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總不離“盛者瀉之,虛者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的治療原則,但這需要處方配穴之優(yōu)化。
針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針灸能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補虛瀉實,使陰平陽秘,屬非特異性刺激療法 。 因此,必須熟練掌握中醫(yī)臟腑經(jīng)絡理論,按照五行生克的母子補瀉法辨證論治,嚴密取穴配穴。如《難經(jīng) · 八十一難》曰 :“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說明肝實而肺虛者應補金 , 因為金旺能生水,水能生木,木得水滋涵則剛硬者變?yōu)槿犴?;另外,金能克木,肺氣充沛則肝逆自降。如果肝實而肺虛之病,但知瀉肝而不知補肺,徒勞無功。如肺實而肝虛微少氣,應補肝?!?少氣 ”是肺的現(xiàn)象,不是肝的癥狀;少氣是金火內(nèi)熾之象,金火內(nèi)熾則木更被抑,當補金而扶木。
《靈樞 · 熱病篇》曰:“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索脈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索筋于 肝 , 不得 索之金 , 金 者 , 肺也 …… ; 索血于心 , 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 …;索骨于腎 , 不得索之土 , 土者 , 脾 也 。”這段經(jīng)文如按 “五行俞穴配穴法 ”可作以下說明:(注:五腧穴指十二經(jīng)脈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井、滎、腧、經(jīng)、合五個特定穴位。臟合地之五行,故五臟之俞出于井木,溜于滎火,注于腧土(腧、原同穴),行于經(jīng)金,入于合水,即始于天之春火,終于冬令水;腑合天之六氣,故六腑之俞出于井金,溜于滎水,注于腧木,行于原、經(jīng)二火(六氣中有二火,故多一原穴,原者,謂火之原,生于陰中之少陽),入于合土,即始于地之秋金而復交于春夏。)
① 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假使肺金虛,當補肺經(jīng)土穴太淵,土能生金。如果同針心經(jīng)少府、陽谷,此二穴為火經(jīng)穴位,火能克金,故不可補 。(肺經(jīng):井少商,滎魚際,腧太淵,經(jīng)經(jīng)渠,合尺澤。)
② 索脈于心,不得索之水。假使心火虛,當補心經(jīng)木穴少沖,木能生火。如果同時針腎經(jīng)水穴陰谷、通谷,水能克火,故不可補 。(心經(jīng):井少沖,滎少府,腧神門,經(jīng)靈道,合少海。)
③ 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 假使脾土虛,當補脾經(jīng)火穴大都,火能生土。如果同時針肝經(jīng)木穴大敦、臨泣,木能克土 , 故不可同補。(脾經(jīng):井隱白,滎大都,腧太白,經(jīng)商丘,合陰陵泉。)
④ 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假使肝木虛,當補肝經(jīng)水穴曲泉,水能生木。如果同針肺經(jīng)金穴經(jīng)渠 、商陽,金能克木,不可補之。(肝經(jīng):井大敦,滎行間,腧太沖,經(jīng)中封,合曲泉。)
⑤ 索骨于腎,不得索之土。假使腎水虛,當補腎經(jīng)金穴復溜,金能生水。 如果同時針脾經(jīng)土穴太白、足三里 , 土能克水 , 故不可補。(腎經(jīng):井涌泉,滎然谷,腧太溪,經(jīng)復溜,合陰谷。)
