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的任務
高中語文課程繼續(xù)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jù)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實施機制。
1.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zhì)。
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繼續(xù)發(fā)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fā)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nèi)容,以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和基本能力,并通過語文應用養(yǎng)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jié)u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fā)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gòu)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并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幫助教師提高水平、發(fā)展特長,開發(fā)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wǎng)絡,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
對高一學生筆記本的要求:
要求學生盡量用活頁本作筆記,目的是便于分類整理語文知識??既胫攸c高中的學生大都有記課堂筆記的習慣,但是,他們習慣于按照課本內(nèi)容從頭到尾不分類地記。要求學生分類來記。
閱讀欣賞按照文體分為——現(xiàn)代詩歌、古典詩詞;散文;小說;論述文;實用類文章等。文言文除了一般的筆記外,另外再分為文言多義實詞、文言虛詞、活用詞、特殊句式等專題式歸類筆記。
表達交流分聽說、寫作兩部分。寫作分作文素材積累,審題方法,各種文體的寫法,思維方法等等。
使用活頁本實際上就教給學生用類似于整理卡片的方式來作學問,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方法。
活頁本比資料卡片容量大。貼上分類標簽,也容易查找。還可以隨時補充新內(nèi)容,比起寫形式主義的教案,實在是一種高效率的備課和研究的好方法。
學生作的筆記大致分課前預習、課堂速記、課后整理三個部分。
要求學生盡量用活頁本作筆記,目的是便于分類整理語文知識??既胫攸c高中的學生大都有記課堂筆記的習慣,但是,他們習慣于按照課本內(nèi)容從頭到尾不分類地記。
要求學生分類來記。
閱讀欣賞按照文體分為——現(xiàn)代詩歌、古典詩詞;散文;小說;論述文;實用類文章等。文言文除了一般的筆記外,另外再分為文言多義實詞、文言虛詞、活用詞、特殊句式等專題式歸類筆記。
表達交流分聽說、寫作兩部分。寫作分作文素材積累,審題方法,各種文體的寫法,思維方法等等。
使用活頁本實際上就教給學生用類似于整理卡片的方式來作學問,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提供方法。
文學欣賞分思想內(nèi)容的欣賞和藝術形式的欣賞兩大部分。后者的重點是欣賞形象和品味語言。
語文學科的特點
(一)基礎性、工具性
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后,對于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礎。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并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單就語文課程本身而言,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方面,這意味著語文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就個體而言,語言是思維和想象的工具。就人際交往而言,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就人類總體而言,語文是傳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語文的工具性是一種用以達到目的的工具。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個課程系統(tǒng)而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還表現(xiàn)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也就是說語言的學習還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人文性、思想性
人文,一是源自西方文化的“人文”,突出人的個性、尊嚴、自由、平等、人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等,即珍視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二是源自中國文化的“人文”,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義務等。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關注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它突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個性和人文精神。鼓勵學生敢于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敢于說前人沒說過的話,敢于向書本的“定論”提出挑戰(zhàn),敢于對不合時宜的權(quán)威解釋說“不”,敢于堅持獨立思考和積極的爭論。發(fā)掘個性潛能,重視學生獨立性的培養(yǎng)。同時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不僅是融于思想、情感和審美,還要重視文化思想及文化的積淀,以及情思的發(fā)展和審美的情趣的培育。
(三)開放性、多樣性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都離不開思維。語言和思維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聯(lián)系。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實際上就是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交互為用、相伴相依的過程。語文學習本身就是思維訓練。青少年言語的飛展,為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準備了充足的條件;青少年言語發(fā)展的迫切需求,為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促使這種思維訓練強化。首先,中學語文學習提高了層次,強調(diào)正確領會詞句含義,理解文章脈絡層次,把握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能寫比較復雜的各類常用文章。
