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姑蘇城名聞天下。詩人筆下的姑蘇城各有側(cè)重點,殊不知,很多大詩人與蘇州都有過不解之緣,不是以詩人的身份,而是以刺史的身份。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如果說上面這首杜荀鶴的《送人游吳》為唐代的蘇州作了一幅風景畫式的描述,那么白居易的詩《登閶門閑望》就在向人介紹蘇州的基本情況了。
閶門四望郁蒼蒼,
始覺雄州土俗強。
十萬夫家供課稅,
五千子弟守封疆。
闔閭城碧鋪秋草,
烏鵲橋紅帶夕陽。
處處樓前飄管吹,
家家門外泊舟航。
△ 烏鵲橋。攝于清末
此時的白居易在蘇州當刺史,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他當然要關注地方的戶口、稅收、武裝力量以及市場的經(jīng)濟狀況。
蘇州自從大運河開通之后,經(jīng)濟日益繁榮,人口逐年增加,到了唐代的末年已經(jīng)增加到了14萬戶。以四口之家為計,那時的蘇州人口已經(jīng)超過了50萬人。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闭f是超過了當年最繁華的揚州,抵得上半個長安。
經(jīng)濟的發(fā)達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蘇州在此基礎上慢慢地發(fā)展成為文化之邦。從春秋到秦漢,蘇州人尚武,很能打仗。項羽起兵也是在蘇州招募了八千江東子弟,《霸王別姬》中舞劍自刎的虞姬,也是一位女將。虞姬是常熟人,常熟稱虞,所以便叫虞姬。項羽在長江邊上操練兵馬時,她慕名而往,參與起兵。
到了唐代,蘇州好像是以市場的繁榮,文化發(fā)達而稱著了;蘇州人的性格也從蠻、剛,慢慢地變得文、柔。文臣出得很多,武將出得較少。這恐怕是和當年的許多大詩人來到蘇州做官有點關系。
唐代
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 當刺史
唐代有三位大詩人都在蘇州當過刺史,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何似姑蘇詩太守,吟詠相繼有三人。”這三位大詩人就是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他們在來蘇州為官之前就是著名的詩人了,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已經(jīng)是著名的專業(yè)作家了??墒?strong>他們到任之后,寫詩好像都是業(yè)余的,都把主要的精力用來為蘇州人民辦事,不像是來體驗生活的。
韋應物在任三年,十分關心人民的疾苦?!叭寿t憂斯民,賤于甘所役”,大有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理賦稅,勤政務,時刻不忘民間的疾苦。甚至“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他三年后離任時,真正是兩袖清風。
韋應物是陜西西安人,歸路遙遙,連回鄉(xiāng)的路費都沒有,只得暫時寄寓于蘇州的永定寺。為了生活,他便督子弟租地耕種:“野寺霜露月,農(nóng)興羈旅情。聊租二頃田,方課子弟耕。”兩年后貧病而歿,晚景之凄涼令人難以置信,人們尊敬他的人品與文品,稱他為“韋蘇州”,并非溢美之詞。