以上按五行生克的子母補瀉法說明配穴之規(guī)律可循,以此推而廣之。如果不辨病候之虛實,肺經(jīng)病太淵與尺澤同補,肝經(jīng)病曲泉與行間同瀉,同樣犯虛虛實實之弊。就是在“本經(jīng)配穴法“(某一臟腑、經(jīng)脈發(fā)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jīng)脈上的腧穴,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jīng)之尺澤、太淵) 、“一經(jīng)連用法 ”(即接經(jīng)法。指在同一條經(jīng)脈上選用相近的幾個穴位配合應用,相互連接以加強作用。多用于四肢痿痹等病,如破傷風,取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身柱、大椎等穴)、“八會配穴法”(八會穴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腧、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懸鐘),此八個特殊穴位多為配穴來使用,主穴加上相關配穴以增強療效,故是臨床常用的配穴法) 中也要注意到這一點。故辨證詳明,忌虛虛實實也。另外,在“對癥取穴法”中如遇氣虛脫肛之癥,取了百會,又取豐隆,百會能升,豐隆能降,也會影響療效。這都需要進一步探討之。
對重病患者針灸處方配穴當慎之又慎,宜簡不宜繁。如《靈樞 · 九針十二原》曰 :“病益甚 , 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恇,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边@里說的五脈是五臟諸陰之脈,三脈是三陽之脈。如中氣不足,則血脈之生原已虛,再大瀉其諸陰之脈(取陰脈之多),是虛于中而脫于外。“恇”乃怯,即是說盡瀉三陽之氣(取陽脈之多),則令病人怯然不復。就是說病人在疾病嚴重時,如果取多條經(jīng)脈同時針刺 , 則可能有造成死和“恇”的危險,故其配穴亦宜簡不宜繁 。
針灸處方配穴既要注意“異經(jīng)伐克”之亂,又要注意同經(jīng)取穴太多而有“單經(jīng)用事”之弊。 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如過多取穴不同經(jīng),往往有異經(jīng)伐克 , 君側不寧而神明亂;雖取同經(jīng),但配穴太多,往往有君主無能而神昏。筆者在臨床上也體會到,有些病數(shù)脈同時針,反而效果不佳。
針灸處方配穴有著極嚴格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熟練掌握臟腑經(jīng)絡學說,運用“ 四診 ”(望、聞、問、切)診察病情,進行“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辨證,將各種不同證候進行分析、 歸納,以明確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及疾病所在部位、性質(zhì)和病情標本緩急,然后根據(jù)辨證和五行生克進行處方配穴,這樣的處方配穴將是優(yōu)化的。當然,除診斷準確外,還要掌握針刺時機、針刺手法和針刺部位。按照經(jīng)絡循行、病候、穴位位置及主治作用進行配穴。配穴準確,效果就好;配穴不當,效果就差。例如:在治療一位三叉神經(jīng)痛病人時,癥見:左側面呈短暫刀割樣劇痛,精神不振,夜寐差,經(jīng)多方治療無效果,查其脈沉遲,舌暗苔白。按辨證取穴以足陽明胃和手少陽膽經(jīng)穴,連續(xù)針刺一周后,癥狀好轉,但三天后又加重,考慮為病久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故取肝經(jīng)水穴曲泉,水能生木;取腎經(jīng)金穴復溜,金能生水。連針一周痊愈。再如:治坐骨神經(jīng)痛,取膀胱經(jīng)穴,又取膽經(jīng)穴,再取胃經(jīng)穴,其效果遠不如單取膽經(jīng)或膀胱經(jīng)為佳。如三經(jīng)同取,按五行生克規(guī)律:水能生木,木又能生火克土,必然導致異經(jīng)伐克之亂,這方面例子太多了。因此,研究針灸處方配穴實為重要,直接關系到針灸療效,不可不察。
附1:募穴、原穴、絡穴、下合穴、八會穴等
1、原穴、絡穴
“原”即本源,原氣之意。原穴是臟腑原氣經(jīng)過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經(jīng)脈在四肢各有一個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陽經(jīng),原穴單獨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陰經(jīng)則以輸為原。
