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有散用雞黃,枳實白芍桔梗方。
仍有排膿湯藥異,棗甘桔梗與生姜。
通行氣血方宜散,解熱消癰卻與湯。
濕甚滲之瘀甚泄,如知毒甚用寒涼。
諸浮數(shù)脈,應(yīng)當發(fā)熱,而反灑浙惡寒,若有痛處,當發(fā)其癰。(金匱瘡癰:1)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金匱瘡癰:2)
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子黃相等,采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姜一兩,大棗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熱毒壅塞于血脈肌肉之中,營衛(wèi)運行阻滯不通。衛(wèi)氣與毒邪交爭于里,不能運行于肌表,皮毛失之溫煦,故病初則灑浙惡寒,脈浮數(shù)。當熱毒壅阻不通,由彌漫而集聚于局部,營血凝滯,即見痛點固定,或紅腫熱痛;若熱毒日久遏郁不通,血肉脈絡(luò)則腐化成膿。此時宜排膿散及湯。
熱毒壅塞腹內(nèi),闌尾、結(jié)腸、子宮、盆腔、附件,甚至胰腺、膽囊等濕熱瘀滯證,未化膿者,卻宜用大黃牡丹湯以瀉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