經(jīng)常拿別人的孩子,來刺激自己的孩子試圖讓他進(jìn)步,不如多肯定多鼓勵孩子,幫孩子認(rèn)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或許,你家的孩子,說不定也是其他父母眼里的“別人家孩子”。
04
第4把刀
控制:助長孩子的逆反心
心理學(xué)家李雪說: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將在哪里體會到痛苦?!?/span>
很多父母總是以“我這是為你好”的理由,插手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看是為了對孩子好,實則卻不然。
要知道,孩子在是你的孩子之前,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
父母對孩子沒有界限的愛,終將走向傷害。
2018年,北大畢業(yè)生,留美碩士王猛,以一篇萬字長文控訴了父母的“控制與傷害”:
從小就被媽媽關(guān)在家里,不讓出門玩耍。
媽媽喜歡包辦所有事,對他的操控落實到吃飯,穿衣,上哪所學(xué)校。
身邊的朋友都是父母認(rèn)識的或了解的。
考上北大后,以為終于能逃離父母的掌控,父母卻依然四處托人“關(guān)照”他,甚至到了美國,仍不放棄對他的“監(jiān)控”。
父母越是試圖牢牢控制孩子,他就越拼命掙扎逃離。
在這場斗爭中,父母一心要贏了孩子,卻也因此失去了孩子。
最終,王猛和父母決裂,12年春節(jié)不歸,拉黑父母6年。
孩子就像彈簧,父母若只是一味的壓制他,控制他,最初也許會取得意料中的效果。
但當(dāng)彈簧被壓到極限后,孩子勢必會以更大的爆發(fā)力逆反逃離。
當(dāng)控制成了父母愛孩子的唯一手段時,被控制的孩子,終將一生悲劇。
《“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一書中曾說,
“不管教”最難的部分是,我們要在潛意識里清除“孩子是我的附屬,孩子的事情我都要管”這個概念。
放下控制欲,也許是個艱難過程,但也是每個父母人生的必修課。
育兒不是控兒,愛他,便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05
第5把刀
打罵: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才子”的傳統(tǒng)觀念在中國父母的心里根深蒂固。
似乎沒有什么是打一頓不能解決的問題:
不吃飯,打一頓;不好好寫作業(yè),打一頓;不聽父母的話,打一頓;做錯事情,打一頓。
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看似教化了孩子,卻不由自主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把孩子養(yǎng)成了仇人。
還記得9月武漢江夏一中14歲男生跳樓事件嗎?
14歲的男生在教室玩撲克牌,被老師請了家長。
男孩母親氣沖沖趕來,看到站在樓道的兒子,扇了兩巴掌。
接下來對男生又是掐脖子又是戳額頭。
母親離開后,他默立了兩分鐘,突然爬上欄桿,一躍而下。
一個14歲少年,用這種慘痛又決絕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在人來人往的教學(xué)樓樓道,在朝夕相處的同學(xué)面前,他的自尊被啪啪兩個耳光打落在地,碎裂成渣。
這對于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公開處刑。
不管是因為一時氣不過,還是想要給孩子留個教訓(xùn),但結(jié)果卻是,把孩子推上了不歸路。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jīng)說過:
“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yīng)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
當(dāng)眾出孩子的丑,是殺手锏?!?/span>
中國許多父母都很在意自己的面子,但卻意識不到孩子也是有尊嚴(yán)的。
大人不能仗著自己有身形、力量、權(quán)力、地位上的優(yōu)勢,就打罵孩子,隨意踐踏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終究只是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犯錯。
作為父母不要總是毫不留情地打罵孩子。
要知道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場“以大欺小”的權(quán)威對抗,也不是父母情緒的宣泄。
孩子有獨立的靈魂,也有自己的人生,尊重他,才是教育他的前提。
著名哲學(xué)家尼采曾說:
“孩子猶如一張純潔的白紙,他們的思想行為完全由環(huán)境和教育形成?!?/span>
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作為描繪孩子人生底色的畫師,家庭的氛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和成長軌跡。
所以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往往是作為源頭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父母一定要及時自查,別讓你錯誤的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