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例釋(一)
1、愛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長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誠 18、除 19、傳 20、辭 21、從 22、達 23、殆 24、迨 25、當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發(fā) 32、方 33、非 34、復 35、負 36、蓋 37、鼓 38、故 39、顧 40、固 41、歸 42、國 43、過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間 56、見 57、解 58、進 59、盡 60、就 61、舉 62、絕 63、堪 64、克 65、類 66、憐 67、臨 68、彌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內(nèi) 74、判 75、期 76、奇 77、遷 78、請 79、窮 80、求 81、去 82、勸 83、卻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勝 91、識 92、使 93、是 94、適 95、書 96、孰 97、屬 98、數(shù) 99、遂 100、率
101、說 102、私 103、素 104、湯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圖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惡 114、微 115、聞 116、相 117、謝 118、悉 119、信 120、興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許 126、陽 127、要 128、宜 129、遺 130、貽 131、易 132、陰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獄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質(zhì) 143、治 144、諸 145、賊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愛
(1)名詞。恩惠。(古之遺愛也《左傳》)
(2)動詞 ①加惠于人。(吳廣素愛人?!蛾惿媸兰摇罚?/font>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哆^秦論》)
②喜愛,愛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稁熣f》)
③吝惜,舍不得。(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
④憐惜。(愛其二毛<憐惜鬢發(fā)花白的老人>?!蹲髠鳌罚?br> (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br>⑤通"爰",隱蔽,躲藏。(愛而不見,搔首踟躇。《靜女》)
(3)形容詞。吝嗇。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洱R桓晉文之事》)
2、安
(1)形容詞。
①舒適,安適。(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論語·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穩(wěn)。(風雨不動安如山?!睹┪轂榍镲L所破歌》)
③安全。(謝莊遂安。《馮婉貞》)
④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都臼蠈⒎ヮ咊А罚?br>(2)動詞。 ①養(yǎng)生。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恫軇フ搼?zhàn)》)
②安置,安放。 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3)代詞。哪里,怎麼。 沛公安在。(《鴻門宴》)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3、被
(1)名詞。被子。 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楊修之死》)
(2)動詞。 ①覆蓋。 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②遭受,遇到。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論積貯疏》)
③施加,施及。 去亂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茍》)
(3)介詞。表示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4)pī ,通"披",動詞。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②披散,披著。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4、倍
(1)動詞 ①加倍。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傷……一人倍之,傷膚。(《獄中雜記》)
②增加。 焉用亡鄰以倍鄭。(《燭之武退秦師》)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陰侯列傳》)
④通"背",違背。 倍道而行,則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論》)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2)量詞。照原數(shù)加一次。 然言其戶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詞。越發(fā),更加,。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
(1)名詞。①草木的根。 芙蕖與草木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芙蕖》)
②草木的干莖。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種樹郭橐駝傳》)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傳》)
然墨之道,兼愛為本。(《中山狼傳》)
④本業(yè),指農(nóng)桑。強本而節(jié)用。(《天論》)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論積貯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別具本章。(《獄中雜記》)
(2)量詞。①草木花卉一株稱一本。新松郁郁三千本。(陸游詩)
②書籍一冊稱一本。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3)動詞。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
(4)形容詞。原來的。 劉媼本姓實存。(《漢書》)
(5)副詞。本來,原來。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劉敬亭傳》)
(6)復合詞。本心:指心的自然狀態(tài),本性(即所謂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此其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7)介詞。本著,根據(jù)。 本之《書》以求其質(zhì)。(《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6、鄙
(1)名詞。邊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動詞。 ①以……為邊界(邊邑)。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②動詞。輕視,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