白居易任蘇州刺史就比韋應物瀟灑得多了,他一上任就抓緊時間辦理公務,“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蓱z朝暮景,消在兩衙中”。幾個月的時間內(nèi)不出衙門,不宴賓客,甚至不寫詩。等到工作稍有頭緒之后,他便開始宴客,出游了。他游遍了吳中的山山水水,還造了一只游艇,在蘇州的水巷中探幽。他最歡喜游虎丘,見到虎丘一帶地勢低洼,農(nóng)田受澇,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后便大興水利,疏浚開鑿了一條從閶門至虎丘長達七里的山塘河,河邊筑堤,堤上遍植桃李,兩邊開了許多店鋪,這就是現(xiàn)在的山塘街。
△ 山塘街河埠, 星橋以南。
七里山塘不僅解決了水患,同時還為蘇州人游虎丘提供了水陸交通之便,即所謂的七里山塘到虎丘,吸引了八方的游客,造成了閶門外千百年來的繁榮。白居易當年也十分得意:“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轎馬,花船載麗人?!逼呃锷教令D時成了熱鬧的旅游勝地了。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蘇州評彈唱蘇州好風光的時候還唱:“杭州有西湖呀,蘇州有山塘,哎呀,兩地都有好風光……”把山塘街和西子湖相提并論。
△ 山塘河普濟橋西景色,1905 年左右。
白居易在蘇州當刺史的時間很短,只有十七個月。他因為對政治失去了信心,又因眼疾和跌傷,無意繼續(xù)為官,便辭職而歸。蘇州人舍不得他走,自發(fā)地結(jié)隊送行,不少人隨船送到十里之外。“一時臨水拜,十里隨舟行。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煙樹色,尚聞絲竹聲。悵望虎丘路,沉詠滸水亭。還鄉(xiāng)信有興,去郡能無情?!卑拙右讓μK州也是依依不舍。蘇州人為了紀念白居易,把七里山塘命名為白公堤,堤上的一座橋命名為白公橋,并在此修建了白公祠。
白居易離任不久,劉禹錫便來當刺史了,他也是一位大詩人,與白居易常有唱和,時人稱為“劉、白”。白居易則推崇劉禹錫為詩豪,說他的詩達到了一種神妙的境界。他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確實是達到了一種天然神妙語意雙關的境界。
劉禹錫到蘇州來當刺史的前一年,正好蘇州遭受到嚴重的水災。他到蘇州一看,大水雖然退了,但到處都是饑民,便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救災工作,調(diào)查研究,謀求對策。在得到了朝廷的批準之后,開倉救濟,撥出12萬石大米,按戶發(fā)到災民手中,并宣布免除賦稅和徭役,對安定民心,緩和災情都起到了作用。他在蘇州兩年,主要的精力都用于救濟災民和恢復生產(chǎn),連詩也寫得不多。只是在離開蘇州時卻寫道:“流水閶門外,秋風吹柳條。從來送客處,今日自魂銷?!?/span>
三位詩人主政蘇州的時間都不長,加起來也不到六年,也為蘇州人辦了不少的好事,但主要的還是開了一代文風,用他們的詩歌和言行,唱和與雅集,帶動了地方文化的發(fā)展,使得蘇州的經(jīng)濟與文化同步。
△ 蘇州城的楓橋、鐵鈴關、江村橋,攝于1960 年代。
宋代
范仲淹 創(chuàng)辦府學
到了宋代,寫蘇州的人更多了,蘇軾、范仲淹、歐陽修、陸游,更有一個范成大,住在石湖,他“年年送客橫塘路,綠柳垂楊系畫船”。
文化的發(fā)達,教育是基礎。古代教育的發(fā)展是受科舉制度的推動,也受地方文風的影響。蘇州人辦學好像是一種風尚,也好像是一種慈善事業(yè)。從行政長官到地方士紳和各界的有識之士,對辦學不僅是重視,有時幾乎有一種宗教式的虔誠。
范仲淹算得上是個知名人士。我們小時候讀《岳陽樓記》的時候都讀過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出將入相,在外為官三十多年。老來回到蘇州時,覺得蘇州沒有一個高等學府,甚為可惜,便奏請朝廷,在南園上買了一塊風水寶地,創(chuàng)辦府學(就是現(xiàn)在的孔廟)。
△ 蘇州府學“泮宮”牌樓,攝于民國。