中學階段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并進行能力訓練,這就在識記的基礎上大大加重了抽象思維的分量。其次,從心理發(fā)展來看,中學生的思維逐步從經(jīng)驗型向理論型發(fā)展,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知識和經(jīng)驗不斷內(nèi)化,反映在語文學習上則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明顯加強。
(四)實踐性、應用性
實踐出真知。讀書、寫字、作文、講話、聽話、寫信等等,都是語文實踐活動,也是語文的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比較機械,效率不高。
中小學語文學科知識、技能和方法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掌握。學生離開了語文實踐活動,即便在語文課上能夠?qū)W到一些知識,也因不能運用而無法鞏固和轉(zhuǎn)化為語文能力。人們一直像對待外語一樣,把語文技能分解成“聽”、“說”、“讀”、“寫”四大項,但是實踐證實,“聽”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和通用能力,并不能像“讀、背、說、寫”那樣形成可靈活運用的語文技能技巧。比如:觀察能力、讀解能力、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語文的所有功能,應該在語文的實踐中得以轉(zhuǎn)化。
(五)地方性、區(qū)域性
任何理論的應用,都離不開一定的地方和環(huán)境。不同地區(qū),人們的語言、風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北京上海不同,沿海與內(nèi)陸不同,牧業(yè)區(qū)與農(nóng)業(yè)區(qū)又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人文性很強的語文科教學。
(六)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
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之一。新課標指出:學生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xiàn)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zhì)量;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新意義,獲得對優(yōu)秀作品常讀常新的體驗;學生學習用現(xiàn)代的觀念和發(fā)展的眼光審視古代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執(zhí)著的探索中,學生逐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學習作風,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于領異標新,走進新的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chuàng)新、表達的創(chuàng)新。
(七)時代性、超前性
語文學科像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僅僅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緊密聯(lián)系,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語文反映歷史,也反映現(xiàn)實,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語文又屬于先進文化的內(nèi)容。先進的文化既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財富,又是引導人們前進的動力,還必須具有超前性。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同樣既有時代性,又有超前性。
語文學科知識還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鳥魚蟲,無所不包。從培養(yǎng)目標來看,包括聽、說、讀、寫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從語文知識來看,包括字、詞、句、段、篇、語法、修辭等知識內(nèi)容;從語文教學內(nèi)容來看,包括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和寫作等。
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高一新生基本上處于不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的狀態(tài)。所以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就至關重要了。
但是學習方法不能籠統(tǒng)地,一股腦地灌給學生,需要一點一滴地滲透,每讀一篇文章,每寫一段文字,每解一道小題。而且還要不斷歸類、分析、總結(jié)。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更是水滴石穿的長期工程。
就大的方面來說,閱讀方法、聽說方法、寫作方法,就不計其數(shù)。今天只談談如何教學生作筆記。因為我覺得語文學習內(nèi)容龐雜,教材知識體系也不夠完善,學生很難通過短期的學習把握語文學習規(guī)律。而作筆記可以幫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是學習的基礎;另外作筆記的過程還會讓學生善于積累知識(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進而養(yǎng)成堅持不懈等意志品質(zhì)。
語文學科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更多的是在夾縫中生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不濃厚。究其原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原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重理輕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也沒有多大提高。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3.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4.學習語文的渠道過于單一,學習的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課堂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課本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練習擠占了學生們課外閱讀和實踐活動的時間。語文學習成了識記、誦背、練習、考試……
5.學生閱讀的缺失 ,影響到語文學習興趣的延伸
有閱讀興趣而無閱讀習慣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中學生對于課外自主閱讀有一定的興趣,74%的學生則明確表示自己喜歡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有用的課外書籍。但是,在所有被調(diào)查的對象中,只有5.6%的學生養(yǎng)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他們總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里(午休或晚上睡覺前)至少閱讀半個小時以上,15.3%的學生則是每周集中花一兩個小時閱讀(大多是利用周末的時間),而79%的學生對于閱讀沒有固定的安排,看時間和心情而定,有空閑的時候就閱讀,也沒有具體的時間長短的限制。
