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窰天青釉洗,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成交價294,287,500港幣
最近的瓷器界又有一個大新聞,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筆洗,在香港蘇富比被拍出2.9億港幣的天價,刷新了汝窯瓷的世界拍賣記錄!
北宋汝窰天青釉洗 局部
汝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北宋晚期,是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汝瓷以名貴瑪瑙做釉,釉面柔和如玉,淡淡的青色十分雅致含蓄,表面有魚鱗、蟬翼般的細小開片。
歷史上的汝窯燒造時間極短,學界普遍認為只有二十年左右,大約為北宋哲宗(1086-1100在位)至徽宗二朝之內(nèi)。因燒造時間短,數(shù)量少,在南宋時就有“近尤難得”的說法。
汝窯 青瓷蓮花式溫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nèi)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如今世有“名瓷之首,汝窯為魁”的說法。
現(xiàn)在全世界存世汝窯瓷器不足百件,大多珍藏于兩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倫敦大維德基金會等機構。私人珍藏僅有4件,可見其稀缺!拍出2.9億的天價便不足為奇。
汝窯圓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是瓷器的發(fā)源地,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xiàn)了早期的原始瓷。30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涌現(xiàn)出五彩斑斕、工藝絕倫的精美瓷器制品。
由于燒造難度、藝術價值、數(shù)量等復雜的原因,“差別對待”在所難免。在世人眼中,不同朝代、不同品種的瓷器,有著不一的價值。為了方便表述,萃花姑且稱之為瓷器鄙視鏈吧。
許多瓷器雖然產(chǎn)生于同一個時期,然而在它們還是團泥巴的時候,不同的“出身”已經(jīng)早早決定了它們的等級。
宋代五大名窯中,汝窯就是那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近十年來國內(nèi)外大型古陶瓷拍賣會上,一件汝窯的碗成交價都在幾千萬上下。
汝窯葵花洗,2012年香港蘇富比,成交價2.0786億港幣
自從2012年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億港元成交后,時有汝窯瓷以過億天價成交,且市場價格整體一路走高。
但在五大名窯中,卻還有一個拍賣價遠在汝窯之上的存在——定窯。
定窯美人枕,中國舍得拍賣(澳門),成交價3.9555億港幣
定窯以燒造白瓷著稱,原為民窯,北宋后期一度逆襲,燒造宮廷用瓷。定窯瓷枕、印花器均是傳世稀少的精品,極少在公開市場上露面。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 2015年4月7日 香港蘇富比,成交價1.1388億港幣
官窯和汝窯一樣專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的宮廷御瓷,權臣貴胄也只能望瓷興嘆,可見而不可及。由于存世稀缺,官窯也拍出過上億的高價。
哥窯和鈞窯在拍賣價格上沒法與汝、定、官叫板。
鈞窰月白釉紫斑折沿盤,2017年10月3日香港蘇富比,成交價514萬港幣
鈞窯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由于燒造時間長久,產(chǎn)品存世量巨大,在高端古瓷市場上較為常見,價格在幾百萬~幾千萬人民幣不等。
哥窯葵口盤,2015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流拍
哥窯是最委屈的寶寶,肩負身世懸案,流傳于世的“哥窯”經(jīng)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征不符,因此收藏、拍賣對哥窯的態(tài)度多比較謹慎。
如果要從歷代所有瓷器中選一種最能代表中國的瓷器,那么無疑是青花瓷。明清之際青花瓷已經(jīng)廣銷到歐洲,連西方油畫里也“亂入”青花瓷的身影。
《靜物:桌上的盛宴及萬歷青花盤》雅各布·凡·霍斯登克(1582-1647年)
然而同屬青花瓷,模樣也長得差不多,由于“出生”的時間不同,價值也各有高低。
元代是青花瓷的成熟期,為此后青花瓷的繁榮發(fā)展的奠定了基礎,由于存世稀少,極具藝術價值,使用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等原因,元青花理所當然地站在了青花瓷的頂端,成交價上億者屢見不鮮。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2005年7月12日英國佳士得,成交價1568.8萬英鎊
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2.3億元人民幣的高價,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成交價的世界紀錄。
元 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2011年澳門中信拍賣中,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成交價高達8億4千萬港幣。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于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系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外界流傳有“十億不賣”的說法,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fā)展的一個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稱,最近幾年拍賣成交價過億也不再是新鮮事。
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2017年4月日香港蘇富比,成交價2.29億港幣
明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扁壺2011年北京盈時秋拍 1億2190萬元
元、明兩代珠玉在前,清代青花的偶像包袱非常重,難以再推陳出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發(fā)展,青花瓷逐漸走向衰退。
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應龍紋梅瓶,2012年北京盈時秋拍,成交價9775萬
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余”轉(zhuǎn)心瓶 2010年11月12日,英國bainbridges,成交價5.54億人民幣(雖然被吐槽農(nóng)家樂審美,但人家照樣是天價╮(╯▽╰)╭
說到地域鄙視,國內(nèi)的窯廠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說辭明掐暗斗,萃花也不敢引戰(zhàn),咱們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說一說瓷器界的小朋友——歐洲瓷器。
美第奇家族在1575-1587年制作的瓷器,從圖中可以看出,他們主要是仿造青花瓷的式樣,但是質(zhì)量并不佳。
自從中國瓷器傳入歐洲,這種物美價高的神器讓人垂涎三尺,大大小小的作坊開始了“山寨”之路,開啟了偉大的制瓷事業(yè)。如今的一些奢侈品牌,邁森、代爾夫特、韋奇伍德等,紛紛以仿制起家。
對當時的外國人來說,中國瓷器太難入手,歐洲本土瓷器就成了大家的主要目標。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收藏了數(shù)千件邁森瓷器,如今總價值已高達數(shù)千萬歐元。
瓷塑白鷺(1730 年前后),2005 年佳士得,成交價560萬歐元
橡樹鳥與松鼠一對(約1740-45年出品),2011年12月蘇富比倫敦,成交價 2.5萬英鎊
茶具(約1725年出品),2013年4月蘇富比倫敦,成交價2500英鎊
駿馬(約1750年出品),2015年4月蘇富比倫敦,成交價 112500英鎊
歐洲瓷器與中國瓷器是兩套不同的審美,看多了中國瓷器,會覺得歐洲瓷器比較小打小鬧,價格也遠低于中國瓷器,但對于收藏家來說,它們的升值潛力不亞于古董和名畫。
此外瓷器圈一直存在著眾所周知的顏值鄙視鏈,畢竟瓷器不易保存,流傳千年下來,出現(xiàn)殘缺、裂紋都是平常事,極大地影響著瓷器的價值。
據(jù)說2.9億的汝窯之所以流入拍賣市場,就是原收藏者被拍賣行游說后,認為臺灣常有地震,不易保存瓷器,才決定割愛。
動輒上億的高端瓷器,對大多數(shù)人收藏愛好者來說都太遙遠,難以操作。那么來看看“屌絲逆襲”的民國瓷器吧。
2011年3月23日紐約蘇富比拍場,兩件民國瓷器先后創(chuàng)下記錄:
假裝此處有圖
民國粉彩庭院山石花卉紋長頸瓶估6000至8000美元,拍至131.4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63.63萬元)
“類屬民國”的藍描金開光粉彩花卉紋雙耳瓶估800至1200美元,現(xiàn)場拍至1800.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809億元)
后者的品相甚至算不上完整,瓶身與底足有斷開又粘合上的痕跡,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損。然而成交價竟然直接在估價后面加了4個0!
由此可見,民國瓷升值空間巨大,適合普通藏家進行收藏投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