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之后,曹丕在鄴城度了半年的蜜月,于建安十年(205年)四月被調往南皮駐守,此地是當年正月攻滅袁譚所得。進入南皮后,曹操馬不停蹄,又率軍開往幽州。到達南皮,曹丕才發(fā)現(xiàn),這里竟然聚集了一大批文壇精英,可謂群星燦爛。
后世評價漢末建安文學,三曹之外還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人皆文壇健將,一時之選,而且各有所長,用曹植的話形容就是“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見《與楊德祖書》)。而當時,除孔融身在許都,王粲遠在荊州外,其余五人皆云集南皮。原來,曹操平定冀州后,用郭嘉之謀,廣辟河北名士,這五人便剛剛被網(wǎng)羅到麾下,暫居南皮。
曹丕雖然自幼長于軍旅之中,但在父親的培養(yǎng)下,“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jīng)、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見《典論·自敘》)。他擅長散文寫作,詩賦更是“便娟婉約,能移人情”(見《古詩源》),劉勰甚至給了他“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見《文心雕龍》)的高度評價。更為難得的是,他還在《典論·論文》中對“文人相輕”的歪風邪氣很不以為然,同時認為建安七子便從不相輕,反而“以此相服”,互相推崇。如此雅好文學的曹丕見陳琳等五人皆在此地,怎能不傾情結交。于是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坐而論道、品鑒詩文,儼然將府邸變成文學沙龍。
時至仲夏某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曹丕心情大好,便邀請陳琳等五人去城外清河邊郊游,同行的還有曹丕密友吳質,以及曹休、曹真。此番南皮郊游給曹丕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以致十年后的建安二十年(215年),還在《與朝歌長吳質書》中飽含深情地回憶:“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誠不可忘。既妙思六經(jīng),逍遙百氏。彈棋閑設,終以六博。高談娛心,哀箏順耳。弛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當此之時,可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四美皆具,賢主、嘉賓這二難并至。諸公濯足清流之中,行吟芳草之間,漸去塵俗之心,徐收自然之氣,鼓琴而歌,設棋以博。行獵之余,為驅暑熱,口啖冰鎮(zhèn)瓜果,耳聞琴聲箏鳴,六經(jīng)百氏,高談闊論。字里行間,愉悅之情躍然紙上。
快樂的時光總是異常短暫,不知不覺,已經(jīng)入夜,可一行人仍不愿就此別過,于是轉場。然而,轉場之后體驗的并非白天那種愉悅,而是深深的哀傷。
曹丕接著回憶道:“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愴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常!足下之徒,咸以為然。今果分別,各在一方。元瑜長逝,化為異物。每一念至,何時可言?”
在那個寂靜的夜晚,“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曹丕當時便有“愴然傷懷”之感,覺得“斯樂難?!?。元瑜是阮瑀的字,曹丕作此文時,阮瑀已于三年前逝世。而眼下,不但其余同游者都“各在一方”,吳質作為身邊為數(shù)不多的智囊和密友,也被曹操外放為朝歌縣長,此文就是為送別吳質所作。加之在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的斗爭中處于劣勢,故而曹丕更是哀從中來,難以遏制。
《與朝歌長吳質書》之所以能成為傳世佳作,主要在于其中“樂往哀來”的情緒轉換,而這種“斯樂難常”的情緒并非偶發(fā),而是漢末魏晉這個大時代背景的映照。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變革時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各個方面都在經(jīng)歷轉折,這是繼先秦之后第二次社會形態(tài)變異所帶來的。這種變革在思想文化、社會心理方面自然有所表現(xiàn),那就是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兩漢經(jīng)學崩潰,代之而興的是士族地主階級的全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個過程開始于東漢末年,埋沒一百余年的《論衡》重新流行,仲長統(tǒng)、王符、徐干的現(xiàn)實政論,曹操、諸葛亮的法家觀念,劉邵編寫《人物志》,眾多佛經(jīng)被陸續(xù)翻譯,種種跡象都不同于兩漢,是一股新穎先進的思潮,被獨尊之后的儒家壓抑數(shù)百年的法、道、名諸家重新被社會探究。沒有過多正統(tǒng)束縛和皇權限制的情況下,當時的文化思想領域呈現(xiàn)自由而開放的狀態(tài),爭議辯論之風盛行。
正是在此基礎上,與頌功德、講實用的兩漢經(jīng)學、文藝相區(qū)別,一種真正思辨、理性的純哲學誕生了,一種真正抒情、感性的純文學誕生了,構成中國思想史上的一次飛躍。哲學上的何晏、王弼,文學上的三曹、建安七子,書法上的鐘繇、衛(wèi)覬、王羲之、王獻之,都是這次飛躍的體現(xiàn),也是在思想文化不同領域內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典型代表。
在文學方面,《古詩十九首》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開一代先聲,在對日常世事、人事、節(jié)令、名利、享樂等內容的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突出的是一種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基調。其中,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感慨,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的哀愁,有“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的求索,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的悲傷,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的焦灼,有“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的凄涼。被鐘嶸《詩品》推為“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這些古詩,與友情、離別、相思、懷鄉(xiāng)、行役、命運、勸慰、愿望、勉勵等糅合在一起,使這種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歡樂少有、悲傷長多的感喟愈顯沉郁悲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