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連中三元”分別是:黃觀、李騏、商輅。
黃觀 洪武23年(1390) “解元”,洪武23年(1391)“會元”,“狀元”
明洪武23年(1390),安徽省貴池縣清江金墩人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xiāng)試,中解元,洪武24年(1391)黃觀以鄉(xiāng)貢解元奪會試第一,中會元。是年,黃觀復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殿試《御戎策》舉“天道、福善、禍淫之機,人事、練兵、講武之法”為言。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元擾,邊境元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時年27歲,成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請奏于廷,經(jīng)帝恩準遂復原姓。[因行貸至池州家貧不能歸,其父黃古入贅貴池上清溪許家,隨母姓許]。(黃觀的狀元后被朱棣除名)
李騏 永樂15年(1417)“解元”,永樂16年(1418)“會元”,“狀元”
永樂15年(1417),39歲福建長樂人李馬福建鄉(xiāng)試第一,解元。永樂16年(1418)戊戌科會試第一,會元,廷試又第一,狀元。時年40歲,成為明代第2位“三元”及第的狀元,為明代科舉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當時,永樂帝閱其卷時,嫌“李馬”名不甚雅,認為狀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筆書寫“其”字于“馬”字的右邊,改名為李騏。三日后臚唱三遍,均無應答者。永樂帝忙解釋說:“即李馬也”,李騏才出列受詔,賜紗帽、銀帶朝服。以后,李騏每寫姓名,均將“騏”字墨書“馬”旁,朱書“其”字。
商輅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解元”,正統(tǒng)十年(1445)“會元”,“狀元”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解元”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八月,三年一度的鄉(xiāng)試日期臨近了,22歲的淳安(屬浙江)人商輅打點行裝,拜別了父母,由家鄉(xiāng)乘船沿新安江順流而下,來到浙江首府杭州。
經(jīng)過三場緊張的考試,考生在沉重、懊喪、興奮和希望等復雜心理狀態(tài)中,焦急地等待著發(fā)榜。商輅和大家一樣忐忑不安。發(fā)榜那天,人山人海,擠來擠去,都爭著向榜上看。商輅只一眼就看見了自己的名字,因為紅榜雖然很長,可是第一個名字就是他。他中了解元,熟識的人紛紛圍上來祝賀,不相識的人都望著這位風華正茂的青年,眼睛里充滿了無限的羨慕。誰能想到鄉(xiāng)試的最高榮譽,競落在浙西山區(qū)這個鄉(xiāng)巴佬的身上!
正統(tǒng)十年(1445)“會元”,“狀元”
商輅以為解元考進士還成什么問題?便卷入了世俗的應酬之中,荒廢了學業(yè),所以在宣德11年(公元1436年)會試的時候,名落孫山。這對于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訓。本來他可以到吏部去登記候選,謀個一官半職。但是,他以不中進士為恥辱,立志要精進學業(yè)。按照規(guī)定,會試落榜的舉人,根據(jù)自愿可以無條件地進國子監(jiān)攻讀。商輅選了這一條路,潛心致志地讀起書。
商輅入學后,廢寢忘食地苦讀,幾乎不出校門一步。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國子監(jiān)祭灑(官名,相當于大學校長)李時勉。他給了商輅以鼓勵和支持,特意為商輅在校內東廂房的后面找了一間非常安靜的房子,讓他專心讀書。商輅日日夜夜地博覽群書,鉆研學問,練習寫作,一埋頭就是整整十年,終于在明英宗正統(tǒng)十年(1445)的會試中,一舉奪得了會元。這次,他沒有松懈,緊接著在殿試中,又獨占鰲頭,奪得了狀元。時年34歲,成為明代第3位“三元”及第的狀元,不過他不是一氣呵成的連中“三元”。
清代“連中三元”分別是:戴衢亨 錢棨 陳繼昌 陳沆
戴衢亨(1755~1811年),字蓮士,一字荷之,原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縣)。
戴衢亨15歲,縣試、院試小試牛刀;17歲,秀才便成為他的囊中之物;再戰(zhàn)鄉(xiāng)試,又高中舉人。人們的贊嘆聲余音未了,剛剛21歲的戴衢亨,在乾隆皇帝巡幸天津的時候,奉召應試,又深得皇上賞識,欽取一等,授內閣中書,第二年就入軍機處當了軍機章京。
戴衢亨少年得意主要靠實力,但他奪得狀元的桂冠,則有一半靠運氣。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考試時,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及讀卷官共7人,全部都是當時在朝大臣中的前科狀元,其中有兩位同考官是徽州人,一位是休寧五城人黃軒,另一位是歙縣人金榜。如此清一色的狀元任考官,這是前所未有的科舉盛事。因此,這一科的狀元名落誰家就格外引人注目。殿試過后,主考官將前10名試卷呈送皇帝審閱。原擬頭名試卷是北京邵自昌的,乾隆皇帝看了邵的試卷,雖嫌其對策中有兩句略有一些不連貫,但也沒有打算改變初擬順序。準備拆了考卷彌封,就照原定名次寫榜。該科讀卷負責人、吏部尚書程景伊奉命當場拆封試卷填榜,拿起邵自昌的卷子好半天拆不開,看不清姓名籍貫,乾隆等急了,就叫將第二、第三名往前挪,而把邵自昌的一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原來的二、三號卷再拆邵的仍然拆不開,就把四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四號卷,才將邵自昌的卷子拆開。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天意,便讓程京伊按拆卷順序填榜,于是原本被金榜那一房錄取的第二號試卷考生戴衢亨,年僅24歲就成了天下第一的“欽點狀元”。而邵自昌卻非??上У刈?yōu)槎椎谝幻瑑H得一個“金殿傳臚”的名號。
戴衢亨金榜題名,衣錦還鄉(xiāng),他一一酬謝了那些“助我上青云”的文朋詩友。鄉(xiāng)親們?yōu)榇笥喑隽藗€狀元郎而歡喜若狂,在宗族祠堂大擺宴席,吹吹打打為此慶賀。酒過三巡,鄉(xiāng)紳們請狀元郎題詠留念。醉意惺忪的戴衢亨,春風滿面,接過筆來,一揮而就:“三十年間,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亦無名,人眼不開天眼見;八十日里,鄉(xiāng)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又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p>
錢棨 乾隆44年(1779)“解元”,乾隆46年(1781)“會元”,“狀元”
乾隆44年(1779),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錢棨參加鄉(xiāng)試,得中第一名。鄉(xiāng)試副主考官的翁方綱將錢棨拔為解元.乾隆46年(1781)錢棨參加會試,又奪會試第一名——會元。
接下來的殿試,主考官便將錢棨的考卷拿給了乾隆,并介紹道:“這個考生叫錢棨,江蘇蘇州人,前年考中了江蘇省的解元,今年又剛考了個會元,這次殿試考得也不錯,排在第十名?!?/p>
乾隆立馬拿了錢棨的考卷過來看,乾隆非常欣賞他的文卷,立馬將原本殿試成績排在了第十名,但是之前的每一場考試都是第一名的錢棨送上了狀元的寶座.