“絡”即聯(lián)絡之意,絡脈從經(jīng)脈分出的部位各有一個腧穴叫絡穴。絡穴具有聯(lián)絡表里兩經(jīng)的作用。十二經(jīng)的絡穴皆位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加之任脈絡穴鳩尾位于腹,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于胸脅,共十五穴,故稱為“十五絡穴”。
原穴
①用于診斷:《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源,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蹦壳埃瑧媒?jīng)絡測定儀,測量各經(jīng)原穴的導電情況,分析各經(jīng)的虛實,以協(xié)助診斷臟腑疾病。其讀數(shù)與井穴知熱感度的讀數(shù)相反,數(shù)字大表示臟腑實證。
②用于治療:原穴可調(diào)整臟腑經(jīng)絡的功能,既可補虛,又可瀉實,原穴對臟腑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可單用,亦可與相表里的絡穴配用,叫原絡配穴法。因此法是以病經(jīng)的原穴為主,表里經(jīng)的絡穴為客,所以又叫主客原絡配穴。
十 二 原 穴表
經(jīng)脈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
原穴
太淵合谷沖陽太白神門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陽池丘墟太沖絡穴
①用于診斷:《靈樞·經(jīng)脈》:“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jīng)不同,絡脈異所別也。”當經(jīng)脈有病時,有時會在絡穴所在的絡脈上出現(xiàn)酸痛、麻木、硬結及顏色改變,可幫助診斷疾病。循經(jīng)指壓療法。
②用于治療:一是絡穴主治絡脈病,如手少陰經(jīng)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可取通里穴治療。(詳見絡脈病候)。二是一絡通二經(jīng),即絡穴不僅治本經(jīng)病,也能治其相表里經(jīng)的病癥,如手太陰絡穴列缺,即能治肺經(jīng)之咳嗽、氣喘,又可治大腸經(jīng)的牙痛、頭項強痛等癥。三是絡穴治療慢性病,特別是臟腑的慢性疾病,古人有“初病在經(jīng),久病在絡”之說,即指久病不愈時,其病理產(chǎn)物氣血痰濕等常由經(jīng)入絡,故凡一切內(nèi)傷疾病或臟腑久病均可取絡穴治療。對于絡脈之實證,用淺刺放血的方法治療。
十 五 絡 穴 表
經(jīng)脈
肺
大腸
胃
脾
心
小腸
膀胱
腎
心包
三焦
膽
肝
任
督
脾之大絡
絡穴
列缺偏歷豐隆公孫通里支正飛揚大鐘內(nèi)關外關光明蠡溝鳩尾長強大包2.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們均分布
于軀干部,與臟腑有密切關系。
背俞穴
①用于診斷:《靈樞·背俞》:“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薄峨y
經(jīng)·六十七難》:“陰病行陽,俞在陽?!敝赋鑫迮K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現(xiàn)反應,按壓背俞穴可以協(xié)助診斷。
②用于治療:治五臟病。《素問·長刺節(jié)論》:“迫臟刺背,背俞也?!笔钦f明背俞穴對于
五臟病針刺具有直接作用?!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罚骸瓣幉≈侮枴币舱f明五臟(陰)有病可以取相應的背俞穴進行治療。背俞穴不但可治與臟腑有關的疾病,還可治療與本臟腑有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病。如肝俞既能治肝病,又治目疾(肝開竅于目)、筋脈攣急(肝主筋,肝藏血);腎俞治腎病,又可治與腎有關的耳聾耳鳴(腎開竅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陽痿(腎藏精、主生殖)及骨髓?。I主骨生髓)。背俞穴可單用,亦可配募穴,叫俞募配穴法。
募穴
