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明永樂
說起青花,我們一定會很直接就想到那豪放的大元朝,青花瓷從元朝燒制成熟后,在明初洪武時期一度衰落過,從永樂時期開始景德鎮(zhèn)青花瓷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高峰。
明永樂 纏枝蓮紋梅瓶 (局部圖)
這一時期,由于用途的多樣與需求,青花瓷的制作成為景德鎮(zhèn)的生產(chǎn)主流。永樂宣德兩朝時期的胎釉制作比元代有更大的進步,胎質(zhì)細膩潔白,釉層晶瑩肥厚,青花色澤濃艷是這一時期的共同特點。由于鄭和下西洋帶回了“蘇麻離”青的鈷土礦,使得青花發(fā)色更加完美,由于蘇麻離青含錳量低、含鐵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紅、紫色調(diào),在適當?shù)幕鸷蛳戮湍軣鰸馄G的青藍色,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色彩雅致凝重,鮮艷奪目,層次分明。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不過由于青花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燒成部分留下黑疵斑點,一條紋理中常見的鈷鐵結(jié)合晶斑,濃重處凝聚為黑色錫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撫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將進口料和國產(chǎn)料相結(jié)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國產(chǎn)料繪云水,濃色進口料繪游龍 ,使色澤對比鮮明,凸現(xiàn)主題。在傳世品中,也有不帶 鐵銹斑黑斑的,青花色澤極為幽雅美麗的瓷器,其實用的青花料還難以確定,估計是淘洗純度較高國產(chǎn)鈷料或進口國產(chǎn)混合料。因此永樂宣德青花瓷被視為無法模仿的成功之作。
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明永樂
器型上,永樂時期青花瓷器造型圓潤、靈巧、清秀,不但繼承了前朝器形,還吸收了大量外來的元素,制作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器物。傳統(tǒng)器物有梅瓶、玉壺春瓶、貫耳瓶、竹節(jié)柄壺、執(zhí)壺、僧帽壺、梨形壺、折沿盤、盞托、深腹洗、無擋尊、渣斗、香薰、筆盒、三足爐、大盤、大碗、碟、罐、缽、高足杯、各式碗等。
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明永樂
梅瓶線條更加流暢,底部較為豐滿。玉壺春瓶頸部較洪武時期變細,造型顯得更為清秀。僧帽壺比元代也有所變化,線條剛?cè)嵯嚅g,勻稱端莊。碗的造型多樣,有撇口、斂口,大小多種式樣。其中一種墩式碗,口至下腹部線條較直,至近底略收,碗下部比較豐滿,足大而淺,為該時期較為常見的,后為宣德時期所仿效。各式大盤亦比洪武時期工藝精細,紋飾多樣,繪畫技法更加成熟。
明永樂 纏枝蓮紋梅瓶
瓶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寬圈足。通體青花裝飾。肩部繪卷草紋。瓶身繪纏枝蓮紋,紋飾刻畫流暢自然。近足處繪蓮花紋一周,素底無釉。此瓶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這種梅瓶的傳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貴。此梅瓶胎質(zhì)潔白,做工精細,青花畫工嫻熟,器型渾厚飽滿,挺拔莊重,畫工精絕。
明永樂 纏枝蓮紋梅瓶 (局部圖)
歷數(shù)百年寶光依舊,風韻猶存,令人贊嘆不絕。永樂時期使用的青花鈷料是一種稱為“蘇麻離青”的進口料,含鐵量較高,呈色濃重青翠,往往出現(xiàn)鐵銹斑疵。此瓶的青花鈷料即典型的進口料,在白胎的映襯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濃艷,花果上布滿褐色的鐵結(jié)晶斑點,有如一幅傳統(tǒng)的水墨畫,暈散自然。
明永樂 纏枝蓮紋梅瓶 (局部圖)
永宣青花素為歷代藏家所重,以得之為榮事,故終明之世,精光不泯。此梅瓶器型渾厚飽滿,挺拔莊重,畫工精絕,所繪纏枝蓮紋筆意流暢,色澤凝重渾融,底部無釉,光滑細膩,時代特征明顯。歷數(shù)百年寶光依舊,風韻猶存,令人贊嘆不絕。清人藍浦于《景德鎮(zhèn)陶錄》中贊譽“永窯……土埴細,質(zhì)尚厚,青花深翠,式樣精妙,若后來仿制者殊差!”。
青花云龍紋天球瓶,明永樂
從近十年的明代青花瓷器走勢可見,永樂青花走勢與明代青花走勢一致,可以說永樂青花瓷的市場代表了明代青花瓷的整體趨勢。如果說明代青花是瓷器市場上備受藏家追捧的寵兒,那么永樂青花則是她王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2011年10月5日 香港蘇富比拍賣
成交價:約合人民幣1.38億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