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郡王李元諒塑像
中唐名將李元諒,祖籍安息(今伊朗),本姓安。因幼時為宦官駱奉先收為養(yǎng)子,改姓駱,名元光。
駱元光的養(yǎng)父駱奉先,常年伴隨唐代宗左右,曾多次伴君出征,官至右驍衛(wèi)大將軍,深得李豫信任。
這種長期出入軍營的經(jīng)歷,無疑是駱元光的行伍生涯是種助力。
駱元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唐朝內(nèi)府樂宮站崗放哨。
雖然唐史記載他長得很帥(“美須髯”),但入宮為侍是眾多世家子弟趨之若鶩的美差,如果沒有養(yǎng)父幫忙運作,估計還真輪不到他。
上元元年(760年),鎮(zhèn)國軍(治華州,今陜西華縣)節(jié)度使李懷讓上奏朝廷,點名道姓的請求任命駱元光為鎮(zhèn)國軍副節(jié)度使。
一個29歲的青年,突然被提拔至副節(jié)度使,肯定不是因為胡子長得好看。
但頂著父蔭為官的駱元光,在鎮(zhèn)國軍干的極為出色。他治軍嚴謹,毫不畏懼的下重手打擊兵痞,讓安史之亂后已呈現(xiàn)尾大不掉的軍鎮(zhèn)士卒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稍有違反軍規(guī)將令。
此后十余年,駱元光治下的鎮(zhèn)國軍,連續(xù)不斷打擊周邊匪幫,華州附近成了一處難得的“桃源”。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風從西來!
八月,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率軍三萬圍攻襄城(河南許昌襄城縣)。九月,唐德宗為解襄城之圍,令涇州諸道兵馬援救襄城。十月,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長安。
三年前,涇州(甘肅涇川縣)士卒就曾因地貧民敝,難以養(yǎng)家,差點釀成嘩變。
這次士卒們離開涇州東去河南平叛,多數(shù)將士都帶著家眷,希望離開涇州邊境,在長安得了朝廷賞賜,好在中原安家。
結果兵過長安,朝廷沒有一點反應,怨憤之氣再度彌漫。
京兆尹王翃奉命犒賞軍隊,卻只準備了粗茶淡飯,涇原軍士大怒,具言:“我們將戰(zhàn)死沙場,食且不飽,怎能拒敵!聽說京城中瓊林、大盈二庫(天子私庫),金帛盈溢,不如入內(nèi)取之?!?/strong>
涇州士卒們互相串聯(lián)披甲張旗,鼓噪著返回長安,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彈壓不住,被士卒用長戈架了出去。
亂軍沖入城內(nèi)大呼:“百姓不要怕!我們不奪你們商貨,只搶天子私財!”(“不奪汝商戶僦質(zhì)矣!不稅汝間架、除陌矣!”)
早就被宰相盧杞“間架稅”(房產(chǎn)稅)、“除陌稅”(商品交易稅),折騰的民怨沸騰長安百姓,瞬間與亂軍達成了默契。
長安城內(nèi)出現(xiàn)了一幕奇景,亂軍在前鼓噪而行,數(shù)以萬計的長安百民夾道而觀,涇州軍變成了一場市民狂歡的花車游行。
德宗在皇宮中彷徨無計,傳令禁軍前來護衛(wèi),結果“上召禁兵以御賊,竟無一人至者”。
見勢不妙的德宗只得帶著太子、貴妃和一百多太監(jiān)倉皇逃出長安,直奔奉天(今陜西乾縣),成了唐朝歷史上第三位出奔的皇帝。
有關時任宰相盧杞的征稅折騰,詳見拙作《唐朝名臣名將系列(六)——長得難看,心眼還壞,連皇帝都坑》
涇州亂軍沖入含元殿,在皇宮中大肆劫掠。等搶劫完畢后,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搶了皇帝老兒,以后怎么辦?
幾個領頭的一商量,干脆在叛亂的大道上繼續(xù)干下去吧!
他們找到曾經(jīng)的老首長,隴右節(jié)度使、鳳翔節(jié)度使朱泚(cǐ),七手八腳的把他扶上寶座。
朱泚也有點懵了,本來他因為兄弟朱滔作亂,被圈在家里“賦閑”,說不定哪天德宗不高興,腦袋就要搬家。
哪成想時來運轉(zhuǎn),居然有機會面南背北、稱孤道寡了!
