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是人盡皆知的:兩輛時速50公里的汽車相向而行,它們相對于對方的時速就是100公里,這一點毫無疑問。
實際上,即便兩束同向而行的光線,相對于對方也仍然是光速,而不是靜止的,這就是所謂的光速恒定原理,它的確是一個顛覆我們固有認知的事情。
最先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是愛因斯坦,在他之前,物理學家已經(jīng)根據(jù)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出了光速恒定原理;與此同時,物理界卻又存在著相對運動原理。
這兩條相互矛盾的理論引起了愛因斯坦的疑惑,要么其中一個理論是錯誤的,要么就是某種未知因素導致了這種“矛盾”。
正是由于弄明白了這個問題,狹義相對論得以問世了,愛因斯坦利用時空膨脹的理論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矛盾。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是利用火車上的人扔石頭來表述時空膨脹的問題的。
他說,假如一個人在一輛高速運動的火車上松開手扔下一塊石頭,而非用力拋出去,那么在這個人的眼里,石頭將垂直落到地板上,它的運動距離就是手掌到車廂間的垂線距離。
可是,在火車下面的人看來,石頭并不是垂直落下的,而是沿著一條很長的斜線落下的,在這種情況下,它所運動的距離自然也就更長。
同一塊自由落體的石頭,怎么可能在同一時間下即走了更短的路徑,又走了更長的路徑呢?
愛因斯坦的解釋是:因為火車上的時空膨脹了,也就是火車上的時間流速變慢了。這就是說,速度會導致時間流速變慢。
關于速度致使時間變慢這一點,盡管在當時僅僅只存在于理論,但是今天早已被現(xiàn)實實驗以及衛(wèi)星的時間流速證實了。因此,速度和時間流速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榱恕?/span>
因為當速度趨近于光速時,時間流速的差異將變得極其明顯;當速度完全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徹底靜止了;當速度超過光速時,時間就倒退了。
這也就表示光線在空間中運動是完全不消耗時間的,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可以想象為光線在時間的維度中是靜止不動的。
兩條時間靜止的光線,無論相向而行還是同向而行,它們的時間始終是靜止的,因此光速永遠恒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