有閱讀要求而無閱讀方法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幾乎所有被調(diào)查的對象都認為中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是有必要的,他們希望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但是只有7.03%的學生知道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式,其余的學生面對著閱讀文本,只習慣于略讀或精讀,造成閱讀效率低下或閱讀興趣下降。
有閱讀行為而無閱讀效果
調(diào)查結(jié)果明白的顯示,我們的高中生有閱讀的需求,亦有閱讀的實際行為,但是涉及為什么喜歡所閱讀過的這本書時,他們就基本無話可說了,因為他們大多只是追求閱讀過程中的獵奇心理的滿足,閱讀只停留在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層面上,至于通過閱讀后得到了什么收獲,除了情節(jié)的引人入勝還是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而時間久了之后,情節(jié)也會漸漸地淡忘。
有閱讀數(shù)量而無閱讀品位
我們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高中生通過各種途徑已經(jīng)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甚至少數(shù)高一的學生就基本上閱讀過了教育部規(guī)定的高中生課外必讀書目中的一半,但這畢竟只是少數(shù)。一提及電腦游戲、武打招式、明星逸聞趣事,他們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般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選擇與鑒別,盲目追隨“流行”,造成閱讀資源浪費,閱讀品位不高。
在語文學習中問題形成的原因
造成高中學生語文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原因之一:教材內(nèi)容銜接脫節(jié)。
高中語文教材與初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嚴重脫節(jié),表現(xiàn)在初中語文的教材減掉了必要的漢語語法知識和邏輯知識,降低了文言教學的難度,而高中語文教材又沒有補講必要的語法知識和邏輯知識,文言教學一下子提高了難度,不僅要求誦讀、翻譯,還需要探求詞法與句法。
原因之二:教學與考試脫節(jié)。
在語文高考試卷中會出現(xiàn)學生所學與所考內(nèi)容相去甚遠的現(xiàn)象,盡管考點在課內(nèi),但考試材料學生在課內(nèi)見到的極少、課外陌生的內(nèi)容大量存在,有些甚至是師生從沒見過的。遷移并運用語文知識,對學生來說,無疑難度與強度都大了些。
原因之三:教師語文一體化研究缺失。
初高中教師缺乏語文一體化研究,在銜接上高中教師對初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不知曉,或因時間,或因意識而著力不夠,在學法導引上缺乏深層把握,在學生的興趣度、參與度與接受度的研究與實踐上還顯得薄弱。
【名師支招】
分解目標,各個擊破
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比如詩歌鑒賞,可以采用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準確鑒賞詩歌,擴大閱讀量才是真正的難點。
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F(xiàn)在的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wěn)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等。
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透出的情感。體會描寫中準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層次。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nèi)容的趣味性。
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要靈活多樣
所謂“授人以漁”就是指教給學生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 讓學生多說、多讀、多寫
學生上語文課要進行四種實踐活動:聽、說、讀、寫。以此來增長學生的這四種能力。
2 繪圖
在講授景物描寫較多的文章或者實物類說明文時,可以適當?shù)匕才艑W生在課前就文章內(nèi)容描繪出圖畫。
3 表演
學生有強烈的表演欲,在課堂上讓他們各小組分工改變課文內(nèi)容,讓課文以劇本的形式出現(xiàn),由學生來分角色表演,不僅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文字,而且鞏固了課文內(nèi)容,加強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繹的文章體裁比較多,可以是戲劇,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小說。
4 辯論
學生之間互相辯論,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口才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邏輯能力,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辯論中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同時還可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
5 競爭
人在競爭時,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時的記憶最佳。在課堂上可以有目的地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個性,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學習激情,讓他們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參與競爭,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語文學習中的競爭,可以是學生個人之間,也可以是組與組之間。競爭的形式可以是課內(nèi)的,也可以是課外的,還可以是講課前5分鐘或講課后15分鐘。競爭的內(nèi)容也是多種多樣,背誦比賽、朗讀比賽、搶答比賽、演講比賽、口頭作文比賽,包括前面說到的辯論也是競爭的一種內(nèi)容。
6 角色換位
有時候也可以讓學生當一回老師。比如對于課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來完成。有些自讀課也可以讓學生試講,不過應選擇一些行文淺顯,結(jié)構(gòu)清晰的自讀課文。試講前,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參考資料,學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試講者自己備好課,寫出詳細的教案,教師再檢查,并幫助修正補充,然后由學生上講臺授課。講完后,組織全班學生從講課內(nèi)容和講課技巧兩方面進行評議。