①用于診斷:《難經(jīng)·六十七難》“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提出六腑(陽)有病常在胸腹部的募穴上出現(xiàn)異常,指壓募穴,可協(xié)助診斷,亦可與背俞穴互參診病,即所謂“審募而察俞,察俞而診募”。
②用于治療:募穴可治本臟腑病及陽經(jīng)經(jīng)絡病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即
指六腑病及陽經(jīng)經(jīng)絡病可取募穴治療,如胃脘痛取中脘;腹痛、腹瀉取天樞;膀胱經(jīng)之坐骨神經(jīng)痛取中極等。
臟腑 背俞穴 募穴
肺 肺俞 中府
大腸 大腸俞 天樞
胃 胃俞 中脘
脾 脾俞 章門
心 心俞 巨闕
小腸 小腸俞 關元
膀胱 膀胱俞 中極
腎 腎俞 京門
心包 厥陰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門
膽 膽俞 日月
肝 肝俞 期門
十 二 背 俞穴表
五臟背俞六腑背俞
肺
肺俞大腸
大腸俞腎
腎俞膀胱
膀胱俞肝
肝俞膽
膽俞心
心俞小腸
小腸俞脾
脾俞胃
胃俞心包
厥陰俞三焦
三焦俞十 二 募 穴 表
兩側正中
臟腑募穴募穴臟腑
肺
中府膻中心包
肝
期門巨闕心
膽
日月中脘胃
脾
章門石門三焦
腎
京門關元小腸
大腸
天樞中極膀胱
3.八會穴
“會”即聚會之意,八會穴即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聚會的八個腧穴,故
稱八會穴,分布于軀干部和四肢部。
用于治療:八會穴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密切關系,各治療與八者相關的疾
病,尤其是八者的慢性虛弱性疾病。如
臟會章門主治五臟疾患,尤以肝脾多用;
腑會中脘主治六腑病,尤以胃及大腸效優(yōu);
筋會陽陵泉主治筋病,半身不遂、肩臂疼痛、拘攣癱瘓、痿痹多用;
髓會懸鐘主治下肢癱瘓、痿軟無力、貧血、疼痛等;
骨會大杼主治骨病,以周身骨節(jié)疼痛,尤其是頸肩背及四肢骨痛效佳;
血會膈俞主治血病,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貧血及外傷出血、瘀血等;
氣會膻中主治氣機不利的各種疾患,如胸悶、氣短、噎膈、哮喘、郁證、嘔逆噯氣等;
脈會太淵主治脈管病,如脈管炎、無脈癥、動脈硬化等。
八會穴,經(jīng)外穴名。
八會穴首載于《難經(jīng)》,它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系, 并與經(jīng)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復。如章門為臟之會穴,因五臟皆稟于脾,為脾之募穴;中脘為腑之會穴,因六腑皆稟于胃,為胃之募穴,膻中為氣之會穴,因其為宗氣之所聚,為心包之募穴等。在臨床方面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八會穴治療。如臟病取章門,腑病取中脘,各種出血病證取血會膈俞。另外,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①人體中臟、腑、氣、血、筋、脈、骨、髓八者精氣會聚的八個穴位。又稱八會穴?!峨y經(jīng).四十五難》:“經(jīng)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中脘)、藏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懸鐘)、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nèi)也(膻中)。熱病在內(nèi)者,取其會之氣穴也?!爆F(xiàn)在臨床應用已不限于熱病,凡與八者有關的病癥皆可據(jù)情選用。
②經(jīng)外穴名?!肚Ы鹨健罚骸翱褡咭琢R,灸八會隨年壯,穴在陽明下五分?!苯夺樉慕?jīng)外奇穴圖譜》將本穴定于手背側,鼻煙窩中點(陽溪)下0.5寸處。治
癲狂,白內(nèi)障,近視,高血壓,中風,卵巢疾患等。
③八脈交會八穴?!稑擞馁x》:“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币娤旅妗鞍嗣}交會穴”條。
附八會穴歌訣:血會膈俞氣膻中,脈會太淵筋陽陵,骨會大杼髓絕骨,臟會章門腑中脘。
