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
作者:倪熊
江南收藏甲天下
過云樓收藏甲江南
又是一個雨天,人生重要一戰(zhàn)終于接近尾聲了。今天,中考的最后一天,學子們期待的假期生活快要來啦!
假期生活如何過得多姿多彩呢,小編給您推薦一個可以了解江南文化的好去處——過云樓。
過云樓
私家藏書樓
說起來蘇州的物事的確豐厚繁華,被冠之于“甲”字頭的,首當其沖就有園林,語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家陳從周教授“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再一個是狀元,扳著手指挨個兒數(shù)數(shù)即知,或者大數(shù)據明確無誤表明“姑蘇狀元,甲冠天下”;還有就是這個“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的過云樓了。
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但是在江蘇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為全國四大藏書樓中無它,在湖州南潯嘉業(yè)堂與寧波的天一閣、杭州的文瀾閣、瑞安的玉海樓齊名并稱為江南四大藏書樓中無它;這都不打緊,這都不重要,過云樓之“甲”在于它不是單打一的藏書,而是以收藏名貴書畫著稱,享有“江南第一家”之譽,這就絕對不容小噓而且還得刮目相看。
過云樓
顧氏后人
顧家是六代人150年的傳承,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積累書畫墨跡達到數(shù)百件之多,作品的時間自晉唐至明清,連綿千年,其中不少為傳世的赫赫名跡。1951年和1959年,過云樓顧氏后人,先后兩次將所藏的三百多件書畫精品以及明代的善本書和罕見稿本10部,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其中就有倪瓚的《竹石橋柯圖軸》、唐寅的《洞庭黃茅渚圖》和石濤的《細雨虬松圖軸》等。
90年代,過云樓藏書中的四分之三被南京圖書館收購,剩下的179種古籍2005年在嘉德拍賣,最后有人整體收購,出價2300多萬,這是當時中國古籍的最高紀錄。2012年6月4日,“過云樓藏書”現(xiàn)身匡時拍場,成交價達2.162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下中國古籍拍賣的世界紀錄。
顧文彬(1811—1889),字蔚如,號子山,晚號艮盦,一為艮庵,江蘇蘇州人。道光二十一年30歲時中的進士,授刑部主事,咸豐四年擢福建司郎中,咸豐六年補湖北漢陽知府,又擢武昌鹽法道,同治九年的1870年,授浙江寧紹道臺,后稱疾辭官歸里。
顧文彬曾向小兒子顧廷烈袒露心扉:“我素有起造小天一閣之愿,常耿耿于懷,汝若能為我設法造成,則夙愿已償,心中大悅矣!”所以,1873年起建的過云樓,是其小兒子顧廷烈監(jiān)工督造的,以寧波天一閣和蘇州鐘樓(方塔)為范本進行規(guī)劃修建,其式樣類似于鐘樓,是整個宅院建筑中單獨的一座;與天一閣所不同的是,過云樓改木結構為大磚灌漿砌實,以求固若金湯之效,防火又防盜。
顧文彬回家后覺得很滿意,寫下了這幅對聯(lián):“一枝粗穩(wěn)三徑初成,商略遺編且題醉墨”。過云樓3個字,取蘇東坡語的“書畫于人如同過眼煙云”之意,大有收藏天下書畫今日歸己、明日不知飄向何方的脫俗瀟灑風范。
現(xiàn)在二樓的過云樓匾額,是當年顧文彬的摯友、林則徐的學生、李鴻章的幕僚、洋務派的代表人物馮桂芬題寫的。
顧大瀾是顧文彬的父親,顧文彬是過云樓的第一代主人。他有三個兒子,小兒子顧廷烈是第二代主人。顧廷烈有四個兒子,其中顧麟士是過云樓的第三代主人。顧麟士有五子一女,在書畫方面比較著名的是顧公雄、顧公柔和顧公碩,他們是最早提出把珍藏捐獻給國家的顧氏后人。
顧公碩的兒子是顧篤璜,蘇州昆劇文化的守護者,他捐贈的藏品現(xiàn)在也在過云樓陳列館里陳列。
過云樓
市級文保單位
1982年就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的過云樓,過去是深藏古城鐵瓶巷里的一所大宅院?,F(xiàn)在的宅邸前半已成馬路,位于蘇州古城中心樂橋北堍西側,坐北朝南,占地3980平方米,建筑4920平方米,三落五進。東路前二進為花廳“艮庵”與過云樓。
住宅北部的怡園曾是顧文彬的私家花園,西部為顧氏春蔭義莊,今為蘇州市歌舞團團址。東落過云樓后兩進樓廳早已毀于火災;人民路拓寬工程時,拆除了沿人民路最東一路五進房屋;1993年,干將路拓建工程時,沿鐵瓶巷門廳、五岳起方寸庭院又被拆除。當時,對東路艮庵、過云樓和中路轎廳進行過修繕,并在過云樓東側增辟了門廳,與艮庵和過云樓成為一個獨立區(qū)域,后來分別交給蘇州風光三輪車公司和蘇州市地下管線所等單位辦公使用。2015年起,艮庵、過云樓、中路明代楠木廳和大廳等主體建筑進行了大修。
過云樓陳列館由當年老宅的東路修繕而成,并在2015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開館,作為蘇州博物館的一個分館。陳列館分為“艮庵”及“過云樓”兩部分,庭院中間則恢復早已毀廢的名為“五岳起方寸”的太湖石峰五座,庭院粉墻亦嵌湖石“崖壁”,隱隱重現(xiàn)了舊時的幽深境界。
艮庵面寬三間,進深11架,扁作抬梁架,滿堂軒,前為鶴頸軒,中為卷棚式回頂,后為船篷軒。東、西山墻貼有比較精致的磚細墻裙,門窗裝修的用料還是黃柏,不太多見?!棒掴帧倍质穷櫸谋蛳壬砟甑奶枺F(xiàn)在是第一展室,主要展出的是歷代過云樓主人的生平。
陳列館的東側,即過云樓中路明代楠木廳和大廳等主體建筑,正落轎廳三間,梁架結構古樸渾厚,用料粗大,舉折明顯,屋面平緩,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正廳進深大于面寬,呈長方形,建筑高敞古樸。廳后為兩進五開間內廳與堂樓,東西兩翼與廂房貫通前后,自成一區(qū),內廳前有乾隆八年(1743)建的“會客廳正中掛有一匾額,上書“霞輝淵?!?。
這是顧宅建筑的主要部分,原來過云樓的中路轎廳相比路面矮了近八十公分,在保證修舊如舊的前提下,兩個月內,項目組硬是用26個千斤頂將近100平米的老宅整體抬高了六十八公分。連同陳列館一起,過云樓修繕工程前后歷時兩年余,耗資共計2500萬元,修復嚴格按照文物維修的要求,按照原樣復原,門窗古雅,雕刻精細,木質梁柱都粉刷一新,依稀又恢復了往日的風貌原有的格局。高敞空曠的廳堂正好用來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和文創(chuàng)活動,讓我們可以三不五時的因為參觀展覽或參加活動,也順便去陳列館看看。
過眼煙云終于化作了霞暉淵映,功不可沒,功在千秋,顧家不能忘記,正因為有了顧家藏書及字畫的化私為公,避免了散失之虞,也因此古代文化的代代相承才能得以發(fā)揚光大。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方志蘇州》公眾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