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史簡編
潮州八賢指唐代的趙德和宋代的許申、林巽、盧侗、吳復古、劉允、張夔、王大寶7人。1200年,潮州知州沈杞認為這8人的“道義文章,青史中罕見”,就在西湖山頂,為他們建了“八賢祠”,把他們樹立為榜樣,用來振風俗,興教化。
八賢榜樣的力量,就在“道義文章”這四個字中。許申、王大寶的孤忠,張夔、林巽的廉正,盧侗的事親至孝,劉允的懇誠愛民,都足以成為儒家“道義”的表率。而像王大寶博通經(jīng)旨,林巽精研《易》學,許申獻賦頌御試第一,盧侗議新法有國士風,則“文章”的出眾,也可以做后學的楷模。
吳復古在“八賢”中是一位很特別的人物。沈杞應該是和蘇東坡一樣,將他看作超脫流俗的“有道之士”。把吳復古樹立為文化精英和學習榜樣中的一員,顯示出宋代潮州人文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和多元追求。
從韓愈的膜拜到朱學的流播
宋代,韓愈受到士大夫們普遍推尊。古文家和道學家從各自不同角度繼承、紹述韓愈,從而匯成全國性的韓學思潮。潮汕的韓學更多本地特色,通過來自尊韓風氣最濃重的蜀、閩兩地官師們的推廣,而有各種樹立韓愈榜樣的設施的營造。其中最重要的,是韓文公祠和韓山書院的興建。
宋代潮州的尊韓活動是從四川人陳堯佐開始的。999年(咸平二年),陳堯佐出任潮州通判,修筑了潮州第一座文公祠,又撰寫《招韓文公文》。他最欣賞韓愈宣揚王化的做法,繪鱷魚圖并配上《鱷魚圖贊》;效仿韓愈驅(qū)鱷,作了《戮鱷魚文》,號令轄內(nèi)子民,接受帝國的統(tǒng)治和教化。陳堯佐的舉措影響深遠,可以說,是他啟發(fā)了潮汕人對韓愈的崇拜。
1090年(元符二年),王滌把韓文公祠遷到子城南面七里外,并請?zhí)K東坡撰寫碑文。蘇東坡用“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兩句話,概括了韓愈的歷史地位。這篇碑記,成為天下人傳誦的名篇。1189年(淳熙十六年),丁允元又把韓文公祠移到潮州城東的韓山上。這座祠堂,一直沿延到今天。
經(jīng)過官師們的不斷推崇,韓愈成了潮人頂禮膜拜的神靈。韓木預卜科期的觀念,正是由這膜拜之心而起。
潮本韓愈文集的刊刻,是潮汕的韓學值得關(guān)注的一件事。1107年(大觀元年)前后,劉允用韓文公祠的香火錢,在潮州刊印了韓愈文集。南宋,官衙又刊刻了《大字韓文公集并考異》和《中字韓文公集》。
1243年(淳佑三年),鄭良臣在子城南七里韓祠故址創(chuàng)建韓山書院。書院被納入官學的體系。閩籍的官師中,有不少朱熹的門人,他們努力使書院成為朱子學說的傳播基地。韓學與理學、特別是與朱學的結(jié)合,讓潮州的學術(shù)文化面貌更為多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