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是歷史一次痛徹心扉的國殤,一個凡事講究事必躬親的君王的消逝,將中國漢人政權(quán)帶入了近三百年的權(quán)力真空,這不能不令人動容。就在崇禎帝絕望地把白綾掛上那棵歪脖子樹時,有一個擁兵百萬的明朝大將卻坐視不理,眼睜睜地看著大明覆滅,然而世人卻皆稱之為忠臣良將。
此人就是左良玉,他的發(fā)跡史很大眾化: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孤苦伶仃,投軍后遇上了天賜良機,于是開始了戎馬輝煌的一生。但有一方面我們需要知道,那就是左良玉的文化水平不高,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生于亂世,左良玉一生最大的兩個敵人就是張獻忠和李自成,但非常奇怪的是對于同樣嗜血成性的兩大起義軍領(lǐng)袖,左良玉的槍頭或許是有所指向的,因為他對張獻忠的大西軍幾乎每戰(zhàn)必勝,而對李自成的闖軍則是潰散而逃!
這至今都是一個謎題,按照軍事實力和集團構(gòu)成來講,張獻忠與李自成實力都不弱,可對李自成束手無策的左良玉,卻把張獻忠逼到什么地步了呢?
崇禎十一年,左良玉于鄖西大敗大西軍,張獻忠情急生智,打算駐扎在就近的南陽冒充官府軍,可因氣質(zhì)太不像而被輕松識破,張獻忠只能繼續(xù)奔逃,他在前面跑,左良玉就在后面追,后者連發(fā)兩箭射中前者臂膀,后者又加速上去猛砍數(shù)刀,張獻忠一時血淚滿面,心想:多大怨多大仇,我堂堂一個大西王竟被人追著砍,好氣??!
但沒辦法,左良玉骨子好像就有克張獻忠的基因。反觀李自成,這種局面則顛倒了過來,變成李自成將左良玉碾壓地喘不過氣來。
崇禎十五年,左良玉與李自成在朱仙鎮(zhèn)交戰(zhàn),左大敗,退守襄陽,李窮追猛舍追至開封打算再次開戰(zhàn),而左已經(jīng)害怕地不敢應(yīng)戰(zhàn),堅守不出,然而最為奇葩的是,等到李自成盛氣凌人的風(fēng)頭一過,左良玉馬上出兵,在武昌又送給了張獻忠一次慘??!
左良玉對闖王的懼怕讓李自成勢力越裹越大,最終在崇禎十七年攻破明都大門,朱由檢含淚煤山自縊??蛇@時候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他正在武昌擁兵八十萬,號稱百萬雄獅,過著自己的土皇帝生活,只顧著擄劫當(dāng)?shù)貗D女!
其實早在崇禎打算奮死一搏時,就曾對左良玉多次下旨令其討逆征賊,可他出兵與否并不是聽皇帝號令,而是度量自己是否能從中撈得好處。面對已然成為內(nèi)部禍患的左良玉,崇禎心知肚明但無可奈何。
所以當(dāng)李自成兵臨紫禁城時,崇禎萬念俱灰地拒絕南遷,親手砍死公主們后,自縊而亡,他心中不存任何希望,能有一位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將軍前來勤王。十分可笑的是,聽聞崇禎殉國的消息后,左良玉竟然放聲痛哭,場面感人。
后人對左良玉的歷史評價都停留在擁兵自重層面,頂多再來一個“亂世武夫”,無非是盡量往忠臣上靠,但終究沒有觸及本質(zhì),左良玉實際上是一個兩面三刀的自私將軍,一定程度上稱之為奸臣也不為過。當(dāng)然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是要全面來看的,左良玉的確有過功績,但單就不為崇禎帝勤之事而言,個人是很討厭他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