豐富學習語文的方式
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氣,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漣漪,這是在學習語文;讓學生走進社區(qū),感受社區(qū)的變化,體驗社區(qū)人民的生活,這也是在學習語文;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同樣也是在學習語文。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都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閱讀品悟能力
明確閱讀的作用
要學生讀和學生要讀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還必須使學生明白閱讀的作用,體會到閱讀的益處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愿望,才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積極地主動地去閱讀。
(1)積累知識
司馬遷為編《資治通鑒》,“遍閱舊史,旁采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屈原的《天問》一口氣提出172個問題,天文地理,博物神話,無所不涉,顯示了作者的豐富學識。要使自己淵博富有,就要認真讀書,旁學雜收,廣取博覽。華羅庚曾說:“天才在于勤奮,讀書在于積累”。
當今時代,新興科學、邊緣學科不斷涌現(xiàn),知識不僅是學業(yè)的基礎,也是技能的催化劑,我們要吸收新概念、新知識,就要多讀書,廣納百家之言,加強知識儲備。
(2)豐富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習語言是我們的終身任務,具有較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尤為重要。詞匯豐富,進行口頭交流時能從容自若,善于表達,進行寫作時遣詞造句也就不會貧乏。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有文化的人都應該具備的,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著作是書面語言的寶庫,它們的語言準確、精煉、規(guī)范化,極富于表現(xiàn)力,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滋養(yǎng)。而多進行閱讀,可以豐富語言,積累詞匯。
(3)提高能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句話說明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多了,“厚積而薄發(fā)”,就能對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讀書能使人站得高,看得遠。思路開闊,寫文章就會得心應手;有遠見卓識,寫文章就能格調(diào)高,不至于出現(xiàn)陸游筆下的“恨渠生來不讀書,江山如此一句無”的情況。
指導閱讀的方法
“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顯得猶為重要。以下略舉幾種對高中學生切實可行的主要的閱讀方法:
1、積累性閱讀
主要是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范文閱讀和自己廣泛的課外閱讀來進行有效的積累。通過熟讀背誦,學生既進行字、詞、句、篇等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知識積累,又進行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語言知識和自然社會知識方面的積累。
2、理解性閱讀
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他們逐步在較全面、較深入理解字、詞、句、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這種閱讀水平的提高有一個由模仿到獨立、由單項到全面、由淺近到深刻的分析綜合的過程。
3、比較性閱讀
比較是辯證法中經(jīng)常運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較法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學法,即將兩種或多種材料對照閱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比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去鑒別、去欣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比較可以使學生將新舊識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正遷移。
4、擴展性閱讀
擴展性閱讀,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書)為閱讀基礎點,向有關方面擴展的閱讀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擴展閱讀訓練對于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啟迪思維,增強理解的深度與廣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擴展閱讀的關鍵是確定好閱讀基點與擴展方向。對于閱讀基點應以精讀為主,擴展性閱讀應根據(jù)閱讀的目的、層次、基礎等因素略讀為宜。這種擴展可以節(jié)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部)著作擴展;也可以某篇名作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 ;以某篇作品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以某一作品為基點,向同一文體的其他篇章擴展;以某作家作品為基點,向介紹這位作家的傳記或評述性文字擴展 ;以某篇作品的引文為基點,向引文的(出處)原作擴展 ;以作品的刪節(jié)稿或修改稿為基點,向原稿擴展等。
5、評價性閱讀
隨著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閱讀評價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和提高。閱讀只有發(fā)展到這個階段,才能圓滿地達到閱讀的目的。
強化獨立閱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題的能力,要設法為學生的生疑搭橋鋪路、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問”上去。
更新觀念,激活課堂
語言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是反饋信息的中間媒介,是溝通感情的橋梁。蘇霍母林斯基說過:“教師語言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因此,課堂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誘惑力。教師的語言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興奮劑”而不是“催眠曲”呢?應具有以下特點:
簡潔性:語言精煉,不講廢話。
條理性:邏輯嚴謹,條條是道。
形象性:富有變化,繪聲繪色。
趣味性:生動有趣,不忘幽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