傳說在造府學時,風水先生勸范仲淹把自家的府第造在這塊寶地上,因為這里地處護龍街的南端,是龍頭。北端有北寺塔翹得高高的,是龍尾。在龍頭上造宅第,子孫后代會科甲不斷,公卿輩出。范仲淹聽了說,這樣的寶地豈能讓我們范家獨占,不如造府學,讓蘇州人科甲不斷,公卿輩出。這個故事延伸下去,到范仲淹死后在天平山下葬時,風水先生在山上灑了三斗三升芝麻綠豆。從此以后,范家要出三斗三升芝麻綠豆官,雖然是世代官宦不斷,但是只出小官。范仲淹的后代當官的確實不少,但也不都是芝麻綠豆官。
蘇州的府學造好之后,范仲淹又聘請了許多大儒、學者來講學,一時間蘇州的學風大盛,英才輩出,果然應了風水先生的話,登科者數(shù)以百計,很多人做了大官。
到了明代,況鐘來蘇州當知府時,又把府學大加修葺和擴建。他覺得蘇州的府學房舍太狹小了,容不了多少學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已經(jīng)是不適應形勢的需要。便下令大興土木,先后建成了大成殿、至善堂、明倫堂、齋舍和射圃。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有大禮堂、教室、學生宿舍,還有體育場。
△ 文廟前牌樓。
明代
唐伯虎 吳門畫派
馮夢龍 鴛鴦蝴蝶派
詩歌是文化的領頭羊,帶動了文化多方面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除了工藝和園林藝術之外,蘇州的詩歌、書畫、小說,都先后興起,形成了吳門畫派、吳門書派,出現(xiàn)了蘇州人都津津樂道的唐、祝、文、周,特別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唐伯虎是地道的蘇州人,他的老家在吳趨坊的北口,他的父親是做小生意的,在皋橋頭開了一爿賣鹵菜的小酒店,又賣鹵菜又賣酒,生意十分紅火。他的父親覺得雖然有幾個錢卻沒有社會地位,便望子成龍,要唐伯虎入仕宦之途,光耀門楣。唐伯虎也不負所望,16歲便考中秀才第一名。但卻從此之后鄉(xiāng)試不中,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八股文做不好,只是醉心于詩畫而沉湎于酒。經(jīng)常與祝枝山、張夢晉等詩酒文章,佯狂于世,倒也頗有點小名氣。
△ 唐寅故居,在平門西大營門雙荷花池,舊為寶華庵。
明代的經(jīng)濟繁榮,為文人提供了除科舉之外的一條小道,有一些擠不進大道的人就佯作癲狂,不拘禮節(jié),異服異言,作狂士狀。明代的江左就出現(xiàn)了不少的狂士,形成了一種風氣。
狂士也就是名士,名士也就是名人,名人如果能詩、能畫、能文,那日子當然也就好過了,何必要去為五斗米而折腰。此種叛逆的行為在當時有一定的進步性,也有它的虛偽性。
唐伯虎恃才自傲,初起鄉(xiāng)試不中后,便與祝枝山、張夢晉等人吟詩作畫,疏放不羈,不把功名利祿當回事,作狂生,作名士。可這狂生與名士到底不如當官的好。到了二十六七歲的時候,唐伯虎終于熬不住了,聽從了親友的勸告,斷絕交游,埋頭攻讀圣賢書,習八股文,終于在29歲的時候赴南京趕考,獲鄉(xiāng)試第一,高中解元。唐伯虎更有名了,成了“江南才子,南京解元”。他的前妻早逝,這時間雙喜臨門,一位名門閨秀來與唐伯虎完婚,真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唐伯虎本來就狂,這一下更狂得有點不可收拾。第二年北上會考時,在京中與眾考生飲酒瞎吹,猜考題。想不到果然被他猜得七不離八,考下來許多人就懷疑了,這樣的偏題唐伯虎怎么會知道的?對了,唐伯虎認識主考官,還向他送過禮,肯定是試卷泄密。
在封建時代試題泄密也是大事,要殺頭。于是發(fā)榜推遲,考試成績無效,唐伯虎等人被關進大牢。毒打了好幾次,關了三個月,最后是查無實據(jù),又放了出來。