4.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經(jīng)經(jīng)氣深集的部位。十二經(jīng)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脈各有一個郄穴,共十六個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
陰經(jīng) 郄穴 陽經(jīng) 郄穴
手太陰肺經(jīng) 孔最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溫溜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郄門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會宗
手少陰心經(jīng) 陰郄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養(yǎng)老
足太陰脾經(jīng) 地機 足陽明胃經(jīng) 梁丘
足厥陰肝經(jīng) 中都 足少陽膽經(jīng) 外丘
足少陰腎經(jīng) 水泉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金門
陰維脈 筑賓 陽維脈 陽交
陰蹻脈 交信 陽蹻脈 跗陽
十 六 郄 穴表
經(jīng)脈手太陰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手少陰手太陽足太陽足少陰手厥陰手少陽足少陽足厥陰陰蹻陽蹻陰維陽維
郄穴
孔最溫溜梁丘地機陰郄養(yǎng)老金門水泉郄門會宗外丘中都交信跗陽筑賓陽交①診斷:臟腑有病可按壓郄穴,以協(xié)助診斷。
②治療:因郄穴為氣血深藏之處,一般情況下,邪不可干,如果郄穴出現(xiàn)異常,說明病邪已深,表現(xiàn)必然急、重,故郄穴可用于本經(jīng)循行和所屬臟腑的急癥、痛癥、炎癥以及久治不愈的
疾病。陰經(jīng)郄穴有止血作用,如孔最止咯血。中都止崩漏、陰郄止吐血、衄血等。陽經(jīng)郄穴偏于止痛,如急性腰痛取養(yǎng)老,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等。
郄穴可以單用,亦可與會穴合用,叫郄會取穴法,如梁丘配中脘治療急性胃??;孔最配膻中治氣逆吐血等。
5.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jīng)的六個腧穴,故稱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關節(jié)附近。下合穴是治療六腑病的重要穴位?!鹅`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合治內(nèi)府”如足三里治胃脘痛;下巨虛治泄瀉;上巨虛治腸癰;陽陵泉治蛔厥;委陽、委中治三焦氣化失常引起的癃閉、遺尿等。
6.八脈交會穴、交會穴
八脈交會穴是指奇經(jīng)八脈與十二經(jīng)脈之氣相交會的八個腧穴,故稱“八脈交會穴”。它們分
布于腕踝關節(jié)上下。
八 脈 交 會穴表
經(jīng) 屬八 穴通八脈會合部位
足太陰
公 孫沖脈胃、心、胸
手劂陰
內(nèi) 關陰維手少陽
外 關陽維目外眥、頰、頸、耳后、肩
足少陽
足臨泣帶脈手太陽
后 溪督脈目內(nèi)眥、頸耳、肩胛
足太陽
申 脈陽蹻手太陰
列 缺任脈胸、肺、膈、喉嚨
足少陰
照 海陰蹻交會穴是指兩經(jīng)以上的經(jīng)脈相交會合處的腧穴,多分布于軀干部。八脈交會穴應用很廣,李梴在《醫(yī)學入門》中說:“八法者,奇經(jīng)八穴為要,乃十二經(jīng)之大會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統(tǒng)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統(tǒng)于八穴?!庇捎谄娼?jīng)與正經(jīng)的經(jīng)氣以此八穴相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jīng)病,又能治正經(jīng)病,如公孫通沖脈,因公孫為脾經(jīng)穴,故公孫既能治脾經(jīng)病,又能治沖脈??;內(nèi)關通陰維脈,又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故內(nèi)關既可治心包經(jīng)病,又可治陰維為病。余穴類推。八脈交會穴臨床上常采用上下相應配穴法,且針時常交叉針穴。公孫、內(nèi)關治胃心胸疾病及瘧疾;后溪、申脈治內(nèi)眼角、耳、項、肩胛部及惡寒發(fā)熱癥;外關、足臨泣治外眼角、耳、頰、肩及寒熱往來病癥;列缺、照海治咽喉、胸膈、肺及陰虛內(nèi)熱等病癥。
