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
為湊劇情強行篡改歷史的例子在《羋月傳》中比比皆是,披著歷史劇的外衣卻向觀眾灌輸著錯誤的歷史信息,這樣的電視劇在熒幕上一抓一大把。大行其道的抗日神劇,以及大大小小的《羋月傳》們,它們用所謂的“歷史”,玩弄著觀眾的智商,秀著國產(chǎn)劇的下線。而如果有觀眾想要從這些“歷史劇”中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無異于緣木求魚。
這也是我為什么不看電視劇,尤其是所謂的“歷史劇”的原因,我寧愿用看《羋月傳》們的時間,去好好翻翻歷史書籍,去看歷史上的羋月,是如何平定秦國內(nèi)亂,統(tǒng)一朝綱,以一女流之輩強秦國之國運,為秦始皇橫掃六國打下堅實基礎,而不是看她在電視劇里如何與人爭寵、算計、談戀愛。
喜歡讀史書的人都知道,歷史,總是比電視劇好看一百倍。然而史料難啃,在沒有多少歷史基礎和語言基礎的情況下閱讀《史記》《二十四史》《三國志》《資治通鑒》《新唐書》等古籍,這是十分痛苦的。在我看來,學習歷史首先在于培養(yǎng)興趣,而后由簡入繁,逐漸深入。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歷史卻沒有多少史書閱讀經(jīng)驗的人,那么在這里我向你推薦顧頡剛的“國史講話”系列三冊:《上古》《春秋》《宋蒙三百年》,這三部用通俗體裁寫成的歷史書,文字曉暢,史實嚴謹,深度淺出,通俗易懂,既可供專業(yè)研究用,更適合非專業(yè)人士閱讀,加之顧頡剛本就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史學家,經(jīng)他手寫成的歷史,堪比小說好看。
顧頡剛的“國史講話”系列三冊
“國史講話”全系列三冊,分別是《國史講話:上古》《國史講話:春秋》以及《國史講話:宋蒙三百年》,主體皆為史學大家顧頡剛先生的講義或者講話。閱讀這三本書,仿佛置身于學堂,聽顧頡剛與你聊《上古》的三皇五帝夏商周,談《春秋》中的戎狄蠻夷孔夫子,論《宋蒙三百年》間遼宋夏金元如何輪番爭奪天下……種種歷史事件在顧頡剛的筆下褪去了晦澀而神秘的外衣,變得清晰而遼闊,激烈又精彩。
《上古》與《春秋》
《上古》為顧頡剛在云南大學講學期間(主要是1938~1939年)編撰,結合了當時的考古發(fā)現(xiàn)寫作而成,史料翔實可靠,敘述曉暢易懂。在那個新舊文化、語言交織碰撞的年代,顧頡剛用這樣一種活潑的語言寫就歷史,本身也是一種有趣的嘗試,勇敢的探尋。筆調(diào)看似輕松隨意,其內(nèi)容可絕不簡單。
《國史講話:上古》
《上古》首先從神話角度來說史,然后分析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地域。追溯最早的中國和最初的華夏,總免不了與神話扯上關系,而每個國家的建立,也似乎都是依了神的旨意,因此,《上古》從中國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說起,講述了上古時期的天、神、人的關系,而后由神及人,談及三皇五帝、茫昧的夏朝、強大商朝的興起與覆滅、周朝的崛起及其封建。
《春秋》一書,是顧頡剛在燕京大學講學期間(主要是1936~1937年),與其學生兼助手、未來的歷史學家童書業(yè)合撰而成。春秋時代是野蠻到文明的過渡,是不同種族混合而成中華民族的時代。周的東遷、鄭國獨強、齊桓公的霸業(yè)與“尊王攘夷”、城濮之戰(zhàn)、晉文公重耳的霸業(yè)、楚的強盛、孔子學術思想的誕生……《春秋》將這些歷史細細梳理,娓娓道來,如果想要弄清楚春秋這段總是打來打去的歷史,顧頡剛的《春秋》是非常適合的普及讀物。
《國史講話:春秋》
《上古》和《春秋》這兩部作品問世時,中華民族正處于危難之中,其立意暗合時局,激人團結奮進:《上古》講述的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歷史演變,引領讀者了解最早中國的模樣,以及華夏血脈的根源;《春秋》講述的是列國爭霸、民族相融的歷史過程,引領讀者了解中華版圖擴張之不易,以及主流思想及傳統(tǒng)的形成。彼時的顧頡剛已坐四望五,已由絢爛歸于平淡,論學文字則越發(fā)的謹嚴精湛了。
《宋蒙三百年》
《宋蒙三百年》是顧頡剛于1924至1925年間為北京孔德學校所作的歷史講演稿。顧先生的初衷是想脫離教科書呆板、冗長的沉悶模式而開辟出一個新天地,把它做成一部活的歷史,揀取能反映時代精神的最精彩部分,作親切之描寫,使學生對各時代的特色有真確的了解。
《國史講話:宋蒙三百年》
書的內(nèi)容可以歸結為宋、契丹、金、西夏、蒙古的簡略興衰史,顧先生采取的是平鋪直敘、通俗易懂的平民講史方式,將這個時期的歷史框架勾勒得一清二楚,這種輕松的氛圍實在是引人入勝,它不像專業(yè)學術那樣刻板,卻又不失嚴謹之風,大家境界盡顯,對于非專業(yè)人士來講,此書絕對是極好的普及型讀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為這三本書涉及的年代頗為古老,且編寫時間較早,為方便讀者閱讀并且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該書的編者特為生僻字加了音注,為更重要的內(nèi)容加了邊注,《上古》及《春秋》兩冊還增加了幾幅歷史地圖。這些地圖皆取材于由顧頡剛與章巽合編、譚其驤校訂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古代史部分)》。
整個“國史講話”系列都如同講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筆墨普及歷史知識,令人讀來興致盎然,時至八十年后的今天讀來依然引人入勝,可謂是通俗講述與嚴謹治學的完美結合。
顧頡剛曾師從胡適,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的開山鼻祖,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奠基人。作為一位以治學嚴謹著稱的歷史學家,他之所以要用通俗的體裁來撰寫歷史,據(jù)他自己的回答,是為了“讓一般沒福享受高等教育的國民能看我們的正史,激起他們愛護民族文化的熱忱;那些大學生呢,也可看了我們的注釋,自己去尋求史料,作深入的研究?!?/strong>
胡適曾評價顧頡剛“替中國史學界開了一個新紀元”,在民國史學界長期坐第一把交椅的他,發(fā)掘或培養(yǎng)了錢穆、譚其驤、童書業(yè)、楊向奎、白壽彝等大批史學名家。他也是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屆人文組院士還有胡適、馮友蘭、金岳霖、傅斯年、陳寅恪、陳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出身江南讀書人家的顧頡剛,還是一位著名藏書家,藏書共計4.6萬余冊,其中線裝書約6000部。
熟悉了歷史,便不會被電視劇牽著鼻子走。而身為中華兒女,如若連自己的歷史都弄不清楚,甚至連一些歷史常識都會弄錯,那還有何理由為這五千年的歷史而自豪?
今晚,別再看狗血歷史劇了,一起來讀歷史吧!
編輯:辛巴德
圖片:獨木鳥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讀者·文房”購買“國史講話”系列三冊,今晚一起來讀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