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只有一個親生兒子,就是46歲時生的諸葛瞻。 諸葛瞻倒是遺傳了一部分諸葛亮的優(yōu)秀基因,至少人家從小就很聰明。
據(jù)諸葛亮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信里說:
“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blockquote>估計這個諸葛瞻也是個小神童,能得到諸葛亮這樣的夸獎,自然有過人之處。
可是諸葛亮在欣喜之余,也流露了很大的擔(dān)心,就是擔(dān)心這孩子太聰明了,這么早就鋒芒畢露,以后難以成長為國家棟梁。
諸葛瞻精通琴棋書畫,在蜀漢粉絲眾多。他十歲時畫的一幅畫,就能夠換兩頭牛。
由于父親的光環(huán)實在是太耀眼了,諸葛瞻的成長之路是一帆風(fēng)順。
蜀漢延熙七年,也就是諸葛亮死后十年,十七歲的諸葛瞻被劉禪破格提撥為羽林中郎將,進(jìn)入高級干部行列。
景耀三年,二十七歲的諸葛瞻擔(dān)任尚書仆射,軍師將軍。和他的父親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要知道,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才剛出山輔佐劉備。而二十七歲的諸葛瞻已成為蜀漢權(quán)力中心的那個人。
最要命的是,因為人們愛戴諸葛亮,所以把復(fù)興漢室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諸葛瞻身上。
不管他有沒有那個能力。 諸葛瞻不管做什么,下面都是一片叫好聲。沒有人會反對他,也沒有人敢反對他,每個人都不想被唾沫淹死。
諸葛瞻其實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多少教導(dǎo),畢竟父親死時他才七歲。
諸葛亮平生所學(xué),傳人是姜維,并不是兒子諸葛瞻。 一個人的人生太過平坦,不一定是好事。
到達(dá)權(quán)力頂峰的諸葛瞻,在蜀漢只有一個對手,就是掌握軍權(quán)的姜維。
所以當(dāng)宦官黃皓在劉禪面前說姜維壞話時,諸葛瞻假裝沒聽見。
諸葛瞻心里未必沒有把姜維弄下去的想法。 黃皓能從黃門令一躍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總攬朝政、操弄威權(quán),并排擠在北伐前線的大將軍姜維,沒有諸葛瞻的默許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使得姜維不敢呆在成都,長年呆在劍閣種田。
如果姜維能長駐成都,鄧艾偷襲成都時,蜀軍未必會在綿竹大敗。也許蜀漢不會那么早滅亡。
景耀六年,當(dāng)鄧艾突然從陰平來襲時,諸葛瞻只得硬著頭皮帶人去迎戰(zhàn)。
諸葛瞻只不過是一個空有名聲的將軍,實際水平很差,所以他的部隊到達(dá)涪縣后,諸葛瞻猶豫了,不敢再向前了。
尚書郎黃崇勸諸葛瞻迅速搶占險要地勢,不讓鄧艾進(jìn)入川中平原,被諸葛瞻拒絕。諸葛瞻成功的喪失了最后的機(jī)會。
不過做為諸葛亮的兒子,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諸葛瞻還保持了氣節(jié),直至戰(zhàn)死也沒有投降。
《三國志》上說:“(諸葛瞻)遂戰(zhàn),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qū)至成都?!?/span>這就是一個官二代,星二代的一生。 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的表現(xiàn)記載得不多,只說他和父親諸葛瞻一同戰(zhàn)死。
但《華陽國志》上有一句對諸葛尚的記載頗有深意:尚嘆曰:
“ 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 這說明之前諸葛尚至少是勸過父親,讓他除掉黃皓。但諸葛瞻沒有同意。
所以說諸葛瞻不如諸葛尚,是有理由的。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在出兵之前,瞻問曰:“誰敢為先鋒?”言未訖,一少年將出曰:“父親既掌大權(quán),兒愿為先鋒。”眾視之,乃瞻長子諸葛尚也。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xí)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span>在戰(zhàn)場上,諸葛尚的表現(xiàn)也很亮眼,“師、鄧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zhàn)。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zhàn)退二人”。 要知道,鄧忠可是能和姜維戰(zhàn)成平手的將領(lǐng),諸葛尚能打敗鄧忠和師簒的聯(lián)手進(jìn)攻,可以說戰(zhàn)斗力非常生猛。
只是他的父親太慫了,先是不聽兒子的話除掉朝中奸臣,后又不聽黃崇的妙計,放鄧艾的大軍深入,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兒子。
諸葛尚的結(jié)局是“乃馳赴魏軍而死?!彼麤]有辱沒諸葛這個姓氏,沒有給爺爺丟臉。
相比之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諸葛瞻,由于從沒受過磨難,注定了他名過其實的悲劇結(jié)局。
現(xiàn)代社會,能為孩子鋪好金光大道的人不少,請以諸葛瞻為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