全身交會穴很多,交會穴不但治本經(jīng)病,還能治所交會經(jīng)脈的病癥。如中極、關元是任脈穴位,又與足三陰經(jīng)交會,因此,這二穴既可治任脈病,又可治足三陰經(jīng)疾??;大椎是督脈經(jīng)穴,又與手足三陽經(jīng)交會,因此,它既可治督脈病,又治諸陽經(jīng)引起的全身性疾??;三陰交是脾經(jīng)穴,又與肝、腎二經(jīng)交會,因此,三陰交既可治脾經(jīng)病,又治肝腎經(jīng)疾病。
各經(jīng)主要交會穴:
一、肺經(jīng):
中府:手、足太陰之會
二、大腸經(jīng)
肩髃:手陽明、陽蹻之會
迎香:手、足陽明之會
三、胃經(jīng)
承泣:足陽明、陽蹻、任脈之會
地倉:陽蹻、手足陽明之會
下關:足少陽、陽明之會
頭維: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
四、脾經(jīng)
三陰交:足太陰、少陰、厥陰之會
大橫:足太陰、陰維之會
腹哀:足太陰、陰維之會
五、小腸經(jīng)
顴髎:手太陽、少陽之會
聽宮: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六、膀胱經(jīng)
睛明:手足太陽、陰陽蹻、足陽明之會
大杼:手、足太陽之會
風門:督脈、足太陽之會
七、腎經(jīng)
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
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足少陰、沖脈之會
八、心包經(jīng)
天池: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九、三焦經(jīng)
翳風:手、足少陽之會
角孫:手、足少陽、手陽明之會
十、膽經(jīng)
瞳子髎: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陽白:足少陽、陽維之會
頭臨泣: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
風池:足少陽、陽維之會
肩井:手足少陽、陽維之會
日月:足太陰、少陽之會
帶脈:足少陽、帶脈之會
環(huán)跳:足少陽、太陽之會
十一、肝經(jīng)
章門:足厥陰、少陽之會
期門:足厥陰、太陰、陰維之會
十二、任脈
承漿:足陽明、任脈之會
廉泉:陰維、任脈之會
天突:陰維、任脈之會
上脘: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中脘: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下脘:足太陰、任脈之會
陰交:任脈、沖脈之會
關元:足三陰、任脈之會
中極:足三陰、任脈之會
會陰:任、督、沖三脈之會
十三:督脈
神庭: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
水溝: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百會:督脈、足太陽之會
腦戶:督脈、足太陽之會
風府:督脈、陽維之會
啞門:督脈、陽維之會
大椎:督脈、手足三陽之會
陶道:督脈、足太陽之會
附2:如何使用八會穴
在針灸學中,經(jīng)絡和穴位是最重要的概念,我們都知道有邪氣侵犯了人體,人就會生病,陰陽就不能協(xié)調(diào),這時候就需要在經(jīng)絡穴位上給予針刺或者艾灸等刺激,從而激發(fā)經(jīng)氣,鼓舞正氣,祛邪外出,使陰平陽秘。
每一條經(jīng)脈都有特定的穴位,每一個穴位的功效都有重合,那么,會不會有某一個穴位就集中了某一種疾病的功效,也就是所謂的特效穴,治療這個疾病具體其他穴位所不具有的性能?答案是,有!這樣的穴位還真有。
中醫(yī)理論中常常會提到臟腑、氣血等概念,我們拋開那些繁雜的理論論證過程,單單拎出來今天的主角——八會穴,八個一一對應臟、腑、氣、血、骨、髓、筋、脈疾病的穴位。
臟、腑、氣、血、骨、髓、筋、脈是什么?
