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之《桃花源記》
劉清輝
歷代文人大咖對陶淵明同志有很高評價:
孟浩然: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李白: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吾少時讀《醉鄉(xiāng)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fā),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
王安石:言其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顧炎武: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為言者,偽也。
王夫之:鐘嶸以陶詩“出于應(yīng)璩”,“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論者為以為然。
梁啟超: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魯迅: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桃花源記》無疑是陶公作品中的極品,對該文的賞析多如牛毛。人人心中藏著不一樣的“桃花源”,對《桃花源記》亦有著不一樣的解讀。
《桃花源記》不是孤立地,有一個羽化的過程?!短一ㄔ从洝吩拇蠹叶炷茉?,這里就不一一引述。
陶淵明另一作品:《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fù)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fù)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比較兩件作品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陶淵明同志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短一ㄔ从洝分饕敲鑼憹O人出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nèi)容豐富,對于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記》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詩分三段。開頭六句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和《桃花源記》中的記敘大體相同。所不同的是,詩中出現(xiàn)過黃(夏黃公)、綺(綺里季)避秦時亂的情形,暗示桃花源中人與兩位古代賢者志同道合。
中間十八句為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基本一致。描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人們老儀古裝,老少自由自在,一切都是順應(yīng)自然,怡然自得。生活和勞作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自然調(diào)節(jié),連歷法都不用,更不用為其它的事情費心勞神。
最后八句,詩人發(fā)表議論和感慨。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說如今被游方士發(fā)現(xiàn),泄露了這個仙境般的世外桃源的秘密;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和《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fù)得路”基本一致。
東晉末期,戰(zhàn)亂頻繁,徭役繁重,民不聊生,人民流離失所。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么安寧、和諧,其實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黑暗現(xiàn)實的鞭撻,這是個烏托邦式理想化了的世外桃源。“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意思是說世上的普通“游方士”是不能真正理解世外桃源之生活情趣的。
讀《桃花源記》不可不知《桃花源詩》,二者相輔相成,充分顯示陶淵明桃花源了系列作品的思想意義和審美意義。陶淵明志在天下,欲為卻不能為,他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xiàn)郁悶,只得借“詩”、“記”給他插上恣意翱翔的遐想翅膀。
陶淵明還有一件作品,可以佐證《桃花源記》只是烏托邦式的浪漫主義設(shè)想:《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榛”:.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荒墟”:荒蕪的廢墟。①至④句是說攜帶兒子和侄子,撥開叢生的草木,尋步于廢墟之中?!?/span>
“丘壟”:墳?zāi)?/span>。陶淵明在自己的其它詩中也曾使用過這個名詞;“依依”:掛念。⑤至⑥句是說在他們在墳?zāi)归g徘徊,掛念著前人們的古居?!?/span>
“遺處”:遺留下來的地方;“殘朽”:殘敗腐爛的意思。⑦至⑧句是說這里有井灶的遺跡,殘留的桑竹腐枝。
“采薪者”:收集柴薪的人;“沒”:死了的意思。⑨至⑿是說人都死了,沒有一個再活下來的。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幻化”:虛幻變化。⒀至 ⒃句是在感慨,人生變化無常,一切如夢幻一般,終當歸于虛無。
陶淵明棄官歸隱后的第二年寫下《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此詩是其中的第四首。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他堅決地辭官歸隱,不愿出仕。這組詩成為其杰出的田園詩章,集中體現(xiàn)了陶淵明躬耕田園、出沒山野、蕩漾水道、追求自由、安于清貧、淡泊名利、遠離官場、潔身自好、超脫世俗、與民同樂的美好情操。
陶淵明這次戶外活動是有些收獲的,所發(fā)現(xiàn)的這塊墓地,您不覺得就是其《桃花源記》以及《桃花源詩》中描繪的“桃花源”地址原型嗎?
《歸園田居·其四》使用:“山澤游”、“林野娛”、“披榛步荒墟”、“丘壟間”、“昔人居”、“遺處”、“桑竹”、“采薪者”、“歸空無”。
《桃花源記》使用:“緣溪行”、“桃花林”、“”欲窮其林”、“桑竹之屬”、“阡陌”、“絕境”、“捕魚”者、“無問津者”、“不復(fù)得路”。
兩者似曾相識、何其相似哦!
陶淵明的相應(yīng)作品還有:《擬挽歌辭·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fù)朝。千年不復(fù)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是幾多悲涼的寫照。陶淵明其實是一位樂觀主義田園詩人,他當然不愿意讓自己長時間陷落在眼前悲傷的泥潭,他要拔出想象的翅膀展翅高飛,他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將“荒墟”“丘壟”“遺處”“朽株”以及“荒草”“高墳”“蕭條”“幽室”之地改寫得栩栩如生,描繪出了《桃花源記》這樣動人心弦的千古名篇。
《桃花源記》是國粹,是有凝聚力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他賜予困苦中的人們生存下去的希望,賜予太平盛世的人們無與倫比的歡樂。世外桃源因此成為慰藉心靈的理想家園,成為億萬華人心靈的故鄉(xiāng)。
【作者簡介】劉清輝,網(wǎng)名施家壩漁翁。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邵陽市棋類協(xié)會副主席。長期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擅長散文寫作。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有作品集《大山深處的孤獨守望》。其《邵東方言一百條》為當?shù)孛癖娝矚g。榮獲綠汀文萃2018年度突出貢獻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