這時,涇原節(jié)度使姚令言也想開了,反正也這樣了,不如跟著朱泚干,也嘗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滋味。
二人一拍即合,馬上組建小朝廷。
建中四年(783)十月八日,朱泚從白華殿入宣政殿,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次年正月,又改國號為漢,改元天皇。
朱泚為絕眾人歸唐之望,盡殺在京城未及逃脫的郡王、王子、王孫共七十七人。
就在朱泚登基的同時,德宗最信任的宰相盧杞,還大言不慚的聲言:“朱泚忠貞,群臣莫及,我以全家百口性命,保其不反”,“待收攏亂軍之后,必來迎天子歸朝”。
搞笑的是,唐德宗居然還“亦以為然”。
十月十號,也就是三天后,朱泚果然來了,不過不是來迎請德宗歸朝的,而是駕著天子車仗,揮舞著雪亮的片刀,來要德宗小命的。
所幸,中唐名將渾瑊、韓游瑰已帶兵趕到,朱泚兵圍奉天后,雙方展開了長達一月有余的城垣攻防戰(zhàn)。
神策軍李晟自定州(今屬河北正定)發(fā)兵回援,晝夜兼程,進至東渭橋(今陜西高陵縣南),所部四千人擴大到萬余人;
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率兵5萬自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進駐蒲城(今陜西蒲城縣);
神策兵馬使尚可孤率3000人自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進至七盤山(今藍田南),擊敗朱泚軍,收復藍田;
河東節(jié)度使馬燧派5000兵進至中渭橋(今咸陽東)。
各地勤王軍隊位置圖
駱元光也準備起兵勤王,但他面前還有兩道坎要過。
第一道坎是,當時唐朝內(nèi)有藩鎮(zhèn)割據(jù),外有吐蕃壓境,財力極為困窘。駐兵昭應(今陜西臨潼)的駱元光,根本得不到多少軍餉支持,百姓響應勤王號召倒是很踴躍,幾天之內(nèi)便有近萬人報名。
但軍事裝備嚴重不足,駱元光無奈之下,只能讓募兵身上綁著毛氈作鎧甲,削蒿桿作為箭矢。
另一道坎是,朱泚為阻擋各地勤王軍隊入關中,也派手下大將何望之率輕騎奔襲華州,華州刺史董晉棄城逃跑。
何望之聚集人馬截斷了華州以東的道路,準備負隅頑抗。但被駱元光率領的軍隊一擊而潰,收復了華州。
駱元光身先士卒,帶領將士連續(xù)重挫城外叛軍。當叛軍收縮在城內(nèi)防守時,李晟敏銳的發(fā)現(xiàn)了皇苑圍墻是個薄弱點,他聯(lián)合駱元光的士兵挖垮了圍墻攻入皇苑。
唐軍旗幟在皇宮內(nèi)飄揚,叛軍頓時軍心動搖,四散潰逃。
朱泚見勢不妙,向隴山方向逃竄,意圖投奔吐蕃,但沿途州府均拒不開門。朱泚逃至彭原(今甘肅寧縣西北)時,被部下殺死,傳首長安。
駱元光認為收復長安的首功應為李晟,便很謙讓的帶兵退出,在近郊扎營。
德宗回長安后,論功行賞,駱元光加授檢校尚書左仆射,獲賜實封食邑五百戶、甲等家宅及歌伎舞女,朝廷還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六品官。
這時反叛的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成了一下個難啃的骨頭,駱元光和另一個中唐名將渾瑊奉命討伐。
但兩軍在同州(今陜西大荔)幾番大戰(zhàn),唐軍不但未能得手,反倒受了不少損失。
鎮(zhèn)守同州的徐庭光是李懷光賬下一員驍將,他非常看不起身為胡人的駱元光。不但在陣前辱罵駱元光,還命手下扮演胡人侮辱駱元光的祖先。
駱元光氣的牙根癢癢,但戰(zhàn)場上始終占不得便宜,對他也無可奈何。
戰(zhàn)局的僵持,唐庭上下非常惱火。德宗決定集合渾瑊、馬燧、駱元光、唐朝臣、韓游瑰五路節(jié)度使,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拔掉李懷光這顆釘子。
當駱元光派人帶著圣旨要求徐庭光投降時,徐庭光又倨傲的表示:“我只向漢族將領投降!”
果然,當馬燧率部抵達后,他立刻便投降了馬燧。
心中憤恨不已的駱元光對韓游瑰說:“徐庭光辱罵我的祖先,今天我要殺他,你幫助我嗎?”(“庭光辱吾祖考,吾欲殺之,馬公必怒,公能救其死乎!”)
