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已知的中國典籍中查無此字。廣東省梅縣程江鎮(zhèn)萬秋樓內(nèi)的客家諺語書法中卻有這個字。可見是一個方言字。
,據(jù)《葉典》,是客家方言字。《日本大玉篇》音犉。讀音與網(wǎng)傳讀音[zib]明顯不同。同樣見于廣東省梅縣程江鎮(zhèn)萬秋樓內(nèi)的客家諺語書法。
《葉典》
《日本大玉篇》
《龍龕手鑒》
《康熙字典》
《許欽文小說集·鼻涕阿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十五音》
查到這,是不是大跌眼鏡?連最基本的讀音都對不上,更別說意思了!不知這位網(wǎng)友是從哪本古書查的讀音。希望告知!我們好來膜拜一下。
那么,排除掉這些“看著充滿趣味”的但無用的疊字,[ib4 zib4]、[gi1 ga1]、[cih8 coh8]這些字應(yīng)該怎么寫呢?會不會是“有音無字”呢?也不一定!
[ib4 zib4]寫做:浥濕。潮濕之意。
浥,《康熙字典》音邑。與潮音ib4剛好對上。意思也是濕潤。
濕,《廣韻》失入切。書母。書母發(fā)z-,所以濕可讀:zib4。
zib4也有人記做:潗。讀音合,意思為泉出。意思不符合。
[gi1ga1]是象聲詞,象聲詞沒有嚴(yán)格的用字要求,可記做:嘰嘎。也可記做:嘰咬。
嘰,鳥叫聲。
咬,《廣韻》:古肴切,平聲。鳥聲。肴韻白讀:-a,如:膠ga1,教ga3,鮫ga1。所以,咬可讀ga1。
dim6、丼(dom6)、lom6,這三個,是擬聲詞,石子投進(jìn)井里所發(fā)出來的聲音。擬聲詞沒有嚴(yán)格的用字要求,其實寫“叮咚隆”即可,或者“嘀咚隆”。但《潮州音字典》記[dom6]為丼,在《康熙字典》也查得到。那就放過你吧,可是dim6(點在上的“井”)、lom6(點在下的“井”)這兩個沒有典籍收錄,應(yīng)該是根據(jù)“丼”字意淫出來的。
[cih8 coh8],《潮州音字典》記做:彳亍。彳亍乃替字,本字未考明。
綜上得到正字版如下:
一春浥濕花不開,
浥濕[ib4 zib4]|嘰咬[gi1 ga1]|嘀丼隆[dim6 dom6 lom6]|彳?。踓ih8 coh8]
很顯然,這蹩腳詩失去奇形怪狀的文字,它什么都不是。
臺灣還有另一個版本,有人編成了歌曲《數(shù)十文》
可以看出,都是差不多的形式,和一樣的怪字,而發(fā)音卻大有不同。當(dāng)我們把這些字發(fā)給研究客家話的嚴(yán)修鴻教授看時,他也是表示:這些東西都是獵奇的,沒什么意思,不要去計較,不要當(dāng)真!
我們要知道,這些只是文字游戲。我們正經(jīng)學(xué)習(xí)漢字的人,要不客氣地說一句:邪門歪道,侮辱漢字。
我不知這些所謂的詩原作者誰,我猜他也是受到一些怪字的積累,然后突發(fā)奇想地寫成所謂的詩。后來者相互抄來抄去就,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了?
也不知怪字的臆造者誰,我猜他讀過兩年書識得幾個字,再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開始臆造漢字。后來者相互抄來抄去就,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了?
都過于想當(dāng)然。
最后,一代人坑一代人。
更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信以為真、推波助瀾,將其視為圭臬說什么寶貴的文化,要傳承什么鬼的,我們咸古的小伙伴們就坐不住了——快停止這些弟弟行為,無知不值得炫耀。
作者:詹韓逸、科蚪、小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