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碑帖實際上嚴格來說是兩種物品,碑是碑,帖是帖。
將歌功頌德、生平立傳的紀事文字鐫刻于石上,再將此石立于墓葬廟觀處,稱之為碑,樹碑立傳即指此事。碑在年代上通常早于帖,如漢、魏、唐碑。因碑上的文字為高手或名家所書,為了讓后人學習,將紙敷在碑上用墨捶拓下來,稱之為拓本,如《張遷碑》、《張黑女碑》、《簏山寺碑》等,均有拓本傳世,是后人學習的極好的教材。
《張遷碑》局部帖是指書法家的真跡,內容為書札或詩稿等。為了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學習名人書法,于宋代出現(xiàn)了《淳化閣帖》,于清代出現(xiàn)了《三希堂帖》。帖是將名人書法鉤勒在石或棗木板上,經(jīng)鐫刻捶拓而成。
《淳化閣帖》局部無論是碑,還是帖,捶拓完后都要裝裱。裝裱碑帖有實物可考的以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的《化度寺碑》等最早,唐代已有蓑衣裱等方式。碑帖在鐫刻時都是陰刻,陰刻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下的立體線條刻出,也就是說陰刻是將文字刻成凹形。由此可以得知,碑帖因為是陰刻后用墨拓,故而形成黑底白字。
碑帖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既有文化歷史內涵,又有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品。在書法傳播方面,拓片是最理想的載體,功不可沒。因碑帖系紙質,不易保存,如屬宋拓或有名人收藏等諸多因素,收藏價值極高。也正是因為價格高,故翻刻等作偽也很嚴重,這就是為什么碑帖有“黑老虎”之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