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恍惚間,歲月匆匆又一年。時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它是最“執(zhí)拗”不過的了。它不因青春易老而踟躕,也不因拔苗助長而疾行。它不懼威,不怕邪,不偏私,不茍且,不懈怠,不怯懦,義無反顧,不舍晝夜,一往直前地不可逆轉(zhuǎn)地流淌著。但不知時間帶走了些什么,又帶來了些什么?年輪無情地旋轉(zhuǎn),在我等光滑的額上碾出深刻的遺憾。
“時間”是什么?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似乎很抽象,但卻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具體而又細(xì)微地體現(xiàn)在我們生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之所以對時間“不識廬山真面目”,那不過是“只緣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罷了!談及“時間”話題,自然會聯(lián)想到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他以豐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時光匆匆流逝的蹤跡。朱自清在文中這樣寫道:“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它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他感慨地說,自己過去的日子猶如“被微風(fēng)吹散了”的“輕煙”,“被初陽蒸融了”的“薄霧”那樣消逝。八千多日子從我手中溜走,“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朱自清發(fā)表《匆匆》那年才24歲,竟為了八千多個日子從自己手中溜走而“頭涔涔而淚潸潸”,我們這些年過半百的人,手中溜走的日子又何止八千,我們豈不該是捶胸頓足而嚎啕了!與其哀傷,不如亡羊補牢。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明天尚未到來,唯有今天在你手中。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現(xiàn)在,攥緊手心中的日子,精心過好每一天,快樂過好每一天。像土撥鼠將每一天都當(dāng)做最后一根稻穗,倍加珍惜地把它拖進洞里。士兵苦練精兵,往往把每一發(fā)子彈當(dāng)做最后一發(fā)來打,我們要快樂地度過每一天,何嘗不可以把每一天當(dāng)作末日來過!如婭莎所言,不僅要把每一天當(dāng)末日來過,分分秒秒都過得很認(rèn)真,很仔細(xì)。而且還要把每一天當(dāng)作新的開始,久久地向著太陽行注目禮,為自己舉行生命的升旗式!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一天都不是24小時。”這話乍聽似乎矛盾,仔細(xì)想想它并不矛盾。我們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這是時間的公平之處。那么為什么說它偏私呢?因為有些人荒廢光陰,懵懵懂懂混日子。同樣的時間,到他手里就縮水,就貶值。他拋棄了時間,時間當(dāng)然也會拋棄他。而有些人特別珍惜時間,用24小時做了平常人需要25小時、26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完成的事。“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一切”,列寧這句話確切地闡明了珍惜時間的真諦。
茫茫人世中,無關(guān)是爭名于朝,還是爭利于市,無關(guān)是爭著剝削別人的地位,還是爭著被剝削的機會,沒有什么不是到最后都?xì)w于云淡風(fēng)輕的,在時間里面,我們什么都不能留下,包括痛苦,快樂和生命。其實活著重要的只是過程,至于留下什么并不重要,我們終將被歷史遺忘。所以我們要仔仔細(xì)細(xì)地過日子,仔仔細(xì)細(xì)地品味人生。人生如棋,起手無回。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走完人生。棋子總是愈下愈少,人生總是愈來愈短。棋子剩下的愈少,愈得小心地下,把所剩無幾的棋子,放在最佳位置。智者說,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慢下來吧,單調(diào)的過程需要用新的感悟來潤色。讀昆德拉《緩慢》讓我們領(lǐng)悟到“緩慢”對于人生的意義。一切美麗都是在緩慢中展開,在緩慢中沉淀,在緩慢中永存。速度與效率是美麗的死敵,所有速成的東西都是沒有美感的,也很難得到記憶的青睞。人們喜歡那種緩慢的感覺,尤其到了晚年,那種沒有功利伺伏,沒有塵囂浮動的悠閑。只有在緩慢中,人們才能在唯真唯善唯美的悠然中,自在著自己,真正活出生命的樂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