不可一世的“江南才子,南京解元”卻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形如乞丐似的回到蘇州來。他的新婚妻子首先受不了,本來想當狀元夫人,現(xiàn)在卻成了癟三的老婆,和唐伯虎大吵大鬧,一氣,回娘家去了。一般的人也弄不清楚唐伯虎到底是否冤枉,反正是個仕途無望,吃過官司的家伙,避而遠之。
△ 江南才子,南京解元唐伯虎。這與我們通常在電視、戲劇里所見到的唐伯虎截然不同。
唐伯虎大病了一場,也看透了人間的炎涼。所幸的是他的一幫好友都沒有離開他,祝枝山還出了個好主意,叫他外出游歷名山大川,開拓胸襟。唐伯虎在外面游歷了10個月,回來后筑室桃花塢,讀書、作畫,過起了賣文、鬻字、售畫的隱居生活:“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伯虎的畫在他的生前也賣得不太好,還得為人寫寫墓志銘,“解放”后在木瀆就發(fā)現(xiàn)過一塊。
唐伯虎倒霉也是一件好事,使得蘇州少了一個小官僚,多了一個大畫家。唐、祝、文、周、仇英等人創(chuàng)造了明代蘇州文化空前的繁榮,吳門畫派綿延四百多年,直到今天依然不衰。
△ 沈周與他的學生文征明、唐寅、仇英被畫界尊為吳派宗師,稱“明四家”。這是沈周的墓園。
只不過冤屈了唐伯虎,不僅說他考試作弊,還說他是《三笑》中點秋香的無聊文人,妻妾成群。冤哉枉也,唐伯虎從來就沒有妻妾成群過,他的第一位夫人早逝,第二位夫人離家出走,第三位夫人是一位農(nóng)村的婦女。直到今天,人們到唐寅墓去參觀時,還要問秋香的墓在哪里?看起來,要為唐伯虎平反很不容易,何況那蘇州評彈還要把《三笑》繼續(xù)說下去。
冤枉唐伯虎的也不完全是蘇州的評彈,這和我們通俗文學的老祖宗馮夢龍有關系。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里收有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小說中有唐解元詭娶華學士家婢秋香事,乃江陽臺道人,非伯虎也”,所以這件事也怨不了馮夢龍,馮夢龍沒有錯,是別人張冠李戴。
△ 馮夢龍《警世通言》內(nèi)頁。
馮夢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市井小說的興起恐怕就是從他開始的,他的際遇也有點像唐伯虎,在科場失意之后不是醉心詩書畫,而是醉心于通俗文學,用畢生的精力收集、整理、改寫各種各樣的民間故事和歌謠。他的《三言》、《二拍》大都是根據(jù)宋元話本或在民間流傳的故事整理改寫而成,用大量的篇幅寫市場經(jīng)濟萌芽中市民的生活,或者是用市民的眼光去看社會的上層。
他主張通俗、情真。所謂通俗,一是語言,二是內(nèi)容。語言不能艱深,內(nèi)容要和現(xiàn)實生活相近。情真,特別是男女之愛要有癡情,必要時可以殉情。
《三言》中的愛情故事很多,成就也最高。有寫男女反對包辦婚姻,追求自由平等,同情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等,對于后世的影響巨大,對清末民初,甚至二三十年代的徐枕亞、周瘦鵑等人都有影響。也許,“鴛鴦蝴蝶派”之產(chǎn)生于蘇州,和那住在十全街上的馮夢龍有點關系。
△ 鴛鴦蝴蝶派作家的作品。
有一個很幽默的蘇州人,把狀元說成是蘇州的土特產(chǎn)。自唐至清的一千三百多年間,蘇州府共出文狀元45名,占全國狀元總數(shù)的7.5% ;武狀元5名,占全國狀元總數(shù)的4.35%,為全國之冠。特別是清代,從順治三年開始,蘇州連續(xù)不斷地出狀元,共出了25 個,陸潤庠是最后一個,被蘇州人稱為末代狀元。陸潤庠之后蘇州不出狀元了,出科學院的院士,當代中國的兩院院士之中,蘇州籍的有81個,乃為全國之冠。
文章節(jié)選自《老蘇州·水巷尋夢》一書,楚塵文化出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