臟,指六臟,就是在肝、心、脾、肺、腎五臟的基礎上,加上一個心包。為什么心包也算個臟?《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講,“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币簿褪钦f心臟受到外邪的侵犯,都是心包來承受的,通俗點講就是心包是心臟的小弟,任何事心包替心臟兜著。
其余的幾個臟器,各司其職,一旦受邪是沒有小弟的。比如肝臟有病,面色多青,脾氣易怒,或伴有胸脅疼痛;心臟有病,當然心包肯定也被侵犯了,會出現(xiàn)胸口憋悶,或心悸失眠,甚至昏厥;脾臟有病,多胖大舌,大便稀溏或秘結;肺臟有病,咳嗽、咳痰,氣喘氣促等,甚至胸痛;腎臟有病,多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男子陽痿、遺精、早泄,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表現(xiàn)。
腑,指六腑,包括胃、膽、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其中三焦是無形之腑,就是沒有固定形狀。六腑是和六臟相匹配的,也就是在經(jīng)絡理論中說的相表里,一般來說多相互影響。
氣,含義很多,在這里指臟腑經(jīng)脈中供人體正常活動的無形之物。是先天之氣、后天之氣、臟腑之氣等氣的總稱。
血,是指循行于脈中具有營養(yǎng)的紅色物質(zhì)。氣和血是如行隨行的,氣血也可以互生,即氣能生血,氣也能行血,所以,氣為血之帥;血能生氣,也能載氣,所以血為氣之主。當然,血和津液以及精都能互生。
骨,是支撐人體的組織結構,與腎的精氣充盛與否相關。
髓,藏于骨中,主要起營養(yǎng)骨的作用。當然,還有腦髓一說,也與人體精髓的充盈與否相關。
筋,是鏈接骨的部分,肝在體合筋,所以筋的功能與肝臟氣血充盈與否有關。
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遍布全身。
八會穴的對應關系及定位如何?
臟會——章門穴。章門穴,屬于肝經(jīng)穴位,定位在側腹部,11肋骨游離端下緣。主治一切臟相關的疾病,如腹痛、咳嗽、脅痛等疾病。
腑會——中脘穴。中脘穴,屬于任脈穴位,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主治一切和腑相關的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胃腸炎等下腹疼痛等疾病。
氣會——膻中穴。膻中穴,屬任脈穴位,前正中線上,兩乳連線中點處。主治一切氣機不暢導致的疾病,如脅痛、肝郁、焦慮等。
血會——膈俞穴。膈俞穴,屬膀胱經(jīng)穴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主治一切血證。如血虛證、血熱證、失血、血寒證等,或者因血虛生風而導致的蕁麻疹等。
筋會——陽陵泉穴。陽陵泉穴,屬于膽經(jīng)穴位,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主治一切與筋相關的疾病,如膝關節(jié)炎、髖關節(jié)炎、肌腱炎、腱鞘炎、肩周炎等疾病。
脈會——太淵穴。太淵穴,屬于肺經(jīng)穴位,在手腕掌側橫紋處,橈動脈搏動處。主治和脈相關的疾病,如氣血運行不暢時可以配以此穴。
骨會——大杼穴。大杼穴,屬于膀胱經(jīng)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骨病可以配以此穴,特別頸椎、胸椎疾病如脊椎疾病,椎小關節(jié)紊亂等。
髓會——絕骨穴,也就是懸鐘穴。絕骨穴,屬膽經(jīng)穴位,定位在小腿外側,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主治髓相關的疾病,如發(fā)育不良、先天不足等疾病,癡呆、健忘等。
簡便記憶歌訣:臟會章門腑中脘,骨會大杼脈太淵,氣會膻中血膈俞,髓筋絕骨陽陵泉。
八會穴是古人總結的八個特殊穴位,多在主穴的基礎上作為配穴來使用,相關疾病經(jīng)過辯證之后,加上相關配穴效果往往較好。
我曾經(jīng)治療過一個蕁麻疹的患者,病情反反復復多年,尋求針灸治療,辯證為血虛生風引起的全身風團伴瘙癢等癥狀,針刺之后,選用膈俞穴予自血治療,患者自訴每次治療完畢癥狀消失,經(jīng)過一個療程治療,隨訪半年再也沒有復發(fā)。
一切氣機不暢加用膻中穴,效果會非常好。曾經(jīng)有一個患者與家人吵架后,一直不停地打嗝,辯證為胃氣上逆,在常規(guī)取穴之后,加用膻中,重要瀉法,一次之后癥狀消失。
八會穴是臨床上效果非常好的穴位,各位同仁可多多使用驗證,并加以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