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起初往往感到非常不適應,這是因為1,初中和高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發(fā)育、接受能力不同,針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同。2初中和高中的教學內容不是一脈相承,存在錯層和斷層,如“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知識點,在初中是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討論,而在高中,是從電子轉移角度討論。3,教學方法不同,初中側重講解,高中側重啟發(fā)和研究性學習。4,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習,高中,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是以自主探索為主導。正因為有這些差異,
因此,做好初中與高中內容的銜接對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教材編寫時也充分要考慮到這一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讓學生學好化學,首先要了解化學學科的這一特征,并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學習化學。實驗是了解無機物性質的最好方法,也是認識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徑;通過實驗可以感受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認識并研究能量的利用問題;通過實驗還能切實了解材料、環(huán)境、綠色化學等問題。教科書把化學實驗列為第一章體現了課程標準所反映的教學思想。教材把“化學實驗”作為專題內容,還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性,既起到與初中化學實驗以及化學知識的銜接,又為高中化學新知識的學習穿針引線,通過實驗把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
作為從學科內容方面使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的起始章,是連接義務教育階段《化學》《科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啟后的作用。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對于不計其數的化學物質和紛繁復雜的化學反應,人們要想認識它們的規(guī)律性,就要運用分類的方法,分門別類地進行研究。這既反映了化學科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初中學生在進入高中化學學習時,一般都需要復習初中的知識,如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質間的化學反應等。使學生對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的學習,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又有利于學生運用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進行化學學習,所以,新編教材以此作為初中和高中知識的銜接點有其深入的考量,并且把原教材中知識難點“物質的量”的順序后移在第二章,避免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就遇到學習難點。
從化學物質的分類來看,純凈物的分類在初中已初步介紹過,這里主要是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系統(tǒng)化。溶液和濁液這兩種混合物雖然初中也涉及過,但是,還沒有從分散系的角度對混合物進行分類。因此,分散系和液態(tài)分散系的分類、膠體及其主要性質是高中化學的新知識。膠體的性質表現在很多方面,這里只是從膠體與溶液區(qū)分的角度,涉及到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從化學反應的分類來看,本章涉及到化學反應分類的3個標準:(1)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按此標準劃分,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這4種反應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這里主要是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系統(tǒng)化;(2)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3)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后兩種分類初中沒有涉及過,因而是高中化學的新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中,中學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初高中教學的分離,教學銜接問題,是影響中學化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做好初中和高中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平穩(wěn)過渡,在高中順利進入學習狀態(tài)。
聯系客服