韓游瑰沉吟的半晌,點了點頭。
不久,已經(jīng)投降的徐庭光在路上遇到了駱元光。駱元光用馬鞭指著他痛罵一番,命親隨當場將其砍成碎塊。(“碎斬之”)
殺掉徐庭光后,駱元光親自到馬燧營中致歉,表示愿意接受軍法處置。
馬燧聽后大怒道:“庭光已降,受朝廷官爵,公不告輒殺之,是無統(tǒng)帥也!”,便要殺駱元光抵命。
一旁的韓游瑰說道:“他殺一降將,你便如此憤怒,你殺一節(jié)度,天子怎么想?”(““元光殺裨將,公猶怒如此。公殺節(jié)度使,天子其謂何!”)
馬燧默然無語。
這時,駱元光深施一禮說道:“末將愿以一百萬錢勞軍,請大人寬??!”
河中節(jié)度使渾瑊聽說此事,也急匆匆趕來,見到此景便一起為駱元光求情。
馬燧不好連薄眾人面子,只能放了駱元光。
河中節(jié)度使渾瑊肯定不會想到,這次捎帶手求情,救了自己的性命。
貞元二年(786年)八月,時任吐蕃大相尚結贊,大舉進攻涇(今甘肅涇川)、隴(今陜西隴縣)、邠(今陜西彬縣)、寧(今甘肅寧縣)等州,“掠人畜,割禾稼,西境騷然?!?/strong>
德宗命渾瑊率兵萬人、駱元光率兵八千人,屯兵咸陽進行防御。
當吐蕃軍隊兵鋒直指西京鳳翔時,李晟結結實實的給尚結贊上了一課。
他命手下驍將王佖汧陽城(今陜西千陽縣)附近設伏截擊,并對王佖說:“汧陽重地,為吐蕃必經(jīng)之路,俟吐蕃前軍已過,見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軍,擊之,必大捷?!?/strong>
王佖依計而行,特意準備了神箭手,專門點殺吐蕃軍中穿豹皮的主將。唐軍四面圍功,殺得尚結贊幾乎送命。
吃了這個爆虧,尚結贊算是認識到中唐幾位名將不好對付,他對部將說:“唐之良將,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去之?!?/strong>
汧陽城、鳳翔、關中位置關系
尚結贊首先以歸還鹽(陜西定邊)、夏(今陜西靖邊縣)二州為誘餌,請求與唐會盟。
深諳邊事的李晟察覺到尚結贊居心不良,上書堅決反對:“戎狄無信,不如擊之”。
但一心想收回鹽、夏二州的德宗,居然對李晟產(chǎn)生了猜忌,將他召回長安,封為太尉、中書令,變相奪了軍事指揮權。
另一個功勛卓著的名將韓游瑰,也站出來反對。他在表奏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吐蕃弱則求盟,強則入寇,今深入塞內(nèi)而求盟,此必詐也!”
心神不寧的李適,開始有點猶豫了。
這時,尚結贊連環(huán)計的第二步開始發(fā)動。
他早就通過細作探知,名將馬燧雖然很能打,但卻有個致命的性格弱點——愛財!
于是,尚結贊派人帶厚禮去見馬燧,請他在朝中斡旋。
馬燧收下禮物后,親自來到長安,表示對會盟的支持。這堅定了德宗舉行會盟的決心。
由于之前唐朝曾有被盟攻殺的案底(詳見拙作《帝國的詭詐——崔希逸背盟攻殺、尚結贊平?jīng)鼋倜恕罚?/strong>,尚結贊提出會盟要選他認可的忠信之人,并給出了三個人選——渾瑊(定遠城天德軍節(jié)度)、杜希全(靈州節(jié)度使)、李觀(涇原節(jié)度使)。
從三人的職務便可看出,全都是邊關重鎮(zhèn)的軍事統(tǒng)帥。尚結贊的心思是,在會盟儀式上,把三人一勺都燴了。
好在唐庭也不傻,只排了渾瑊參與會盟。
五月,渾瑊自咸陽入朝,擔任平?jīng)鰰耸?。即將出發(fā)前,李晟又提醒他,此次吐蕃的會盟請求詭異,望他在平?jīng)鲂⌒慕鋫洹?/p>
但這種好意提醒,卻成了政敵宰相張延賞攻擊李晟的理由。
德宗特意召渾瑊前來,命他“切記推誠待虜,勿自為猜貳,以阻虜情”,這令渾瑊左右為難。
好在,李晟的提醒也不是全無作用。
德宗還是安排,駱元光屯兵于潘原(今甘肅平?jīng)鰱|)、韓游瑰屯于洛口(今寧夏固原西南),作為渾瑊會盟期間的后援。
潘原、洛口與平?jīng)龅奈恢藐P系
渾瑊拿出德宗的召命給駱元光看,讓他留駐于潘原。但駱元光堅決不從,他對渾瑊說:“潘原距盟所且七十里,公有急,元光何從知之!請與公俱”。
在駱元光堅持下,二人連兵而進,抵達距離會盟地點三十里處扎營。
為避嫌疑渾瑊在前,駱元光營帳在后,成掎角之勢。
本就對會盟存有希望的渾瑊對扎營并未在意,而駱元光則嚴令士卒,深溝固壘嚴密防守。
同時,駱元光以一支游騎埋伏在營地西側(cè)溝谷中,另一個奉命參與防御的名將韓游瑰,也感覺洛口太遠,派了五百精銳騎兵埋伏在另一側(cè),并事先約定:“若有變,則汝曹西趣柏泉以分其勢”。
渾瑊看到這種小心翼翼的防守態(tài)勢,心里還有點訕笑二人太過謹慎,但正是這次抗命的軍事調(diào)整,救了他的老命!