在他的試卷上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鮮艷的朱色大字。時年47歲,成為清朝蘇州歷史上惟一的一位“三元”。臚唱日,乾隆帝親自作《御制三元詩》[此詩曾刻碑樹立于蘇州文廟內,至今拓片保存在蘇州中學校史館內]慶賀錢三元的出現(xiàn)。其詩云:
龍虎傳臚唱,太利曉日暾。
國朝經(jīng)百載,春梢得三元。
文運風云壯,清時禮樂蕃。
載咨中四義,敷奏近千言。
詎止求端楷,所期進讜論。
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
乾隆不僅贊賞他的殿試對策好,文章雖只“近千言”,而內容切實,表述完整,書法亦端正,清秀有力。在京的士大夫們及四方詩人紛紛賦詩祝賀,“和者數(shù)百家”。曾是錢棨鄉(xiāng)試座主的翁方綱,又以伯樂自任,發(fā)起三元喜宴,一人曾作有《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詩等四首。翁方綱還特地將數(shù)百人對此事的贊頌詩編輯成書,書名《三元詩集》,并付梓傳世(《清稗類鈔》第二冊)。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六元狀元”(即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另一個人是明朝的黃觀)。
陳繼昌 嘉慶18年(1813)“解元”,嘉慶25年(1820)“會元”,“狀元”
嘉慶十八年(1813),桂林臨桂人陳繼昌參加廣西癸酉科鄉(xiāng)試,得中解元。嘉慶25年(1820)先是禮部會試再奪會元,又抱病應殿試。因有病在身,勉強對策,僅得答完卷。閱卷大臣擬為一甲第二名。知貢舉的曹振鏞說:“本朝百余年,三元僅一人,無以彰文明之化。”改為首列,使29歲陳繼昌奪魁天下。至此,他連中“三元”,聲名大振。后來參加朝考,又獲第一,故此又有“四元及第”之稱。
陳沆(1785年—1826年),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稱為“一代文宗”。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
曾祖父陳嘉霽生前苦讀經(jīng)書,屢試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陳士珂,舉于鄉(xiāng),終生未仕,做一個“傳道授業(yè)解惑”之人。其父陳光詔,字金門,清乾隆己亥(1779年)舉人,官授知縣。他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極好。
清朝嘉慶年間,陳沆去黃州趕赴選拔舉人的鄉(xiāng)試,求取功名。剛行至巴河岸邊,不巧渡船剛剛離岸,船上早坐滿了各鄉(xiāng)秀才。陳沆懇求艄公行個方便,將船開回岸邊,一道渡他過河。那艄公見站在岸邊的是位文質彬彬的書生,便樂呵呵地說:“相公前往趕考,必是滿腹文才。如果你能作一首包括十個'一’字的七言絕句,老夫即刻撥轉船頭,渡你同往彼岸。如若不能,那就請相公耐心等待,待老夫先此船才子送往黃州,上岸再喝上二兩老酒,慢慢過來接你?!标愩煲宦牸钡弥倍迥_,忙說:“小生遵命,乞求賢翁先將渡船撐回頭,我好賦詩,賢翁也好聽得清楚,給予指點?!崩萧构垌毼⑿Γ骸耙埠谩!彪S即把船撐回岸邊。陳沆一腳跨了上去。這時,恰好江心劃過一條漁船,只見一個漁翁坐在船頭,身邊擱著一根釣竿,雙手劃著槳,身子一俯一仰地悠然自得,還樂呵呵地唱著漁歌。陳沆舉目四望,見江心秋波,正隨波蕩漾。陳沆靈機一動,當即高聲吟道:“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艄公和滿船秀才無不拍掌稱贊,高興地讓出座位讓陳沆坐下。
嘉慶十八年應試科舉,縣試,鄉(xiāng)試、會試,皆名列第一名。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保和殿對策,陳中第一甲第一名。其策論文章,氣勢雄渾,論述精辟,筆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后一位“三元”狀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