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六個(gè)節(jié)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gè)節(jié)氣。時(shí)間驟然而逝,一晃眼,一年的四分之一就過去了。
古人說: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谷雨的名字,源自“雨生百谷”,谷雨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長,所以谷雨其名,是謂谷得雨而生。
谷雨時(shí)節(jié),鳥弄桐花,魚翻浮萍,繁花落盡,春將告別。于是恍然間意識到,原來春天那么短,離開的時(shí)候連尾巴都抓不住。一周前賞過的海棠,曾將花瓣飛灑,一周前抽芽的柳樹,已將綠意生發(fā)。想起劉禹錫的《送春曲》。
送春曲三首 唐·劉禹錫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風(fēng)云日已改,花葉自相摧。漠漠空中去,何時(shí)天際來。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葉見殘花,連天是青草??蓱z桃與李,從此同桑棗。
春景去,此去何時(shí)回。游人千萬恨,落日上高臺。寂寞繁花盡,流鶯歸莫來。
街上柳絮紛紛落,又似一場繁華。古人將柳絮稱作楊花,此時(shí)此刻我們煩惱如何在柳絮之中穿行,古人卻別有一番詩意。他們說二月楊花滿路飛,說楊花送春歸,說楊花滿地如飛雪,說楊花不解別。蘇東坡有一闕《水龍吟》,寫楊花,更寫離愁,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dòng)。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diǎn)點(diǎn)是、離人淚。
古人說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于桑。浮萍、布谷與戴勝,輪番上演。
萍始生:萍是水草,因浮于水面,與水相平,古人于是稱之為“萍”。谷雨時(shí)節(jié),隨著降水量的增多,浮萍開始生長。古人常常用浮萍來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變化無常的人世間,于是簡單的一種植物就變成了情感的載體。杜甫說“漂泊猶杯酒,躊躇此驛亭。相看萬里外,同是一浮萍。”梁羽生有小說《萍蹤俠影錄》,萍蹤就是浮萍的蹤跡,浮萍因漂在水面,隨水而動(dòng),于是其蹤跡在古人眼里,也就化身為人的行蹤漂泊無定。
鳴鳩拂其羽:鳴鳩指的是布谷。布谷鳥鳴聲似“布谷”,常常鳴于播種之時(shí),在田地里勞作的人們聽得一聲一聲布谷布谷,似乎是在殷切呼喚他們努力耕種,便將其作為勸耕之鳥。故李白說“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杜甫說“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
戴勝降于桑:戴勝狀似雀,頭有冠,五色如方勝,故稱。伯勞飛過聲局促,戴勝下時(shí)桑田綠。谷雨時(shí)節(jié),它降落于桑樹之上,是蠶將生之候。
元稹在《詠廿四氣詩》中寫谷雨,說“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被蛟S雨洗刷過大地,帶來青翠欲滴,僅剩的一抹春光還明媚,穿過云層,照在我心。布谷和戴勝如何鳴叫,浮萍在江面如何飄搖,在這一刻顯得都不重要。
谷雨到來,已是暮春時(shí)節(jié)。來不及讓春天停下腳步,只好緊追她離去的身影,蹣跚著向初夏邁進(jìn)。如果此時(shí)此刻窗外刮風(fēng)下雨,我還能說風(fēng)好大雨好急我好想你,可是這場離別剛剛揭開帷幕,一春花事今宵了,思念來得太早。只好借古人的送春詩,送春天一場不算盛大的告別。
歷代送春詩選
送春
唐·白居易
銀花鑿落從君勸,金屑琵琶為我彈。
不獨(dú)送春兼送老,更嘗一著更聽看。
春盡途中
唐·杜牧
田園不事來游宦,故國誰教爾別離。
獨(dú)倚關(guān)亭還把酒,一年春盡送春詩。
訴衷情令·送春
宋·萬俟詠
一鞭清曉喜還家。宿醉困流霞。夜來小雨新霽,雙燕舞風(fēng)斜。
山不盡,水無涯。望中賒。送春滋味,念遠(yuǎn)情懷,分付楊花。
蝶戀花·送春
宋·朱淑真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菩薩蠻
宋·張?jiān)?/p>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lǐng)風(fēng)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中央紀(jì)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 施希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