李元諒碑文
等到唐朝會盟使到達盟誓臺,尚結贊馬上發(fā)動了襲擊,吐蕃軍隊伏兵四起,都監(jiān)宋奉朝被殺,副使崔漢衡被俘。
渾瑊不愧為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見勢不妙抓過一匹無鞍戰(zhàn)馬,向來路狂奔而去。
吐蕃騎兵在后銜尾急追,渾瑊狂奔到自己的營帳,發(fā)現(xiàn)早已空無一人。只得穿營而過奔向駱營。
吐蕃騎兵眼看就要追上,這時駱元光營中飛起一片箭雨,最前排的吐蕃騎兵紛紛墜馬。
埋伏在山谷中的唐軍騎兵乘勢沖出,殺了吐蕃一個措手不及。吐蕃將領一看唐軍早有防備,只得悻悻而去。
尚結贊的平?jīng)鼋倜?,唐軍?00余人,被俘1000余人,包括副使崔漢衡在內(nèi),60余名唐官被扣。只有渾瑊在駱元光的援救下,逃出生天。
平?jīng)鼋倜藢μ妻饨魂P系是一次重創(chuàng),尚結贊雖成功離間了德宗與李晟、馬燧的關系,二人之后也確實再無領兵之事。但渾瑊逃脫,駱元光、韓游瑰嚴防死守,也讓他趁亂攻入關中的計劃破滅。
渾瑊回朝后,盛贊駱元光有大將之風,德宗賞賜他好馬十匹,金銀器、錦彩等甚厚,并賜姓李氏,改名元諒。
錦屏山上崇信城城墻遺址
貞元四年(788年)正月,李元諒被任命為隴右節(jié)度使、臨洮軍使,移鎮(zhèn)良原(今甘肅崇信縣)。
他達到后,并不滿足于消極防御,而是憑借地形不斷向外擠壓。
貞元五年,他憑借錦屏山三面環(huán)溝,又有汭河為屏障特點,筑崇信城置軍防守。
儀州、崇信城、涇州位置關系
崇信城建好后,吐蕃多次試圖攻打,都被李元諒率部擊退。
從此,吐蕃取道儀州(甘肅華亭縣)進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側(cè)翼的道路斷絕。
李元諒在做好防御之余,還在汭河兩岸廣開屯田,興修水利,把崇信城周圍幾十里荒蕪的土地全變成了肥沃的良田。
不僅解決了大量駐軍的口糧,還讓凋敝的邊境區(qū)農(nóng)業(yè)得以恢復。對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昌(劉昌)、元諒,皆帥卒力田,數(shù)年,軍食充羨,涇、隴稍安。”
崇信城城垣遺址
貞元九年(793年)十一月十五日,安息老帥哥李元諒病逝于崇信城,享年六十二歲。德宗輟朝三日以示哀悼,追贈司空,謚“莊威”。
現(xiàn)在,崇信縣錦屏鎮(zhèn)梁坡村西北,還有唐武康郡王李元諒的陵墓留存。200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保單位。
華州百姓紀念李元諒的碑,則立于陜西省華縣,碑高4.45米,寬1.57米,厚0.41米,碑頭六螭首,碑側(cè)雕刻蔓草花紋,碑文共計2000余字,為陜西東部唯一大型唐代碑石。
崇信縣城西北角還有一口“康王井”,傳說當時城內(nèi)井水苦澀,李元諒親自到城外勘察,挖掘了這口水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