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伙伴的提問——問在拍自然風光時,什么情況下“不需要帶天空”?
說實話,雖然喜歡拍風景,但從沒認真考慮過這問題,而且乍聽感覺不是啥難題,尤其拍自然風景時帶天空很正常,不帶也沒誰會特別在意。
但隨意翻了翻拍過的風光片,發(fā)現(xiàn)就是這個不被注意的問題,恰恰真的會影響拍攝效果。
就像經(jīng)常有伙伴會困惑——為啥同樣的風景,人家拍的像“風光大片”,自己拍的卻像“景區(qū)留念”?
如果咱拋去拍攝技巧、設備不談,就像上面兩張照片,單純看“帶不帶天空"或者“給天空多少畫面”這點區(qū)別來看看,究竟“有無天空”會有何影響?
▼ 舉例:小月拍“西江千戶苗寨”景觀
在山頂觀景平臺同一位置,拍攝同一片苗寨風景,小月根據(jù)當時的天空變化,嘗試了4種不同拍攝視角,其中包括“帶天空,不帶天空,帶少量天空以及天空作背景”,看看幾張的區(qū)別以及為啥這樣拍。
1-拍全景|留少量天空|防“過曝”
拍自然風景通常會拍張全景,而當時拍這張全景時,因為陣雨剛放晴,天空半陰半晴,云層上的太陽讓天空非常亮,但卻不能給山坡的苗寨太多光線,導致山坡過暗,天空過亮(見下圖)。
▼ 針對這刻場景,為了防止天空“過曝”,小月只保留了少量天空,將最亮位置排除畫面外,這樣就能讓地面苗寨畫面正常曝光,在保證清晰的同時,又不會讓天空位置過曝(見下圖)。
2-拍局部景 |留“一半天空”|加亮點
第二張雖然還是全景,但天空卻占比近一半,只因云層擋住太陽,散射光讓天空光線柔和,且投射一束很美的“耶穌光”正好照在山凹間一片綠地,和四周山坡的苗寨形成明暗對比(見下圖),很唯美。
雖然這張主體依然是“苗寨”,在保留大部分寨子的同時,也想讓天空中光束成為烘托畫面的亮點,所以選擇給天空一大半的畫面,讓苗寨感覺更壯觀。
3-局部特寫 |無天空
拍這第三張時,天空的烏云再次密布,基本成了陰天,沒啥特點。但同時發(fā)現(xiàn)山坡間升起了“水霧”感覺非?!跋蓺狻?。
既然天空沒亮點,霧氣又這么美,索性選擇不要天空,將鏡頭拉近拍攝局部畫面,突出霧氣朦朧的苗寨(見下圖)。
4-拍人物風景 |天空作背景
前3張不管帶不帶天空,都是以“苗寨”為主體,天空只作為陪襯或畫面亮點,而拍第4張時,天空和苗寨都成了“背景”,一群身著苗族服飾的游客成了主體(見下圖)。
因為他們的服飾很特別,又與后面的苗寨很“搭”,所以將人物與風景融合,拍了這兩張“風景人物”,不管此時的天空“美或丑”在這兩張畫面中只是一個背景。
以上這4組畫面,雖都是拍同一處自然風景,但針對“天空”畫面,小月分別選擇了保留或去除天空,也或者借助天空烘托畫面效果等,最終拍出了4種不同的感覺,由此可以看出“帶不帶天空”,的確影響畫面的整體感覺。
而究竟什么時候保留,什么時候去掉天空,其實沒有百分百的規(guī)則,完全是結合你拍攝時的天氣,周邊環(huán)境因素,想拍攝的主題等來決定。
如果能靈活掌握天空的“出鏡”時機,也是幫助我們拍美風景的技巧之一。
此外,小月還盤點了幾類適合“不帶天空”的畫面,但算不上啥規(guī)則,只是在拍攝風光時如果遇到類似的天氣,場景時,可以嘗試這樣拍攝。
拍風景時遇到“大逆光”,如果天空曝光正好,地面就發(fā)黑。對焦在地面,天空又太亮,怎么辦?
▼ 比如:逆光拍“天道”
因為是逆光拍攝,如果想讓“天道”和山體清晰,天空位置就會過亮,讓畫面局部過曝。
走近一些,去掉天空,只拍山體的局部,這樣即避免了山體過暗,也更突出“天道”,同時山頂位置恰好有一縷陽光透過樹林,也成為畫面小亮點。
拍自然風光時如果有天空入鏡,會讓畫面更有層次和空間感。但如果眼前的景色中除天空外的地面、水面等真的很美或有亮點,咱就沒必要把天空“硬塞”進來,要學會取舍。
尤其拍攝一些梯田、水面風景,或身處高山中無法拍遠山時,都可以嘗試舍去天空,拍局部。
外出旅游都喜歡大晴天,但趕上陰雨天也是常事,這種天氣拍風景時往往因為天空灰突突,讓拍出的畫面感覺“發(fā)舊”沒光彩。
▼ 比如:陰天公園拍荷花
天空灰暗,沒陽光,加上背景也很亂,讓本來很美的荷花池毫無美感。
▼ 去掉天空畫面,尋找水面中的亮點,小月拍了一組荷花圖。
雖然陰天沒光線,但太陽的“散射光”就像天然“柔光鏡”,很適合拍攝艷麗的色彩,能防止色彩溢出,在陰天拍風景時可以多利用這個優(yōu)勢。
總之,天空美不美就在那,而我們拍不拍是我們自己的判斷,除了天氣,光線,拍攝角度等因素外,還有哪些環(huán)境“不帶天空”更有趣?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